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 photo/ 圖)

畢業北漂的小南去年領養了一隻拉布拉多犬,正式開啟一人一狗的獨居生活。

為迎接愛寵的到來,她曾在當地寵物醫院花費1200元給「毛孩子」做了一個全面體檢,這對於初入職場的她而言無疑是「斥巨資」。面對高昂的支出,小南篤定地說,寵物是陪伴自己的家人,生活再苦也不能苦了「毛孩子」。

小南的經歷是眾多寵主的一個縮影,可以發現,社交媒體上網友關於「寵物看病」的討論大多離不開「錢」。

「買狗800元,狗子現在身價飆升,看病花了2000元。」

「我家貓的腿斷了,花了1萬多。」

「我感冒喝板藍根,我家狗感冒去醫院打200元的針。」

寵物所提供的情感價值激發了「家人式養寵」的熱潮,「雲吸寵」「到店擼寵」等新花樣受到年輕人追捧。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中國的寵物數量從2014年的1.90億隻增長到2019年的3.02億隻,預計到2024年將進一步增長至4.46億隻。

隨著我國養寵規模的擴大和「科學養寵」理念的深入,寵物健康問題愈發受到寵主重視,而其背後的寵物醫療更是憑藉「天價」費用,令許多寵主直呼「肉疼」。

「寵物看病比人貴」

近年來,「它經濟」持續火熱,寵物醫療作為寵物行業中僅次於寵物食品的第二大細分市場,在剛性需求的推動下發展勢頭迅猛。

寵物醫療行業包括寵物疾病的預防、診療和保健等,《2022中國寵物醫療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我國寵物醫療市場規模達675億人民幣,占整體寵物市場的22.5%。此外,寵物醫療機構數量呈逐年上漲趨勢,目前全國有超過25000家的寵物醫院,其中數量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別為廣東、江蘇、山東、四川和浙江。

然而,可供「毛孩子」看病的醫院漸多,潛在的憂慮並未解決,寵物看病貴仍是「鏟屎官」最大的養寵痛點。

寵物看病究竟有多貴呢?

國聯證券研究報告顯示,給寵物看一次病的平均花費是500元左右,診斷和檢查基本要花費100元以上,涉及手術則要花費5000元以上。

被眾多寵主稱為「動物界協和」的「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院」在其項目收費標準中標明,心電圖200元/只、皮檢180元/只、血壓50元/只,CT檢查500-2700元/只,血常規120-150元/只……網友表示:「光是檢查費都不便宜了,遇到手術或住院的話錢包怕是會遭不住。」

面對寵物醫院的高價收費,寵主們的吐槽帖隨處可見,可見眾人的無奈。即便需要接受「燒錢」的不快,視寵物為家人的大多數寵主,依然願意為它們「掏腰包」。

另一方面,寵物醫生與寵主間的醫患矛盾也常常讓寵主覺得花錢冤枉。

一種情況是:寵物醫生出於專業診斷給出的救治意見被寵主認為是小病當大病醫的「過度醫療」,這屬於認知差異上的矛盾,需要彼此的溝通解決;另一種情況是:由於醫生水平不一,不同醫生給出的診斷結論甚至可能大相逕庭,這導致寵物被誤診,在出力出錢看病不討好的情況下,人寵雙方都遭罪。

(IC photo / 圖)

看病如同「拆盲盒」

不得不承認的是,儘管部分「不講醫德」的寵物醫院存在坐地起價的情況,總體而言,「寵物看病貴」卻和醫院的成本有著較大關係。

我國寵物醫院以中小型為主,基本上為民營醫院,屬於營利性商業機構,寵物醫療費用實行市場調節機制,受供求關係影響大。這導致了不同城市、同地不同醫院以及不同規模的寵物醫院收費標準皆不相同。

寵物無法自主講述病情,醫生光憑肉眼辨別或寵主描述難以準確確定病情,因此需要依賴儀器進行檢查。同時,動物多動的特徵使得配合難度大,時常需要麻醉或人力輔助,這也極大增加了成本。

數據顯示,超八成寵物醫院日均接診量不超過20,截止到2020年5月,約66%的寵物醫院的員工人數小於10人,執業獸醫缺口大,成本投入以更高比例分攤給寵主。

器械、耗材等多依賴進口,進口品牌長期在國內寵物疫苗市場占據主導地位。《2021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進口品牌包攬疫苗市場TOP5、狂犬病疫苗市場TOP4、傳染病疫苗市場TOP5。

寵主不知水深,不經意間容易踩雷。

「滿懷期待地走進寵物醫院,出來時就被冗長的帳單澆了一頭冷水。」這是小南帶「毛孩子」體檢時的場景。她在美團上團購了一個體檢套餐,在就診時發現竟還需支付「五花八門」的額外費用,並被醫院員工誘導其增加體檢項目,最終補款四百多元。

此類「踩雷」經歷,也能成為經驗。

小紅書上,不乏有網友真誠分享著自己的「避坑」經驗,縱覽相關筆記,所涉及的「黑心」醫院還真不少。面對探不清虛實的「對手」,寵主們通過社交媒體相互分享、交流,「狗狗教」「貓貓教」「鳥鳥教」等愛寵派呈現出了強大凝心力。

透過黑貓投訴平台與「寵物醫院」相關的1302條投訴發現,消費者投訴的常見原因包括誘導消費、收費混亂、虛假宣傳、惡意增項、過度醫療等,這些問題不是個案,規範寵物醫院診療程序迫在眉睫。

