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自古人才輩出。後漢的劉優,是零陵第一位朝廷重臣,官至尚書右僕射,史稱其「朝綱無所不總,台閣為之肅然」。三國時期,這裡走出了蔣琬、劉巴、黃蓋、劉敏、周不疑、劉先等一批風雲人物。一部記載兩漢三國零陵郡人物的《零陵先賢傳》,流傳甚廣。其後,名臣武將代不乏人。光緒《湖南通志.人物誌》收錄元代以前湖南各類傑出人物共657人,其中永州佔114人。縱觀永州歷史全局,有三位輝耀古今的人物,對瀟湘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影響至深至遠。

<一>中華道德文明始祖舜帝

四千多年前,舜帝禪位於大禹後,巡守南方,「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史記·五帝本紀》),從此舜帝與九疑、零陵便融為一體。

舜帝

舜帝,姚姓,號有虞氏,名重華,史稱虞舜。他是上古最偉大的帝王之一,以致後世常以「堯天舜日」來稱頌帝王盛德和太平盛世。

古史相傳他是黃帝的第八代子孫,舜往上五代以來,都是卑微的老百姓,生活在今山西南部。舜的父親凶頑,後母愚昧,弟弟狂傲,他們屢次想殺死舜,舜都躲開了。但舜仍盡心侍候父親和後母,友愛地對待弟弟。

舜二十歲時憑藉孝德而天下聞名。三十歲時,帝堯詢問可重用之才,四方諸侯首領都推薦舜。堯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來觀察他治理家庭的情況,派九個兒子和舜相處來觀察他如何待人接物。舜在歷山耕種,歷山人都相互謙讓田界;在雷澤捕魚,雷澤的百姓相互謙讓位子;在黃河邊制陶,當地生產的陶器沒有粗製濫造的。他所到之處,一年成了村落,兩年成了城邑,三年成了都市。堯試著讓他管理百官,負責推行「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種教化,舜都做得很好。於是堯使舜代行天子事,最後禪位於舜。

據典籍文獻所載,舜帝畢生有五大功勞:(1)「播時五穀」,任命棄主持農業,教人們播種各種穀物;(2)「浚川,賓士土地」,疏通河道,治理水患,開始水利建設;(3)「象以典刑」,設立五種常用的刑罰,以流放來寬大犯了五刑的罪人,開始用刑法管理國家;(4)「懲四凶」,把戰敗的共工、歡蔸、三苗、鯀分別流放,天下人都臣服於舜;(5)「選賢任能」,共二十二人,讓他們分工領導和管理天下大事,推行德政,並制定考察和賞罰制度。最終,開創了上古時代第一個太平盛世。《史記·五帝本紀》稱:「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就是說中國樹立明確的道德觀和原則都是從虞帝時代開始的。

舜帝晚年以利天下而不利一人的博大胸懷,禪帝位於治水有功的大禹,自己踏上南巡之路,安撫苗蠻,體察民情,最後積勞成疾,崩葬九疑。有學者指出,舜帝南巡、藏精九疑是上古時期的重大事件,舜帝及其隨行的大臣、部族,是有文字記載最早沿湘江、瀟水南行的中原人,可視為一支浩蕩的拓荒大軍,他們把華夏先進文明首先帶到此地,無疑對永州的早期開發作出開拓性貢獻。正緣於此,舜帝所創立的道德文化必然成為瀟湘文化的源頭根脈。

偉哉舜帝,常留明德在瀟湘。

<二>唐代大文豪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祖籍山西永濟,出生於京城長安,系官宦世家。他從小聰敏過人,勤奮博學,經史百家「無不通達」。貞元九年(793)進士,授校書郎,調藍田尉,升監察御史裡行。與劉禹錫等參加主張革新的王叔文集團,任禮部員外郎。改革失敗後於永貞元年(805)貶為永州司馬,謫居永州達十年之久。這十年,是柳宗元人生悲劇性的十年,但也是他作為思想家、文學家創作最輝煌的十年。據本地學者考證,柳宗元傳世作品600餘篇,其中400多篇寫於永州。宋代文學家汪藻《柳先生祠堂記》雲:「先生之文載,凡瑰奇絕特者,皆居零陵時所作」。

柳宗元

柳宗元是一位傑出的思想家。其哲學思想具有樸素的唯物論成份,《天說》《天對》等重要論著認為,「元氣」是物質的客觀存在,根本否認「元氣」之上還有最高的主宰。在政治思想方面,他提出「吏為民役」的觀點,認為官吏是人民的僕役,而人民通過納稅來僱傭官吏,這在封建社會堪稱洪鐘巨響;所著《封建論》,是唐代政論文的典範之作。由於柳宗元在中國唯物主義史上的貢獻和地位,他成為毛澤東一生品評最多的歷史人物。

柳宗元的文學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寓言創作具有強烈的政治性和高度的哲理性,《三戒》《羆說》等篇幅簡短,筆鋒犀利;傳記作品《捕蛇者說》《段太尉逸事狀》《梓人傳》等,批判時政,尖銳有力。其詩作風格清峭,律詩《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為唐代七律名篇;絕句《江雪》與李白的《靜夜思》、孟浩然的《春曉》齊名。柳宗元對後影響最大、最膾炙人口的是山水遊記,他把我國山水遊記文學推向了一個高峰。「永州八記」描繪幽深奇絕的永州山水,文筆明麗峻潔,多所寄託,具有卓越的藝術獨創性。

