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厭倦了客戶每次帶寵物看病時,戰戰兢兢問價的行為。」羅可亮說。他是一名在上海從業八年的寵物醫生。

為了幫助寵物主人們科普一些醫療常識,避免寵物就醫「雷區」,羅可亮在社交媒體上運營了一個帳號。他收到不少寵物主人的反饋,比如,貓在抽血過程中,因為緊張,可能會肝臟指標升高,於是,有醫生給貓開了1500元的護肝藥。他還透露,有些醫院,從寵物主人進門開始,就觀察其穿著、對寵物是否特別在意等,作為醫療行為判斷的依據。

從2013年至今,國內寵物主數量持續增長,截至2020年,養寵人數已超6200萬人。根據《2021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中國寵物犬貓數量已達到1.1億隻。2019年以來,寵物醫療成為僅次於寵物食品的第二大細分市場。

寵物醫院內打吊瓶的狗。圖/視覺中國


在國內,寵物的疾病譜與治療需求,正逐漸拉大與其它大型動物和禽畜動物的區別,並與人更加接近。但與此同時,人類醫療中的問題也開始在寵物醫療領域出現,如看病貴、過度醫療、市場混亂等。

寵物醫生詹哲育畢業於台灣大學,在上海最知名的兩家老牌寵物醫院先後工作了六年。在他看來,制約國內寵物醫療發展的最大問題在於法規。一方面,一些法規太過嚴格,比如,關於寵物藥品的規定,使得寵物藥品可及性受到影響;另一方面,諸如動物福利的保護、寵物醫生的分級認證、寵物醫療的規範等,反而沒有明確的規則,使得醫生無法遵守,才造成了所謂的亂象。

擴張、內卷與績效之下

今年8月,張晴帶貓去廣東佛山一家寵物醫院做絕育。她在某平台看到,這裡的絕育套餐很便宜,不超200元,並被明確告知沒有額外收費。

去了醫院,醫生提出要做抗體檢測和生化指標檢查,以免出現麻醉事故。檢查結果顯示,她的貓肝臟指標有些高。醫生開了14片藥,200多元,比電商平台上價格高四倍左右,並叮囑她換好一點的貓糧,半個月後再來檢查。她合計花了600多元。

半個月後,張晴帶貓再次去檢查,又花了200多元做生化檢查,雖然貓的肝臟指標比之前更高,但是醫生這次卻話鋒一轉,表示可以做絕育,同時建議回去之後繼續換貓糧。之後,她換了一家大連鎖醫院給貓做絕育,只花了不到300元。

根據艾瑞諮詢公司在2021年12月的報告,國內寵物診療中,消費者面對的前三位痛點分別是:價格不透明(66.4%)、醫生專業資質參差不齊(51.4%)和醫生資質不透明(29.6%)。以北京市的寵物犬貓絕育術為例,在生活類平台上搜索,可以發現犬貓絕育術定價從198元到3219元均有,收費並無較為均等的標準。

一位權威的寵物醫生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絕育手術之前做檢查是必要的。站在醫生的立場,不管主人怎麼描述,也無法幫貓狗「代言」,而且,還有一些主人會隱瞞寵物病史。充分的檢查是為了保護動物,也是為了避免出了事故之後責任全都歸咎於醫生。現在大家喜歡養的品種貓犬,容易有一些先天性疾病,比如,貓的肥厚性心臟病等,如果不檢查,就看不出來異常。

一位寵物醫生說,貓狗在體檢時的不配合,與小孩有一拼,且兩者都依賴家長的描述能力。比如,有主人表示寵物有腸胃炎,是因為吃壞了東西出現嘔吐現象,但是檢查之後卻發現是尿閉急性腎損傷。

