長期伏案工作、手機不離手,頸部經常感到不適的人群越來越多,如果去醫院就診檢查,X光可能會提示有些「項韌帶鈣化」。這是什麼意思呢?嚴不嚴重?


項韌帶鈣化


項韌帶是頸椎周圍的韌帶之一,是連接頸椎後方的一條縱行韌帶,向後方延伸形成三角形彈性膜層,主要是起到支撐頭頸、保持頸椎穩定的作用。



項韌帶為頸項部強而有力的韌帶,有斜方肌附著,主要功能是維持頸部姿勢穩定,與頸椎部其餘韌帶一起參與保護脊柱頸段,維持頭頸部的直立體位,防止過度屈曲所致的損傷。


項韌帶鈣化是頸椎病的前期表現,在各種原因導致的項韌帶撕裂、磨損,可以泛發局部炎症,炎症反覆發作,會使得項韌帶纖維增生或硬化,後期因慢性不斷的刺激,碳酸鈣和磷酸鈣不斷沉積在病變椎體局部的韌帶附近而出現鈣化,甚至出現骨化。


人到中年後,體檢頸椎X光片發現好多人都有項韌帶鈣化,臨床檢查時可能會在頸椎病患者頸背部、沿棘突附近可以捫及質地較硬的條索狀物,仔細觸摸可發現「咯噔」的「剝離」現象,這就是所謂的項韌帶鈣化。



形成因素


1、年齡增長:隨著年齡增長,頸椎會發生退行性變,項韌帶也會逐漸鬆弛,發生項韌帶鈣化。

2、慢性損傷:長期重複、單調、機械的動作或低頭伏案工作,加速頸椎的退行性改變,項韌帶受到牽拉,造成慢性韌帶勞損,日久鈣鹽沉積而形成鈣化或骨化。

3、承受外傷:項韌帶曾有急性外傷,造成項韌帶受傷斷裂,局部出血、滲出、腫脹,以後逐漸吸收形成纖維結節等改變,隨時間的延長,鈣鹽逐漸沉積,形成鈣化,甚至會發生骨化。

由於項韌帶的局部硬化與鈣化,可直接對頸椎起到制動作用,可增加頸椎的穩定性,從而有利於緩解頸椎病症狀,減緩頸椎病病情的進一步發展。因此,這種改變不妨可以認為是一種人體自然的、本能的防禦機制的產物。



調理措施


單純的項韌帶鈣化本身不易消除,也不會對身體造成較嚴重後果。但是它是諸多肌肉的附著點,它是維持各組肌肉韌帶之間相互協調平衡的重要基礎。


如果已出現項韌帶鈣化,並且沒有其他較嚴重的不適表現,應該儘量避免頸部過勞,工作時注意維持頸部直立或稍後仰姿勢;多做有助於頸椎病的相關鍛鍊以及防寒保暖工作;如果你在今後伏案寫作時能夠保持正確的姿勢,並注意休息,這種病也會不治自愈。


如果除了項韌帶鈣化,還有進一步的較嚴重的其他頸椎病的相關症狀,則要引起重視及時治療。


1、頸椎局部出現疼痛,肌肉僵硬,頸椎活動受限,需要前往醫院進行針灸、推拿、理療、藥物消炎等積極處理。

2、積極預防,功能鍛鍊。進行頸肩肌肉鍛鍊,進行頭及雙上肢運動,前屈、後伸及旋轉,緩解疲勞,保持頸椎柔軟,降低局部的高張力。

3、如果出現明顯頸椎病症狀,可以依據病情配合採用頸椎的牽引、神經營養治療等方法。



如果你對養生、中醫有興趣

如果你想系統學習中醫

如果你想改善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關注並私信「666」,領取21節中醫入門視頻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