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屈全繩



六十年風風雨雨,悟明白了一個道理:健康是立身之本!當下經常用「開掛」來形容人生如意或事業有成,但如果因為健康問題而總是病病殃殃,人生不但不會開掛,還可能會「窒息」,甚至徹底「躺平」。


基於上述認知,回想起60餘年來,有超過百餘位醫生和護士,在我和家人受到病痛的折磨時,用專業和耐心,讓我們恢復健康,他們都是我和家人生命中的恩人,這裡只能列舉若干:


新疆軍區(烏魯木齊軍區)總醫院五官科張清波主任,西京醫院耳鼻喉科王錦玲主任,渡我同死神擦肩而過。王錦玲教授跟蹤我的病後恢復達10年之久。沒有他們的精心診治,我早已成為癌細胞的盤中餐。


西南醫院的眼科醫院,是由著名眼科專家陰正勤教授為首任院長的院內院。骨關節科楊柳主任,是軍內外著名的骨科教授。20年前,楊柳主任用無創的技術接好了我妻子的斷腿。已經退休的陰正勤院長,為我邀集專家會診,排除了可能短期致盲的病變,解除了我的後顧之憂。


西京醫院眼科周健主任是眼科的權威教授,她不僅排除了我黃斑部短期內嚴重病變的可能性,還發現了我可能出現青光眼的潛在風險,增強了我衛生用眼的意識和常識。


西京醫院骨科吳堯平教授是軍內外人工膝關節置換的高手。當年西南醫院的楊柳教授為我妻子保住了一條腿,去年吳堯平教授為我妻子保住了另一條腿。遺憾的是保住這這兩條腿的醫學科技含量,我這個外行還真是說不夠清楚。


西京醫院超聲科的於銘主任火眼金睛,及時發現了我被其他醫生漏診的腎結石,於銘教授是第一個出報告的權威。


西京醫院泌尿外科的秦衛軍主任,唐都醫院消化科的王新主任、耳鼻喉科的盧連軍主任,雖然只有一次接觸,他們和患者交流的態度和方式,給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我多次向他人推薦,看病找這樣的教授放心。


西京醫院麻醉科陳敏教授,唐都醫院麻醉科高昌俊教授,都是名副其實的「麻人」,麻醉藥品的使用拿捏之精準,令人嘆為觀止。


成都軍區(西部戰區)總醫院胰膽外科田伏洲主任、心內科楊永健主任,幹部病房張茹主任,是我妻子和大兒子的救命人。沒有他們盡心盡力的付出,妻子和大兒子可能早已大難臨頭。


新疆軍區(烏魯木齊軍區)總醫院小兒科唐主任、門診部小兒科廖主任,是我小兒子的還魂人。三歲以前三次病危,是他們把小兒子從鬼門關里拽出來的。現在小兒子接過曾經搶救他的醫生的衣缽,每天都在救死扶傷,這是以德報德的良性循環。



醫生是醫療行為的個體,醫院是整合醫生個體的組織。醫院整合能力科學不科學,不僅關係到醫生能不能充分發揮作用,不斷提升個體技能,還關係到組織內部的潤滑係數。潤滑係數越高,越能實現1 + 1 >2的效果;潤滑係數越低,越可能岀現1十1 < 2或等於零的效果,甚至出現負數也不足為奇。


西部戰區總醫院的前後變化就是生動的個案。之前的總醫院亂雲飛渡,妖精作怪,患者對醫院的口碑一度變成了「口鄙」。


軍改時,總醫院不少技術骨幹擔心新瓶裝陳醋,只改體制編制不換領導班子,在一步三回頭中脫下軍裝。現在看來這不是軍改的錯,也不是退役幹部的錯,是人為的遺患,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現在的西部戰區總醫院,在經歷了武漢抗疫淬火的院長代方國、熟悉醫院流程的政委駱偉的領導下,人心思治,面貌一新。


老一代的田伏洲、蔣明德等權威專家仍在發揮餘熱,知天命的張汝、郭明陽、陳章、鞏固等專家砥柱中流,江濤、郁可、溫伯平等接棒人踔厲前行,人才正在破土發芽,脫穎而出。


相對醫生而言,老幹部是弱勢群體,保健科是他們生命的「本手」。西部戰區總醫院以譚艷為主任、何莎為副主任的保健科團隊,堪稱我們這些老兵眼中的先進集體。有這個先進集體作保障,老幹部心裡踏實。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總醫院好風氣的影響下,干休所招聘的文職人員素質也在與時俱進。醫生曹立鈞、護士蘇夢卓當屬代表。假以時日,她們一定會更加成熟。


醫生是個晚熟行當,作為醫療對象的患者,對醫生應該多尊重,少指責。白衣披甲戰病魔,是以犧牲個人和家庭利益為代價的,有時候甚至需要拿生命作奉獻。尊重醫護人員,應該成為全社會共同的價值取向。


患者與醫生是一個矛盾的兩個方面。患者把命交給醫生,是對醫生最大的信任。不妨想想,還有什麼比人命更重要的呢?因此,醫生應該首先是仁者,以人為本,以仁待人。只有敬畏生命的醫生,才配得上仁醫的讚美!


吃一塹長一智。昨天摔了一跤,作了這些思考。一管之窺,拋磚引玉。


癸卯年正月初四於解甲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