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寒,不少人的腿腳又「不利落」了,關節酸脹、晨僵、上下樓梯困難等症狀準時找上了門。

雖然說寒冷、受寒和骨關節炎的發病並沒有直接關係。

但是,寒冷卻是檢驗關節健康程度的「照妖鏡」!

5點說膝蓋受損

俗話說,樹老根先枯,人老腿先衰。

一般來說,人一過30歲,膝關節就已經開始出現退變,但是很多人都不重視它。

據統計,我國骨關節炎患者就診率僅為50%,很多人往往到疾病晚期,不得不尋求手術治療時,才想起看醫生,因此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其實,當膝關節出現這些小毛病時,就說明膝蓋已經受損,如果不及時干預,多半會老來受罪~

1

疼痛

常見於膝蓋內側關節間隙以上的地方「隱痛」,強度可大可小。

通常為下蹲、轉身、蹦跳、上下樓梯、久坐後站起時出現疼痛或疼痛加重,其他時間沒有或不明顯。

2

卡殼

一些膝關節炎患者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走著走著就卡住了,一會兒就又能走了。

也有人在膝關節屈伸時會聽到「咔吧咔吧」的彈響和滾珠的摩擦感。

3

晨僵

這本是類風濕關節炎的一個典型症狀,但很多膝關節炎早晨一起來也會僵硬,需要活動一會兒才能舒展開。

這種症狀多數在早期關節炎中出現,再重一些就可能發展為疼痛。

4

無力

骨性關節炎的病人隨著年齡增長,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下降,會導致無力和上下樓困難。

5

怕冷

尤其是遇寒後膝關節疼痛加重的。

健康走路記住這點,功效加倍!

堅持以下這些走路的注意要點,健身強體的功效加倍。

1

走路時間:下午最好

早晨六點到十二點是心腦血管事件高發階段,晚上光線差,容易出現跌倒等意外損傷。所以,下午運動較好,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

2

走路地點:公園、草地!

最好在空氣環境比較好的地方,比如公園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另外,塑膠草地比柏油公路更適合走路運動,能減緩對膝關節的衝擊。

3

走路節奏:身高乘以0.45~0.5!

健走的步幅是按照個人身高來決定,最合理的步幅是身高乘以0.45~0.5。

4

走路強度:別盲目追求量

步行鍛鍊切記不可因為拼步數而忽略自己身體的狀態,應養成良好的習慣,最好循序漸進、量力而行,走路時不可過度、頻率不可太高,特別是肥胖或關節有疾患的人,應警惕過量的負重步行加重關節軟骨的磨損。

5

走路節奏:循序漸進

一定要循序漸進,不要一來就暴走!而且走之前可以多做做熱身動作,舒展筋骨,更好避免骨關節損傷。

▼ 點擊視頻看專家支招

保護膝蓋,可以做什麼鍛鍊?

預防膝關節損傷需要加強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及平衡能力訓練。通俗點說,膝蓋周圍的肌肉強大了,可以幫膝蓋分擔點壓力。

半蹲,上肢正直,膝蓋不可超過腳尖,否則將給膝關節造成 額外的壓力(圖2)每次30秒或1分鐘,視自身情況而定,每組做5~6次。

經過一段時間連續,還可以負重練習(圖3),也可選擇單腿伸直,股四頭肌用力,堅持到肌肉有發脹的感覺再放鬆,稍作休息再重複5~6次。

仰臥屈膝屈髖做蹬自行車樣動作,每天2~3次,每次 50~80下。

股四頭肌主動收縮,每天4~5次,每次10~20下。

負重做下蹲和起立運動連續20~30下,每天2~3次(注意速度和強度的把握,反覆深蹲也會傷害膝蓋)。

膝關節儘量伸直,大腿前方的股四頭肌收縮,踝關節儘量背伸,緩慢抬起整個下肢15厘米,保持5~10秒,如果因為爬山、爬樓梯傷害膝關節就放棄這項運動,有種因噎廢食的感覺。但是,膝蓋是一次性的損耗品,必須得保護好,省著用。

來源: 約見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