但是,多位醫生及專家指出,在行業快速發展、競爭加劇的背景之下,因為激勵機制、獸醫培養水平參差不齊等原因,一些醫生的確有過度檢查的動機。多位醫生感到,2018年~2019年,周邊寵物診所與寵物醫院的競爭開始變得激烈。2019年,羅可亮從之前供職的上海一家連鎖醫院離職,自己開始經營一家寵物診所。就在這一兩年間,周邊幾公里的範圍內一下子多了10來家店。

1985年,中國農業大學的前身北京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開設了國內第一個小動物門診部,被視作中國寵物醫療行業的開端。1993年,從北京農大獸醫學本科畢業、在養鹿場擔任獸醫的劉朗和農大老師們一起開辦了北京伴侶動物醫院。之後幾年,像劉朗這樣的寵物醫生陸續創立了一些如今知名的寵物醫院品牌,如愛康動物醫院、京西動物醫院、芭比堂動物醫院等。

2015年,上市公司瑞普生物投資入股瑞派寵物醫院,標誌著資本正式入局寵物醫療市場;這一年,瑞鵬寵物連鎖醫院獲得首輪融資,走上擴張之路。2011年到2021年,中國寵物賽道共發生投融資358起,總披露金額超過110億元。

2018年,瑞鵬與高瓴資本達成戰略合作,次年,新瑞鵬集團成立,結束此前瑞鵬、瑞派、高瓴「三足鼎立」的格局。如今,中國寵物醫療市場中,市占率前二的品牌為新瑞鵬和瑞派,前者有近2000家動物醫院,後者接近500家。新瑞鵬目前已成為全世界第二大、亞洲最大的連鎖寵物醫院,劉朗任新瑞鵬寵物醫療集團副董事長。

到2021年8月,國內寵物醫院數量為2.3萬家,非連鎖寵物診療機構數量占比高達 84%。平安證券2021年9月發布的《寵物行業系列研究報告》顯示,在上海和紐約兩個國際大都市,紐約寵物數量是上海的2.5倍,但上海的寵物醫院數量卻是紐約的1.95倍。這使得很多寵物醫院屬於「無效供給」,市場價格處於較混亂的局面。

在上海一家知名的寵物醫院,郭森是技術部門專家,負責處理院內或者其他醫院處理不好的、轉診過來的疑難病例。他觀察到,一些業績導向的醫生,往往會把檢查單子開得很全,然而自己能診治的疾病比較有限,才轉過來他所在的部門,「用行話來說,就是這個病例已經被『宰過』了」。

半年前,他接診的一隻貓,因為出現一次尿閉的情況,在上一家醫院被強烈要求做尿道口手術,手術造成貓的傷口感染嚴重,對方還建議給貓實施安樂死。郭森解釋說,一般只是出現一次尿閉是貓很常見的情況,通過消炎處理以及換處方糧,90%的動物都能得到改善。最後,他的團隊通過多次討論和研讀最新論文,才重新為這隻貓開展了手術,挽救了它的生命。

郭森是台灣人,對上海、港澳台地區寵物醫療領域都比較了解。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上海寵物醫院一個比較大的特點,就是大多會有業績考核的要求,尤其是一些追求擴張的醫院。

羅可亮因為感到價值觀的衝突,不到一年就從供職的連鎖醫院離職。「醫院很強調客單價,每個月底甚至會將每個醫生的業績排名,業績會跟收入直接掛鈎。總之,以各種方法去刺激你去提高客單價。」

在寵物醫療行業,一種較為普遍的薪酬模式,是底薪+提成。《中國新聞周刊》諮詢一家連鎖寵物品牌的醫療店加盟信息,對方提到,根據城市差異,醫生底薪從4000元~8000元不等,一些教授級別的底薪或能達到1萬多;提成方面,如果是手術收入,會給醫生8%~15%,售賣一些營養品、保健品、食療藥品之類的,提成是2%~3%。

無論中國還是美國,資本掀起的擴張潮都帶來了績效導向的新工作文化。美國獨立媒體《DAME》今年10月份的一篇深度報導中寫道,因為獸醫教育成本高昂、新冠疫情等原因,美國現在也面臨獸醫匱乏。

