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會定時出現並播放音樂的垃圾車,及完善的垃圾分類,致使我國成為全球回收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對此,外國媒體眼睛為之一亮,決定以此為題,推出一篇專題報導。

圖片來源/衛報

 

根據《衛報》 (The Guardian) 報導,無論位在台灣何處,都能看見成群結隊的黃色垃圾車在街上穿梭,播放著《獻給愛麗絲》或《少女的祈禱》,一周出現5次。一旦垃圾車現身,民眾紛紛行動,將垃圾袋扔進垃圾車中,分類好的回收及廚餘則交給後方較小台的車子。

翻攝自YouTube

 

台灣的回收率高達55%,是全世界回收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這些歌曲是回收垃圾系統的關鍵支柱」,為何選擇以上兩首歌?坊間有不同說法。PodcastFormosa Files》的主持人約翰·羅斯 (John Ross) 曾在廣播中解釋,歌曲起先預裝在1960年代從日本購買的垃圾車上,可能是它們為德國購入,所以採用該國作曲家貝多芬的名曲《給愛麗絲》,且據環保局內部傳言,一位前局長聽到女兒彈奏後,又把《少女祈禱》加入歌單。

圖片來源/衛報

 

不同於世界各地將垃圾集中在某處,台灣長年實施「垃圾不落地」政策,要求民眾從家中直接把垃圾丟到垃圾車中,是因為台灣氣候潮濕,該政策能讓街道更加乾淨、衛生。此外,由於市民只能使用政府規定的垃圾袋裝垃圾,台北一般家庭的垃圾減少了3分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