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袁月

編輯 | 吳施楠

2023年3月18日,第23個全國愛肝日到來之際,搜狐健康拜訪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肝臟外科主任王文濤教授。王教授直言,2023年我們談肝癌防治,我們的肝癌防治目前不是缺少方向、不是缺少工具、也不是缺少支付能力,而是缺少意識,去規範化早篩、早診、早治、早康復,從而獲得更好愈後。

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WHO IARC)發布的2020年最新全球癌症負擔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肝癌新發病例數達41.13萬,占全球45.3%,遺憾的是,仍處於全球最高。由於肝癌起病隱匿,早期不顯現任何症狀,進展速度快,惡性程度高,多數患者確診時已處於局部晚期或發生遠處轉移,喪失了最佳的治療時機。我國總體肝癌5年生存率僅為14.1%,晚期患者中位生存期僅為一年左右。

肝癌發病率跟人種、病毒感染、基因遺傳、地域、經濟狀態均有相關關係。在我國,B肝-肝硬化-肝癌三步曲是肝癌最主要的發病原因。2020年數據顯示,我國有B肝病毒攜帶者近7000萬人,其中近九成未得到治療。隨著計劃免疫的開展,我國的B肝新發感染人數有所下降,由此肝癌患者數量也在減少。

王文濤教授表示,在我國肝癌呈現「重男輕女」的趨勢。2022年,國家癌症中心發布最新數據,總結了2000-2016年中國人口癌症發病率。其中,肝癌患者多達38.9萬例,男性肝癌發病率是女性的3倍之多,這與男同胞飲酒比例高、B型肝炎感染率高不無關係。也有研究表明,雄激素可能通過影響機體的一種激素蛋白的分泌,導致男性肝癌發生率更高。值得注意的是,男性肝癌患者的死亡率也遠遠高於女性患者。

高發病率新解: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酒精肝,脂肪肝等問題或成為肝癌發病新因素

聚焦中國肝癌發病病因,王文濤教授介紹,目前中國肝癌死亡較高的主要原因還是B肝病毒感染、飲酒、脂肪肝、霉變食物等。

我國有龐大的慢性B肝患者,其中很多患者並不了解自己的肝炎病毒攜帶情況,其中三分之一將不可避免地進展為肝硬化,再發展成為肝癌。

酒精的中間代謝產物乙醛能夠破壞DNA,阻礙細胞的自我修復,屬於高風險的致癌物。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很早就已經把乙醛列為 1 類致癌物。美國臨床腫瘤學會曾明確指出:酒精是重要的致癌因素。酒精所致癌症病例中,食管癌、肝癌和乳腺癌的病例最多。中國男性的飲酒率達48%,成年男性平均年消耗11升純酒精,對肝臟的威脅顯而易見。加之很多B肝問題男性,如若再長期保持飲酒行為,肝癌的發生風險更是成倍升高。

最新研究提示,近些年,高脂高糖飲食引起肥胖等代謝異常問題,對於肝臟的影響也進入人們的視線。肥胖會引起人體脂質代謝紊亂,過量的脂肪在肝臟里沉積下來,形成脂肪肝,肝臟中脂肪的積累增加了肝癌的風險。

再則,南方地區霉變食物中黃麴黴素的存在,也增加了肝癌發生的風險,特別是霉變的花生,含有大量的黃麴黴素;黃麴黴素是黃麴黴和寄生麴黴產生的毒素,黃麴黴素對肝臟情有獨鍾,如果攝入了黃麴黴素,在人體內不能降解,只能沉積在肝細胞中。當黃麴黴菌毒素沉積量超過肝臟的承受力,就會引起肝臟的損傷。長期攝入小劑量的黃麴黴素,會增加肝癌的發生風險,199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黃麴黴毒素列為1類致癌物。

高死亡率新解:主動正確篩查切忌意識淡薄

既然發病原因我們貌似都如此清晰,為何中國的肝癌發病率和死亡率還是如此之高?王文濤教授對於肝癌的早篩和早診早治問題做了介紹。

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都不能做到定期體檢,因此,也無法及時發現身體的異常情況。對於我國居民來說,肝癌早篩並未引起大家重視,即便是肝炎患者,也少有人能夠每隔3-6個月進行定期體檢。當肝炎患者感到症狀加重,疼痛難忍,再去就醫的時候,很可能已經發展為肝癌了。

如何儘早查出肝癌?

