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家鴿中觀賞鴿,肉用鴿及信鴿三大類,都是由野生原鴿進化而來的。在我國養信鴿雖然很早就有過記載,然而從整個家鴿的沿革,應是肉鴿在先,觀賞鴿脫胎於肉鴿,而信鴿是從觀賞鴿族中分離出來的。

鴿友們的審美、鑒鴿標準,也繼承了觀賞的一整套東西。在很多的書中介紹過觀賞鴿,特別是在張萬鐘的《鴿經》中介紹的比較詳細。對觀賞鴿的特點、特徵、雨色、體型、叫聲等等,非常的全面。

在鴿眼上也做了很細緻的解答:什麼品系品種的觀賞鴿它們都有著什麼樣的眼砂,通過外觀審定後再看其眼砂色素,而來決定這羽觀賞鴿是否純正。幾百年來的鑒鴿經驗,一直延續到現在,而且延伸到信鴿的鑑別方面。

然而信鴿它不同於觀賞鴿的地方,就是它們能在各個方向釋放都能準確地飛歸巢地,它們能從幾百里、幾千里外無誤地飛歸老家。而觀賞鴿的眼砂再好,再高級,也無法從幾千里外飛歸巢地。

一羽優良的信鴿,它們有很好的血統,並擁有強健的身體素質,不單是靠什麼樣的眼砂飛歸巢地的。

然而我國從古到今,對養觀賞鴿看眼睛,一直到養信鴿也看眼睛形成了一種習慣。每次見到一羽信鴿,不去看他們的綜合條件,不去看他的血統、賽績,一上手就把鴿子的眼睛看來看去,用放大鏡看,想從鴿眼裡尋找歸巢的奧秘。

然後寫書做文章論來論去,在千變萬化的鴿眼中發現大千世界。如果信鴿真是憑一雙好眼睛飛歸巢地的話,那麼在我們的鴿友棚中都有很多的好眼砂的鴿子,每到比賽時,一上路就不見了。

而那些眼砂不怎樣而血統、體質好的鴿子。放飛千公里都回歸了。在我國及世界上什麼樣的眼砂的信鴿都有歸巢,都有取得過優勝。

我認為如一羽好的賽鴿它應有良好的血統,全身各個部位包括骨骼、肌肉、羽毛和眼睛,都應是最上乘的,才能取得優秀的成績。我們有些鴿友不把信鴿的血統放在首位,而把鴿子的眼砂看來看去,論長論短,而自己心裡並不明白眼睛在競翔中起到什麼作用。

有些養鴿者談起鴿眼來,說這樣的眼砂能飛一千公里,那樣的眼砂能飛二千公里,這種眼砂500公里也回不來,等等。

臨到競翔時,有些沒有說准,就說「要不是給槍打了肯定會回來」。偶爾說准了一回,以後侃鴿經時十遍百遍地吹他的鑒鴿本領。

這種憑眼睛鑒鴿的方法,真有點像「押寶」,求助於幸運之神幫忙。他們的鴿眼理論對老手們影響不大,老手們都是按照自己的經驗行事的。對初入門的鴿友來說,一頭鑽進牛角尖,久久不能自拔。

日本翔道初段新開繁氏講師說:「在選擇鴿子時,鴿眼的比重大概占40—50%,首先要觀察鴿眼,其次是看鴿子的頭部,再次是眺望鴿子身的全部,確認它平衡情況。鴿眼是知性,能反映健康狀況,如果說鴿子是靠眼睛飛歸巢的實在有點言過其實」。

《眼志論》作者,美國著名的賽鴿家戈林·奧斯曼寫道:「現在讓我再重複一遍,除非你有太多的鴿子,否則千萬不要任意丟棄具有壞眼志的鴿子,因為除了我已經提及的重要因素——眼志之外,仍得結合著其它各項因素,才能決定何者可以保留下來,何者應予丟棄。」

世界上這樣的名家,眼志論者也是把眼睛用來觀察信鴿的身體,反映其健康狀況,而我國的眼志論者,把鴿眼的作用抬得太高了,文章做的讓人難以理解。

鑒鴿應以血統為主,眼睛可以說明鴿子的聰明程度和健康狀況。一位成名的養鴿家,當你仔細去研究他的鴿子時,就會發現優良的血統是鴿子致勝的主要原因。

因為父母鴿血統的好壞將會直接影響到後代的競翔成績。我們應把信鴿的血統放在第一位,綜合地鑑定一羽鴿子的優劣,然後把精力放在培育信鴿、管理和訓練上面去。信鴿的眼睛,作為一種科學研究,應該得到重視。

最後我引用英國鴿會常務理事 丁·基爾培在「育出海峽型賽鴿」座談會上說的話「無可懷疑一隻具有長距離比賽能力的賽鴿,必然出自長距離鴿系血統。企圖把那些飛過中短距離鴿系作出的賽鴿,去參加500—600英里的比賽是毫無希望的」。「

在我們賽鴿活動中,除非你的鴿子是由一代一代經過驗證,被認為確有長距離飛翔能力,且每年在500至600英里賽程中奪勝,可靠的血統鴿系作出,不然一開始就註定要失敗」。

擴展閱讀:在鴿眼鑑賞里,養鴿有些年頭的鴿主容易以自己接觸過的優秀種賽鴿的鴿眼共性來評判一羽新鴿的好壞,如非見多識廣以個人的評判標準始終有所局限。

一個擅翔遺傳穩定的鴿種如果搭載了好看的鴿眼當然堪稱完美,如若鴿種本身鴿眼相對平淡其實也無傷本質,我常常建議新養的朋友,可以簡單粗暴地把鴿眼當成車標,寶馬車就該配寶馬標,反之就算別克車配了一個寶馬車標,也無法改變它別克的本質。

如果利用鴿眼來進行鑒鴿也只有搭配著鴿種和鴿齡才有相對的參考價值。

近期不可錯過的好文:「泰山老怪」一羽銘鴿牽出三個育種的真相

END

文|羅 汾


[微笑]感謝閱讀!鼓勵請點讚+評論,我們下一篇文章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