2022年10月,農業農村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關於在部分城市開展規範寵物診療秩序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從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在北京、上海、廣州等20個城市動物診療機構數量超過200家的城市開展規範寵物診療秩序專項整治行動。

(IC photo / 圖)

藏在高價醫療背後的隱痛

然而,除了貓狗這些常見寵物,如今愈發流行的「異寵星人」,比如鸚鵡、烏龜、蜜袋鼯、松鼠、兔子、倉鼠、龍貓、荷蘭豬、柯爾鴨……在就醫方面同樣飽受困擾。

艾瑞諮詢《2021年中國寵物內容價值研究白皮書》顯示,社交平台上異寵內容受關注度逐漸上升,在萌寵內容熱度中占比在5%至15%之間。

家住湖南的小宣飼養了一隻玄鳳鸚鵡,由於嗉囊積食想要尋求醫生幫助,當地沒有異寵醫院,她只能通過在線問診平台與獸醫交流,並在醫生指導下完成買藥、抽奶、餵藥等一系列操作。小宣表示:「網上的異寵獸醫很少,很多是養殖場主開通的問診渠道,而且僅憑症狀判斷病情,很容易誤診,我們幾乎要當半個醫生才行。」

這可以說是很多異寵寵主的真實寫照。由於線下就醫渠道匱乏,他們不僅要自學相關的疾病知識,還通常需要依託社群、貼吧、小紅書等平台抱團交流,請教經驗大佬、在線問診是他們為愛寵求醫的主要渠道。

數據顯示,全國能為鳥類提供醫療服務的寵物醫院不到300家,且大多分布在一二線城市,異寵醫生也相當「稀有」

對於異寵來說,即便能夠在寵物醫院就醫,救治的難度也大且費用高,相較於貓狗,多數異寵的體型小、起病急,很多小寵甚至無法度過手術這道坎,寵主可能花費大把錢,依舊落得錢寵兩空的結局。

今年2月,石家莊的李女士在社交媒體上曬出帶侄子的寵物鼠看病的視頻,寵物鼠因患重度肺炎需要住院,治療花費了2900元。而翻開視頻評論區,網友就「老鼠該不該花這麼多錢救」的問題上演了一場分歧之爭。

我們所熟知的折耳貓、查理士王小獵犬等動物因顏值圈粉無數,但比起可愛,它們隱藏的「美麗代價」實則更為殘酷。由於基因缺陷,此類動物攜帶著某些疾病隱患,一旦發病,對於寵物自身和寵主來說都是痛苦之事。

近親繁殖的純種動物擁有理想外形,基因缺陷造成的疾病隱患潛在影響著動物的發育和健康。數據顯示,許多品種的犬在選擇育種過程中患上疾病,63%的犬死於「家族遺傳病」。

目前而言,寵物在培育方面還存在著近親繁殖、衛生不合格等一系列亂象,這使得部分動物攜帶疾病的概率上升,「鏟屎官」花在愛寵「體弱多病」上的錢也更多了。

綜藝《寵物醫生》中一位帶愛犬來寵物醫院看病的寵主表示:「能用錢解決的事兒都不是事兒」。而當無力承擔「天價」費用時,望著備受病痛折磨的愛寵,寵主需要承受的心理壓力難以想像。

「女子將患有肺炎的狗狗送至醫院,因費用太高拋犬離開」「網購的小狗患細小病毒,因治療難度大且無力承擔費用,男子含淚給小狗選擇安樂死」……類似的故事還在發生,面對疾病的無奈,人與寵物在「花錢」的問題上演繹著悲與痛的羈絆。

「當發現重大疾病時就晚了,寵物應該和人一樣及時體檢。」小南意識到,為避免疾病風險,給寵物定期體檢不僅是對「毛孩子」負責,也是應對潛在「高價醫療」的一大辦法。

而對於高價給寵物看病是否值當的問題,小南和小宣一致認為,寵物是家人,就算「高價」也得受著。

自掏腰包的苦,鏟屎官們可太懂了,天價帳單怎麼破?各路資本聞到了大餅的香味。

從2004年華泰保險以附加險的形式將寵物第三方責任險納入家庭綜合保險,到2014年人保財險推出首個全國性寵物醫保,我國寵物保險行業起步稍晚,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諸多挑戰。目前而言,寵物保險在我國還「不受寵」,保險滲透率不及1%。

這塊生意大餅,吃起來「真香」。據統計,中國人民保險、中國平安保險、中國太平洋保險、眾安保險,以及支付寶、騰訊微保等均涉獵了寵物醫保領域,競爭日趨白熱化。

如今,寵主趨於年輕化,這屆寵主更願意為寵物購買一份保障。

為了自己「毛孩子」的健康和緩解錢包的壓力,小南於今年初購買了一份寵物醫保,「有醫保後感覺壓力不那麼大了,但我跟我爸媽講這件事,他們表示不太理解」。

根據瑞再研究院對寵主的分析,00後對寵物保險的知曉比例最高,達到了89%。《2022年新青年網際網路保險服務體驗趨勢洞察》顯示,98%的「Z世代」願意嘗試包括寵物險在內的新險種。

目前的寵物醫保僅限於貓和犬,且在寵物年齡、適用範圍、治療醫院等方面有較大限制。但作為「它經濟」風口下的新藍海,寵物醫保無疑是個蓄勢待發的「潛力股」。

黃鈺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