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夏枯草,炒梔子,白蒺藜,黃芩,生白芍,生地黃,澤瀉,生石決明,甘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或3次溫服。

【功效主治】清肝瀉火,平肝潛陽。主治高血壓頭痛、血管神經性頭痛之肝火亢盛型。症見頭痛頭脹,面紅目赤,急躁易怒,小便短黃,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加減運用】

頭痛較重者,加羚羊角粉(沖兌);頸項脹痛或強硬者,加葛根;

痰多嘔惡者,加法半夏、陳皮、竹茹;

胸悶胸痛者,加丹參、瓜蔞殼;

大便秘結者,加大黃、草決明。

【方解】方中夏枯草、炒梔子、黃芩清肝瀉火;生白芍、生地黃滋陰柔肝;白蒺藜、生石決明平肝潛陽;澤瀉、甘草利濕瀉火調中。諸藥合用,共奏清肝瀉火、平肝潛陽之功。

【驗案】肖某某,女,61歲。

初診:主訴頭痛反覆發作3年,西醫診斷為高血壓病,2天前因與人爭吵後,血壓升高。現頭痛、頭脹,右側頭部更甚,頸脹,眼睛充血,胸悶,煩躁易怒,出汗,口苦,尿黃,舌質暗紅苔薄黃,脈細弦數。血壓:21.3/12.0kPa(160/90mmHg)。

中醫辨證:肝火上亢。治法:清肝瀉火。

方組:夏枯草,白蒺藜,焦梔子,葛根,杭菊(後下),黃芩,生白芍,生地黃,煅牡蠣,浮小麥,羚羊角粉(沖兌),澤瀉,甘草。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水煎服。

服藥1周後複查:頭痛明顯緩解,頸脹、煩躁、胸悶減輕,汗出止,小便轉清,仍口苦,膝關節疼痛,乏力,舌脈同前,血壓:17.3/10.9kPa(130/82 mmHg),仍治以滋陰清肝潛陽法,前方去羚羊角、焦梔子、浮小麥,加懷牛膝,秦艽、杜仲。再服10劑,諸症均緩解,血壓穩定。

註:文中所涉及到各類所述配伍、方劑藥方、驗方,藥膳等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鑑、應用,切勿盲目嘗試!本文僅供專業中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藥,本平台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