作為一代文宗,柳宗元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極高地位。從北宋起,即有「韓柳文章李杜詩」之譽,明中葉以後,與韓愈一同列入「唐宋八大家」。1999年,中國文史出版社將柳宗元與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歐陽修、蘇軾、陸游並尊為十大文豪,出版了《中國古代十大文豪全集》。柳宗元貶謫永州,這是永州之幸。地以人傳,正所謂「至今言先生者必曰零陵,言零陵者必曰先生」(汪藻語)。因為有了柳宗元,永州遂名聞天下;因為有了柳宗元,永州的歷史文化更加厚重而精彩。

柳宗元——一個值得永州人永遠傳頌的名字!

<三>宋明理學鼻祖周敦頤

理學,又稱道學,是宋元明時期儒家思想學說的通稱。其產生的時代背景是,唐末五代以來人文淪替、廉恥喪盡,故理學高揭天理之大公,專注於反躬內省,言理言道,言心言性。

周敦頤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北宋道州營道(今道縣)人。曾任大理寺丞、國子博士,歷任分寧縣主簿、南安軍司理參軍、桂陽縣令,知郴州郴縣、洪州南昌,通判虔州、永州,提點廣南東路刑獄等職。因晚年築室廬山蓮花峰下的小溪上,取營道故居濂溪以名之,後人遂稱為濂溪先生。所著《太極圖說》和《通書》,營建出宋代儒家新的理學框架。他繼承《易傳》《中庸》和道教思想,提出一個簡單而有系統的宇宙構成論,說「無極而太極」,「太極」一動一靜,產生陰陽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聖人模仿「太極」建立「人極」,「人極」即「誠」,「誠」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周敦頤的哲學思想,經他的學生程顥、程頤繼承發展,到朱熹集大成,建立起一個完備的客觀唯心主義理學體系,成為歷宋元明清700年不動搖的官方哲學,並影響到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周敦頤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極高,被儒家推崇為孔子、孟子之後的又一位聖人,在全國孔廟中配祀孔子。他的散文名作《愛蓮說》深受世人喜愛,「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千古名言,成為後世官宦士子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的座右銘。

古語雲:「瀟湘有洙泗之風」。周敦頤是道州人,又在永州任通判三年,志載他「與裡中人言學,永、道間多親炙其教」,他的學說對後世永州產生深遠影響。周敦頤之後,永州出現了一個理學學者羣體。清道光《永州府志》於人物誌專設「理學」篇,載錄有造詣的理學名士達45人之多,他們「在北宋者聞周程之風,在南宋者衍朱張之緒,在有明則宗陽明者十幾七八焉。」

需特別提及的是,永州歷來被稱為湖湘文化的起源地,筆者認為,究其緣由有二:一是北宋周敦頤是湖湘本土誕生的第一位文化巨人,他被視為湖湘文化的奠基人。在湖湘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唐以前基本上找不出明顯而突出的儒家思想文化系統代表人物,直至周敦頤具有濃郁儒道思想合流的濂學的創立及其後湖湘學派的興起,湖南才在中國正統主流文化中取得獨具影響的一席之地,故有「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王闓運聯語)之說。

二是南宋湖湘學派幾位大儒與永州的淵源很深。湖湘學派是南宋時期興起於湖南的重要理學學派,由著名學者胡安國、胡宏父子奠其基,理學大家張栻繼其統,而由張栻弟子承其風、衍其流。史載胡安國於紹興初年以「徽猷閣待制知永州」,以文學飾吏治,號稱名太守;張栻則因其父張浚兩次貶謫永州,前後隨父寓居永州長達十多年,永州實為張栻第二故裡,他與本地名士張紆、嚴昌裔、蔣昺等交遊,研治理學,後來永州又有吳倫、蔣復、謝用賓、呂陟4人成為他的入室弟子。從一定意義上說,胡安國和張栻的學說皆發軔於永州。湖湘學派主要創始人胡宏的墓地亦在永州。胡氏一家原藉福建崇安縣,因胡安國出仕湖南而徙居衡山,胡安國過世後,其子胡靜因「永為先人保障地」(意指胡安國與其侄胡寅曾任永州知州),將全家遷居永州郡城的春泉巷,遂「佔籍」零陵,即落戶為零陵縣人。胡家自定居永州後名人輩出,被載錄《湖南通志·人物誌》的永州胡氏後裔,南宋有胡黼,元代有胡汝儒,明代有胡真、胡愷和胡維翰。既然胡氏家族已「佔籍」零陵,那麼,家人在胡宏去世後將其歸葬永州,便是情理中事。大清《一統志》、歷代《永州府志》及《零陵縣誌》均明確記載:「宋右承務郎胡宏墓在永州城東關外寨口山」,下葬日期為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壬子二月。

綜上所述,稱永州為湖湘文化起源地,實乃名至實歸。

友站推薦 : 97速借網

借錢服務私人小額借款97線上借錢安全快速沒煩惱,快速借錢首選97速借網

想了解借錢知識線上借錢速借網當鋪 車貸等各種服務都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