該雜誌寫道,在美國,私募投資公司近幾年一直在收購數千家獸醫的小型寵物醫院,被收購的醫院現已占有相當大的市場份額,且還在不斷增長。這些醫院通常比獨立診所和公益基金會醫院等機構提供更高的薪水,但規定了醫生每小時要看規定數量的病人,還要推銷利潤豐厚的「額外服務」,比如特殊食品和補品。

何曉倩是一家頂尖投資機構的投資人,參與過寵物醫療的投資,熟悉國內外寵物醫療行業,也是有著5隻貓的寵物主人。她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資本進入意味著要有更多的業績增長和利潤回報,繼而購買設備和僱傭好的醫生,幫助醫院「造血」,當然相應會帶來經營壓力。這種情況下,如何不讓業績壓力扭曲了診療,是企業管理者應該考慮的。

劉朗坦言,當資本進入之後,醫院管理者應該要在資本的「趨利」與科學管理之間尋找平衡。在新瑞鵬,會有專門的內控部門,統計和分析一家醫院B超、生化、血常規等檢查指標所占的收入,如果數據過高或者過低,都可能意味著背後有異常。

寵物藥品的短缺

大約從2021年初開始,在養貓人群不斷激增的背景下,因疫情影響供貨能力、銷售終端囤貨搶購等原因,國內「妙三多」疫苗出現緊缺。「妙三多」是一種可以幫助貓預防貓瘟、貓杯狀病毒、貓鼻支三種傳染疾病的貓三聯疫苗,由美國碩騰公司生產。在國內,獲農業農村部批准上市的同類型產品只有「妙三多」,該疫苗於2010年進入中國市場,幾乎所有養貓的家庭,都依賴該疫苗來為貓免疫。

今年4月,碩騰公司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新冠疫情以來,不僅美國工廠生產能力受到一定影響,運力緊張、航班延誤也時有發生,加劇了貨物緊缺。為解決市場供應問題,該公司正全力加速「妙三多」疫苗的國產化,但預計最快也要2023年才能上市。因為缺貨,據《南方周末》今年5月報導,2021年下半年業內曾出現回收疫苗空瓶,偽造假疫苗等現象。

2020年的公開數據顯示,全球產量最大的寵物藥是抗寄生蟲藥物,占寵物藥品產量的27.5%;其次是生物製品,包括疫苗等,占比22.6%;抗感染藥品占17%,其他寵物藥品占比32.9%。碩騰是全球最大的動物保健企業,其前身是輝瑞旗下動物保健部門,2012年獨立、更名。2020年,寵物類產品在碩騰的總營收中占比為54%。

在國內,寵物醫療市場過去普遍被認為太小,企業沒有意願投入研發,也因為同樣原因,一些國外藥品沒有動力進入中國市場。根據中信建投證券2021年末發布的《寵物醫療行業深度報告》,以2019年數據來看,碩騰、拜耳等進口供應商占國內寵物藥品市場份額約70%,國內上游供應商研發能力較弱,而且,主要面向經濟型動物,制約國內寵物醫療產業發展。

劉朗也是中國畜牧業協會寵物產業分會會長,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整個中國畜牧業經濟體量比較大,儘管獸藥利潤不高,但是量大彌補了這一點。中國獸藥企業有幾千家,單純做寵物藥的企業沒幾家。據中國獸藥協會統計,2019年,中國1600多家獸藥生產企業共完成552.88億元的獸藥生產總值,但其中寵物藥品占比卻僅為2%。

曹雲鵬是河北一家大型獸藥企業員工,2016年加入該公司新成立的動保部門,進入到寵物藥品的研發行業。「產量上不去的話,藥廠真的很難辦。」他說,其所在公司某一款滴眼藥,第一批的時候,公司才生產了幾十箱,所有員工和生產線開動起來只為這點產量,肯定是賠錢的;相比之下,人用藥的滴眼液生產線一批要生產幾萬箱。

