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外翻的X片裡有很多的信息,能夠判斷每個患者的畸形特點,也可以判斷手術效果的好壞。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關節的匹配問題,關節匹配的好就會舒適,畸形不會復發,匹配出了問題往往會導致手術失敗。

上圖是一個正常的關節對合,AB與CD雖然可能長短有別,但是卻一一對應,CD的凸面基本完全對應了AB的凹面,看上去勻稱。


那麼大部分的拇外翻患者卻存在著跖趾關節半脫位的,因為第一跖骨發生了向內側的旋轉。


大家看AC出現了空隙,而BD出現了沒有被覆蓋的關節面。這時候的關節是不穩定的,所以會出現長距離行走後的酸痛,畸形也會不斷加重,脫位越明顯,加重的速度會越快。而外漏沒有覆蓋的BD部分的關節軟骨,也會慢慢出現剝脫和消失,一般40歲以上都會有軟骨的損傷。


那麼對於上面的X線片,你認為它的D點應該在哪裡呢?其實D』才是真正的D點。


還有一種完全脫位的情況,不多見。


我們對比一下手術對關節脫位的效果


跖骨頭好像小了?其實拇外翻的跖骨是有一定軸向旋轉的,術前D』凸起的部分是足底寬闊的關節面被旋轉後漏出的假像,等術後放正跖骨後就消失了,AB與CD基本也等長了。

然而,如果手術沒有做好,也會從這個角度看出來。

仔細看,至少AC沒有對齊,差不少呢。如果再大力旋轉一些,會好很多。Chevron+Akin,很標準的術式,卻沒有把關節調整過來,仍然是拇外翻半脫位的結構。而1.2趾間隙等慢慢減小後,外觀也會表現出來了,畸形復發幾乎沒有懸念。

所以,不是只要做了手術就可以解決畸形,不是截骨了就一定不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