第一, 查肝功。做B型肝炎以及C型肝炎檢驗,由於B肝及C肝病毒是導致肝癌的頭號兇手,因此了解是否為B肝及C肝感染者,對於肝癌防治有很大的重要性。但是,查肝功能正常,也不足以證明就沒有肝癌,早期的肝癌不是都會引起轉氨酶等肝功能發生異常,這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相關性。肝癌的早期依靠篩查肝功能來完成,是不嚴謹的。

第二, 做甲胎蛋白指數檢查。百分之七十五左右的肝癌病人,甲胎蛋白指數會升高。但小於五公分的小型肝癌則無法透過此項檢查發現,因此,甲胎蛋白數值正常,不一定代表沒有肝癌,需要通過超音波檢查進一步確認。

第三, 腹部超聲。超聲檢驗不會疼痛,也沒有副作用,而且檢查肝癌的敏感度很高,可以發現一公分的腫瘤,但腫瘤可能生長於超音波監測死角,而被忽略。

治療手法新解:靶向治療聯合免疫治療或為新趨勢

手術切除是肝癌根治性治療的唯一方法。但晚期患者常表現為腫瘤巨大、肝臟功能不足,行肝臟手術治療後容易因肝組織不足而出現肝衰竭,從而喪失了手術治療的機會。

王文濤教授談到,過去肝癌治療手段比較單一,以手術和藥物治療為主。直到2008年,巴塞隆納分期(肝癌臨床分期系統)和索拉非尼(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進入中國,帶來肝癌分期和系統治療的理念,開啟了精準靶向治療的時代,引領我國肝癌診療認知和實踐的更新。王教授同時提到,肝癌是一種高度異質性的惡性腫瘤,目前尚不能通過靶向、免疫治療徹底攻克。但目前肝癌治療手段愈加豐富,外科手術、介入治療、放射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多元化的治療方案,為延緩癌症發展,延長生命提供了更多選擇。

同時,隨著臨床研究和實踐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患者在接受靶向、免疫治療後獲得手術機會,實現病情完全緩解,為延長進展期肝癌患者生存期和改善治療效果帶來新希望。目前,索拉非尼、瑞戈非尼、侖伐替尼、多納非尼等靶向以及免疫藥物分別列入《原發性肝癌診療規範(2022年版)》的一線和二線治療藥物,並納入醫保報銷目錄。

那麼患者需要在這些藥物上承擔多少費用?王文濤教授告訴媒體,國家非常關心重視癌症病人治療負擔問題,越來越多的創新藥物已被納入醫保,且加大醫保報銷力度,大大提升了患者的支付承受能力,增強更多患者早日擺脫肝癌侵擾的信心。雖然肝癌患者的數據在不斷增加,但國家一直在努力降低患者的經濟負擔,希望更多肝癌患者能夠儘早獲得治療。

康復期新解:肝癌康復重在抗病毒

談及肝癌康復,王文濤教授也提醒,肝癌同其他癌症一樣,都有復發的可能。肝癌復發的具體機理很複雜,抗病毒治療在康復期也是需要的,且越來越受到業界重視,中國的肝癌患者90%都攜帶有B肝病毒,對於這部分病人,抗病毒治療除了能夠降低病毒再激活的風險,還可以抑制病毒複製,減輕肝臟炎症反應,顯著降低正常肝細胞再次發生癌變的可能性,從而減小復發風險。

肝癌的術後復發難以預防,但若能儘早察覺,及時治療,將明顯提高患者生存率。因此,肝癌術後3個月內,患者應每月複查一次。如未復發,以後可每3個月複查一次。術後5年內都要定期複查,3年內至少3-6個月複查一次,3 年以上應半年複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