2007年,他記得當時給自己的寵物荷蘭豬和兔子治療球蟲時,只能買到給大型動物用的球蟲藥,因為劑量相差太大很難配藥。如用在大型動物身上,需要用0.05毫升的藥品兌1升的水。換成兔子的用量,相當於是給2萬隻兔子準備的。因為家裡只養一隻兔子,他兌了一大盆水然後抽幾毫升去餵兔子。

曹雲鵬說,相比10多年前,如今這種局面已經大為改觀。以他所在的公司為例,這幾年間已經有了接近20種寵物藥品獲得或即將獲得產品批號。但國內寵物藥品的市場才剛剛興起,國內藥品和設備的可及性和國外差距還很大。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教授、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小動物醫學分會理事長林德貴分析說,寵物已成為家庭成員,它們會與人相伴10~20年。因此,與禽畜動物保健重點在預防傳染病、寄生蟲等方面不同,隨著寵物「老齡化」,它們的診療重點是心臟病、腫瘤、腎衰、肝病、眼病等慢性病。按照疾病部位或作用部位,寵物藥也有相應品類。

但有醫生今年接受採訪時表示,寵物醫生對動物實施醫療救治時,常常面臨的局面是:無法確診+無藥、可以確診+無藥、可以確診+非正規途徑藥、可以確診+不敢用藥。這客觀上使得醫生容易陷入一種倫理困境。一位醫生指出,「很多時候我們也想去治,也知道用什麼藥,國外都是這麼用的,成功率也很高,但國內沒有藥,我們要不要用人用藥?要不要承擔這一風險?」

芭比堂國際動物醫療中心是北京一家知名的大型寵物醫院,相當於人醫的大三甲醫院。貓科專家毛軍福對《中國新聞周刊》說,現在寵物的腫瘤疾病用藥非常有限;他更擅長的貓內科等領域,諸如寵物專用的血液病用藥也沒有。隨著疾病複雜化及人們對寵物治療的期待越來越高,用藥的現狀對治療限制會越來越多。

「這個階段寵物醫生特別不好做。」林德貴指出,如果一個寵物主人進來看病,因為沒有合規可用的藥品,醫院如果直接說沒藥治不了,寵物主人會覺得醫院不專業,對醫院的品牌不利,甚至可能會引起衝突。

2004年,原農業部頒布的《獸藥管理條例》就提出,人用藥不得用於動物。但是,因為沒有寵物用藥,當時北京市農業局就做出嘗試,可以在一些人藥包裝上蓋一個「獸用」戳,很多年裡,都是採用這種折中的方案。但是,從2014年開始,新修訂的《獸藥管理條例》就開始比較嚴格,基層執法部門也參與到監督中來,醫生們就不敢再違規使用。

「人用藥不得用於獸用」這個規定的考量,劉朗說,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擔心人用藥的濫用導致經濟動物出現藥物殘留的問題,從而影響食品安全,另一方面,也擔心抗生素濫用之後的耐藥問題。不過,寵物的用藥規定應該與這些大型經濟動物區分開來,「有的時候,我們的法規因為滯後,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

相比之下,國外規定更寬鬆一些。比如,在美國,經過獸醫的專業判斷和簽字後,如果某一種藥品獸用方面未批准,人類已經有批准使用的藥品,則可以使用到寵物治療當中。

在藥品使用受限與市場需求無法滿足間,寵物用藥的造假、黑市流通也隨之而來。毛軍福指出,這也就不難理解在缺藥情況下,為何寵物的保健用品市場會有如此多名目繁多的種類。比如說,血液病用藥的缺失,就導致市場各類宣稱具有補血功能的保健品推出。

