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新冠病毒流行期間,感染率不斷攀升。新冠病毒感染後可能會並發發熱、咳嗽、咳痰等症狀,且很多朋友反映感染恢復期可能會遺留咳嗽、咳痰、喉嚨疼痛等症狀。記者邀請南京市第一醫院藥學部副主任張倩,為大家科普如何正確使用鎮咳化痰類藥物,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1、鎮咳藥

咳嗽是一種防禦性反射活動,輕度咳嗽有利於排痰,一般不需要用鎮咳藥。但劇烈或頻繁的咳嗽,不僅消耗體力,造成痛苦,而且可引起肺泡壁彈性組織的破壞,誘發肺氣腫,因此可以適當使用鎮咳藥,以緩解症狀。

鎮咳藥主要分為兩類:中樞性鎮咳藥和外周性鎮咳藥。

中樞性鎮咳藥的鎮咳作用迅速而強大,同時具有鎮靜和鎮痛的作用,適合用其他藥物效果不佳的強烈刺激性乾咳。但是部分藥物具有成癮性,比如可待因、福爾可定等。

中樞性鎮咳藥使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因此痰多的患者禁止使用中樞類鎮咳藥物,否則咳嗽中樞被抑制,痰難咳出,愈積愈多,致使胸悶難受,甚至引起呼吸道阻塞,使病情加劇。

有一些中樞類鎮咳藥物對呼吸中樞的抑制較弱,無成癮性,但鎮咳效力較傳統可待因藥物相當或較低,代表藥物有右美沙芬、噴托維林。

右美沙芬鎮咳的效果和可待因相當,但大劑量仍可抑制呼吸。噴托維林的鎮咳效力為可待因的1/3。中樞性鎮咳藥物一般均為處方藥物,需要在醫生或者藥師指導下開具和使用。

外周性鎮咳藥通過抑制咳嗽反射弧的環節發揮鎮咳作用。代表藥物為那可丁和苯丙哌林。

苯丙哌林可抑制外周傳入神經,亦可抑制咳嗽中樞,其鎮咳作用為可待因的2~4倍。這類藥物通常為甲類OTC(非處方藥物),也是需要在指導下使用的一類鎮咳藥物。

鎮咳藥物使用小貼士:

1. 輕度咳嗽無需進行鎮咳治療,若需鎮咳治療時,中樞性鎮咳藥適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頻繁、劇烈乾咳。但不能用於多痰的患者,否則可抑制咳嗽反射而引起痰液阻塞。

2. 鎮咳藥物可能引起嗜睡,服藥後不宜駕駛汽車及進行危險性的機械操作。

3. 具有依賴性的鎮咳藥不宜長期使用,以免成癮。

4. 鎮咳藥物只能短暫緩解症狀,適合用於無痰或者痰量較少的乾咳;痰多患者宜先用化痰藥物進行化痰。

2、化痰藥

剛才也提到了化痰藥物,現在我們就簡單和大家談談化痰藥物。化痰藥是一類能使痰液變稀或溶解,使痰液易於咳出的藥物。痰液的排出可減少對呼吸道黏膜的刺激,間接起到鎮咳、平喘作用,並有利於控制感染。

化痰藥根據作用機制分為痰液稀釋劑、黏痰溶解劑和黏痰調節劑等。

痰液稀釋劑通過促進支氣管黏液的分泌,稀釋痰液,主要分為噁心性化痰藥(代表藥物為氯化銨)和刺激性化痰藥(愈創甘油醚)。

氯化銨可以單獨使用,也可和鎮咳藥(右美沙芬、噴托維林等)以及中藥組成複方製劑。愈創甘油醚除了有化痰作用,還有微弱的抗菌作用。

黏痰溶解劑可使黏痰中黏蛋白肽鏈的二硫鍵斷裂,形成小分子多肽,從而降低黏度,代表藥物有N-乙醯半胱氨酸、厄多司坦、氨溴索、桉檸蒎。

乙醯半胱氨酸有特殊的臭味,可能會引起使用者噁心嘔吐。氨溴索是溴己新的活性代謝產物,祛痰作用較溴己新更強,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止咳作用。要注意的是,服用氨溴索時,應避免同服強力鎮咳藥,以免稀釋痰液堵塞氣道。桉檸蒎腸溶軟膠囊主要成分是桉油精、檸檬烯及α-蒎烯,它是由桃金孃科桉屬和芸香科桔屬及松科松屬植物的提取物所組成。桉檸蒎可以改善氣管黏膜纖毛運動,促進呼吸道腺體的分泌,有助於痰液的排出。

黏痰調節劑可以促進氣管、支氣管分泌低黏性分泌物,使痰液容易咳出,代表藥物為羧甲司坦等。

非處方藥物的代表主要是羧甲司坦,其特點是口服起效快。需要注意的是,羧甲司坦消化性潰瘍活動期患者禁用,且避免同時服用強鎮咳藥,以免痰液堵塞氣道。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但是有兒童的劑型。不良反應主要包括噁心、胃部不適、腹瀉、輕度頭痛及皮疹等。

此外,還有一類藥物為複方鎮咳藥,兼顧止咳化痰兩大功效,在臨床上應用廣泛。常見的複方鎮咳藥物包括複方甲氧那明和美敏偽麻製劑。其作用特點見表5。

最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鎮咳化痰藥是對症治療藥物,是「治標」手段,使用鎮咳化痰藥的同時,必須針對病因治療,做到「標本」兼治。

居家使用鎮咳化痰藥物需按說明書服用或諮詢醫生以及藥師,切忌盲目服用。

如果出現大量咳痰,可先使用祛痰藥的使痰液稀釋。

對於年老體弱患者,往往咳嗽無力,使用祛痰藥的同時,需要結合排背、深呼吸、指導有效咳嗽、體位引流等物理治療先促進稀釋的痰液排出,同時需要避免同時使用強效鎮咳藥物,以避免稀釋的痰液難以排出,加重氣道阻塞。

此外,不建議多種藥物混服,可能會出現某一成分的超量使用,也會導致藥物之間發生相互作用增加藥物不良反應。

同時,如果有用藥問題,歡迎大家諮詢醫院的網際網路門診。切記,是藥三分毒,千萬不可濫用。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王甜 圖源 南京市第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