「441」的故事,可以看出缺藥的影響。「441」是一種國內外均未獲批卻被用來治療被認為是貓絕症——貓傳腹的藥物。它實際上是抗感染領域的跨國藥企吉利德一款未上市的抗病毒藥物「GS一441524」,國內外文獻顯示,它對貓傳腹有良好的療效及安全性。

「441」的化學式早已公開,並無太多仿製難度。近年來,隨著需求增加,市面上能買到的「441」五花八門,多為國內小生產作坊生產,甚至還有化學相關專業的寵物主選擇自己在實驗室中合成。國內市面上有多個「441」品牌在私下交易。很多自媒體平台也在傳授如何自行給貓注射該藥品的方法。

寵物醫院真的「黑心」嗎?

「我發現好像各種寵物醫院都是上來就給寵物做一通檢查,然後把動物的問題說得特別嚴重,然後騙你去買醫院的貓糧和藥,騙你錢,而且他們進貨價肯定沒那麼高。」張晴向《中國新聞周刊》表達了她的看法。這種觀點,代表了一種橫亘在多數寵物主人心間的迷思:寵物醫院,似乎特別「黑心」。

在某社交媒體「寵物醫院為什麼那麼貴?」這一問題下,回答者們多為獸醫,講述的是他們作為從業者看到的另一面。當人們在指責寵物醫院太過「黑心」的同時,應該看到,與公立醫院得到國家投資和財政撥款不一樣,寵物醫療遵循的是市場經濟的邏輯。

「周圍的朋友問到我的職業,我說做寵物醫療的,他們第一反應都覺得很賺錢。在我看來這只是人們的一種想像。」劉朗說,實際上,因為一家合規的寵物醫院,如果能夠做到15%的淨利潤就已經非常不容易,大多數醫院也只有10%。

2019年5月,東西部小動物臨床獸醫師大會發布了中國寵物診療領域首份公開報告。這份報告對全國千家寵物醫院調研後發現,有14.2%的寵物醫院處於虧損狀態,42.9%的寵物醫院利潤率在10% ~30%之間。國內有近60%的寵物醫院,日均接診量不到10個。中信建投證券研報指出,目前,約75%的寵物醫院月營業額在20萬元以下,整體行業競爭格局較為分散。

劉朗所在的美聯眾合動物醫院是新瑞鵬旗下一家大型寵物醫院。現在醫院流水一個月能有300多萬元,但目前也僅是微利。該醫院建設投資3000萬元,且聘用的很多都是國內知名的醫生,尤其是專科醫生,這樣的人才很難找到,人員成本也很高。

檢查設備投資高、使用率低,是行業的一大痛點,也是造成人們認為寵物治療費用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國內寵物醫療行業共計有超過120台核磁與CT,其中80台都在新瑞鵬集團,占比2/3。新瑞鵬旗下一些中心醫院配置的影像設備C型臂,購買價格200萬元。但在實際使用當中,一台設備一個月只能帶來3000元左右的收入。

劉朗說,其所在醫院一個月大概只做30個CT項目,平均一天一例,設備需要600萬~700萬元,一年維修費用大概10多萬元。加上所需的人力成本,現在開展CT檢查收費雖然比人看病所需費用高出5倍~6倍,達1500元左右,但也不一定能及時收回成本。

劉朗舉例稱,像寵物的剖腹產,一般醫院也就收費兩三千;一些小醫院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為了攬生意,可能幾百元都願意做。但實際上這種收費,與醫生付出的繼續教育與培訓成本、醫院設備投資等是不匹配的。他表示,「有時候獸醫『捲起來』就麻煩了,寧可累死自己,也不便宜同行。」

曹雲鵬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人們感到藥品收費高,既有行業不規範的部分,也有符合常理的部分。

美聯眾合動物醫院轉診中心內的注意事項貼牌。攝影/羅不易

被稱為「華北藥都」的河北石家莊,是國內原料藥的重要集散地。曹雲鵬所在公司為動物藥品購買的原料藥與人用原料藥其實沒有差別,但因為量遠遠低於後者,所以無法按批發價,而是走零售價;在包裝成本上,與大罐、大瓶裝的畜牧動物用藥不同,寵物用藥的包裝也與人用藥接軌,更加精細、美觀,但還是因為購買的量少,二者價格可能差10~20倍。

目前,無論進口還是國內的寵物藥品,只有企業給出的最低指導價,沒有限定最高指導價。在與寵物醫院打交道的過程中,曹雲鵬也的確感到,一些比較「黑」的醫院,價格也是高到超出他的想像力。當網絡銷售在瘋狂打價格戰的時候,因為經營成本和品牌效應,品牌越知名的醫院可能藥品售價越高。據媒體報導,有醫院銷售的藥水成本9元,售價130元,且藥品上面沒有廠家、廠址、許可證、生產日期等信息。

在林德貴看來,寵物主人抱怨看病貴、看病亂與醫生抱怨工作累、收入不高、醫院不賺錢,兩方都是有道理。根本上來說,這是中國寵物醫療發展、成熟過程當中必須經歷的階段。

林德貴分析說,一方面,寵物主要自費承擔高價;另一方面,寵物醫院作為完全私立的市場主體,通常開在商業繁華地段,承擔高昂的租金、人員成本,周邊也有寵物店、電商平台競爭,會存在過度醫療行為。

溝通在寵物相關的收費爭議問題上非常重要。即便是在寵物醫療更類似歐美市場的香港地區,香港消費者委員會10月17日披露,今年前九個月共接獲28宗有關獸醫服務的投訴,是去年同期的兩倍。

11月6日,北京美聯眾合動物醫院轉診中心,一隻寵物蜥蜴正在接受檢查。攝影/羅不易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總幹事黃鳳嫻表示,隱性費用是引發糾紛的主要原因,寵物主經常發現,獸醫服務的最終帳單中包含了他們在之前的價格討論中沒提及的項目。她表示,「當寵物主人帶著他們的寵物去醫院或診所時,他們常常感到焦慮,但隱藏的費用卻未被清楚溝通過。」

如何「聰明就醫」方面,羅可亮總結,首先,應該學會更加細緻地與醫生溝通寵物病情、經歷的環境變化,以及各項操作、化驗的費用和必要性。他建議,不要因為裝修挑選醫院,而是挑選醫生。

支付能力制約寵物醫療

劉朗談到,一些手術費用,其實並沒有很貴,但是人們在面對寵物時,所願意支付的心理價位是比較低的。

今年8月,碩騰公司財務長在一場直播中表示,在美國,與疫情前相比,儘管經濟環境存在更廣泛的不確定性,但寵物消費和寵物健康的優先次序仍然非常強烈,該行業的基本面依然強勁。有參加調查的寵物主人表示,他們現在在寵物身上的花費,比新冠暴發前更多。

摩根史坦利2021年4月發表的一項針對寵物行業的調查發現,在美國,當實際個人可支配收入下降時,消費者整體上越來越不願意削減寵物支出。該機構預測,每隻寵物的平均年度家庭支出可能會從2020年的980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1292美元,並進一步擴大到2030年的1909美元。

芭比堂國際動物醫療中心住院部的VIP室。攝影/本刊記者 彭丹妮

該機構援引的一項最新調查發現,66%的美國家庭至少養有一隻寵物,平均為1.7隻。更值得注意的是,69%的受訪者「非常同意」他們的寵物是家庭的重要成員,37%的人願意負債承擔寵物的醫療費用。

根據中國畜牧業協會寵物產業分會指導的《2021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2021年,整個城鎮犬貓市場的規模達到2490億元,同比增長20.6%。單只犬的年消費是2634元,單只貓的年消費是1826元。其中用於醫療的支出大約占總支出的29%,也就是說,國內與美國在寵物醫療方面的支出依然有較大差距。

人們在寵物身上的消費能力和意願,與寵物醫療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關係。毛軍福指出,當意願降低、經濟受限、寵主遇到疑難的病情就不再救治時,寵物疾病的高精尖研究,其實受到了很大限制。

投資人何曉倩估算,美國養貓養狗家庭的占比約是中國的3倍,而醫療支付意願是中國的4倍,兩者相差12倍。因此,美國更能夠支撐一個穩定的寵物醫療市場。目前,中國寵物家庭滲透率只有22.8%。

畢業於台灣大學的寵物醫生詹哲育在台灣、上海都工作過,也了解香港的情況。他做了個對比,在台灣,寵物沒有醫保,但人的醫保不限制額度,看病很便宜,習慣了低價就醫的人們在寵物治療上不願意多花錢。這使得台灣寵物醫療的費用在亞洲都屬於最低的地區之一,寵物醫療難以發展起來,醫生也出現了流失。而在香港,整個寵物行業收費在亞洲偏上,醫院能夠順利運轉,也就不大會出現賣高價藥、過度檢查等情況。

因為成本高,美國的動物醫院也並不怎麼賺錢。林德貴教授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但是獸醫師教育水平都很高、設備也齊全,寵物見醫生都要收50美元或者更高的掛號費,醫院運轉比較平穩。另一方面,因為門診需要提前預約,醫生們一天工作量比較穩定,所以醫生過得輕鬆一點。

在毛軍福看來,寵物醫療行業當中最大的痛點,就在於一方面人們對寵物治療有過高的期待,低估了醫療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受限於支付能力、器械藥品研發不足、診療法規限制等現實,寵物醫療的發展與人類醫療差距依然很大,二者間落差讓寵物醫生很難找到平衡。

國內寵物醫療保險系統有可能發展起來嗎?多位受訪資深從業者認為很難。醫保系統建立的基礎是健康的人提前交保險費,形成了一個資金盤子,為不健康的未來籌謀。然而,毛軍福指出,現階段較少有人在寵物健康的時候願意每個月定期交一筆寵物醫保,投保比例相對較低。

中信建投證券報告指出,國內寵物保險市場滲透率不足1%,寵物主自費形式仍占主導。事實上,瑞典是全球寵物保險的先鋒,120年前就建立了寵物保險公司Agria,而且寵物保險的理念被瑞典社會廣為接受,目前,其寵物健康保險的滲透率已經超過40%。

根據北美寵物健康保險協會統計,2020年美國寵物健康保險市場規模已超10億美元,同比增長27.5%,且未來幾年有望繼續以每年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億歐智庫2021年1月份的行研報告指出,美國寵物保險滲透率不高,但是,已經出現相對成熟的產品及服務。其提供的是類似於人類的健康保險,根據寵物的種類、品種、性別、年齡等不同,寵物主可以選擇不同的承保範圍和保費支出。

國內寵物醫保沒有發展起來,何曉倩指出,本質原因還是市場不夠大,支付意願遠不及歐美。很多人一時興起養寵物,其實不願花錢給寵物治病,另一方面,這需要制定一整套法定框架。林德貴分析說,因為寵物醫療市場還沒發展到比較成熟階段,所以保險收費、賠付等標準難以制定,付費金額高,寵物主不願意;金額過低,保險公司又沒利潤。

大浪淘沙

2019年之後,隨著資本進入,國內寵物藥品、疫苗、診斷的研發也加快了步伐。2021年開始,包括瑞普生物、麗珠集團、回盛生物等多家上市公司公開表示有寵物藥以及寵物疫苗相關的布局計劃。

今年2月9日,廣西愛寵生物科技公司發布消息稱,該公司參與合作研發的貓三聯滅活疫苗,已獲得農業農村部的臨床試驗申請批准,有望成為國內首家上市的貓三聯產品,規劃年產能3000萬支。普萊柯生物公司也在2020年年報中通告,其年內已著手組建寵物產品事業部,犬二聯疫苗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犬四聯、貓三聯項目在推進中。

2015年8月,四川成都市,一隻古牧犬生病住院期間,其主人在動物醫院打地鋪陪伴。圖/華西都市報

今年5月,農業農村部便發布文件,優化、簡化了獸用生物製品臨床試驗審批資料要求,並充分考慮寵物預防、治療用生物製品的特殊性,並給予特別規定。比如,將寵物治療用生物製品臨床試驗寵物數量,由不少於200隻調整為不少於50隻。

林德貴主持了一些寵物藥品的新藥臨床試驗,而且,他也是農業農村部獸藥評審中心的化藥評審專家。他指出,隨著中國寵物醫療行業市場規模日漸擴大,製藥企業越來越有市場利潤來支撐研發。另一方面,隨著人用藥品市場集中帶量採購的深入,藥品利潤率在下降,一些藥企開始有動力將其研發力量、專利等轉向寵物用藥市場。兩三年之後,基本上能滿足國內80%的寵物用藥需求。

2020年10月,國內器械領域的龍頭企業邁瑞醫療斥資2億元成立深圳邁瑞動物醫療公司。同期,萬孚生物旗下萬德康公司與拉索生物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進POCT(現場快速檢驗設備)與基因檢測在寵物診斷中的應用,包括動物免疫螢光平台 、動物即時凝血平台等。

今年9月,中科院動物所、清華大學、中國農大等頂尖科研機構科學家領銜成立的覓投克生物,宣布獲得千萬元天使輪融資。公司主要研發寵物貓、犬的老年病治療藥物,包括針對肌肉萎縮、炎症性腸炎、骨關節炎等適應症的間充質幹細胞藥物。

從預防保健、臨床治療到康復,中國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林德貴舉了個例子,在瑞典,為了保護狗的精神健康,政府規定狗在家不能單獨超過6個小時,因此主要是老年人在養狗,「這是高層次的養狗」。而在康復環節,其實寵物狗住院時,也不能像現在這樣「臥床」,也應該有人陪狗聊天。多位受訪行業人士表示,中國還處在養寵物潮興起的早期,在動物福利的意識和立法方面,都沒有跟上,因為寵物生病而將之遺棄的大有人在。

資本大舉進入以後,在多位從業者看來,其實快速地推動了行業發展。與此同時,行業也加劇整合。未來,大型醫院與小型診所、社區醫院之間的差距將會更加拉大,後者的生存空間將日益被壓縮。

當行業洗牌之後,長期來看,林德貴表示,社區店未來的價值應該是發展寵物保健與預防,延長寵物健康期,比如,體檢業務。

在林德貴看來,競爭帶來的大浪淘沙,肯定能推動行業進步。中信建投證券報告指出,大規模連鎖寵物醫院在原料採購、產品及服務質量的把控能力方面都更有優勢。參考發達國家寵物醫療行業經驗,未來連鎖有望成為國內寵物醫院主要發展模式,預計未來5年,中國連鎖寵物醫院占比將超過20%,行業集中度仍有進一步提升的潛力。

林德貴相信,隨著社會更加發展,今天行業的混亂、惡性競爭、監管不足等問題都能夠逐漸得到好轉。比如,當小動物醫學發展更加完善,未來也會像人的醫院那樣,給醫院定級,給醫生評不同的職稱,規定一些特定的疾病只能在特定級別的醫院就診等。他說:「現在的情況就是『唰』地一下,國內的寵物數量超過了一億,行業不得不倉皇應對,但是獸醫的進步需要時間、需要資金投入,這種局面只能以時間來填平。」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張晴、羅可亮、郭森、曹雲鵬均為化名。)


發於2022.11.28總第1070期《中國新聞周刊》雜誌

雜誌標題:問診寵物醫療

記者:彭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