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盛頓郵報》報導,當地時間3月20日,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CDC)表示,俗稱「耳念珠菌」的致命真菌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傳播」,截至目前已遍布美國一半以上的州,正在成為緊迫的公共衛生威脅。

耳念珠菌具有耐藥性和高死亡率,健康人群感染風險低

「耳念珠菌」又被稱為「超級真菌」,學名為耳道假絲酵母菌(Candida auris)。這種真菌最早於1996年在韓國出現,但直到2009年,在日本一位患者的外耳道中被發現後才被報導,後來在血液、尿液、呼吸道等部位都有發現。中文之所以翻譯為耳念珠菌,是因為英文名中的Auris是拉丁語「耳朵」的意思。

首先,超級真菌屬於侵襲性真菌,可以侵入血液,感染心臟、腦等人體重要器官。其次,它常常對多種抗真菌藥耐藥,常用的抗真菌藥有時對它不起作用。第三,它很難識別出來,有被誤報為其他念珠菌種的可能。第四,它更容易在醫院和老人護理機構等地方傳播,引起醫院內的爆發性流行,導致重症患者的死亡。

根據CDC官網顯示,現有的耳念珠菌病例中,大約有30%至60%的感染者已經死亡。但這些人中許多同時患有其他嚴重疾病,這些疾病增加了他們的死亡風險。

此外,耳念珠菌對健康人群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對於有正常免疫力的健康人群而言,發生這種感染的風險明顯降低。

同時,並不是所有耳念珠菌都是超級耐藥的,即使是對於多藥耐藥真菌,仍有希望通過提高抗真菌藥物的劑量或聯合用藥達到清除真菌的效果。

美國2013年出現首例,過去三年病例增加三倍

美國2013年出現首個耳念珠菌的感染者,但直到2016年才報告。美國衛生官員當年共報告了53個案例。然而,自2016年後,這種超級真菌正向全美快速傳播,尤其是2020年至2021年期間。

據CDC統計,2019年的確診病例僅為476例,2020年增加到757例,2021年攀升至1474例,2022年的猛增到2377例。

CDC官員表示,新冠疫情很可能加劇了耳念珠菌的傳播,因為公共衛生部門對新冠病毒的關注度提升,從而降低了對這種真菌篩查的重視程度。

此外,篩查病例(檢測到真菌但未引起感染)報告數從2020年到2021年增加了兩倍,總數達到 4041例,造成了傳播威脅。

耶魯大學醫學院傳染病專家斯科特·羅伯茨 (Scott Roberts) 博士警告說,這是一種嚴重的健康威脅,「一旦它出現,例如在療養院,就幾乎不可能根除。此外,一旦它出現在病人身上,即使沒有奪走生命,也會長時間存在。」

中國已加強監測和應對該致命真菌,病例出現呈散發狀態

據悉,中國首例耳念珠菌臨床感染發生在2018年,分離自一位76歲患有腎病綜合徵和高血壓的患者。此後,一些病例從不同醫療機構陸續檢驗出來,但都是呈零星散發狀態。另外,我國已在2009年建立了覆蓋230多家醫療機構的病原真菌監測網絡CHIF-NET項目,每年發布一次數據報告,以加強對它們的識別和加以規範的測定。

據新華社此前報導,目前在我國,耳念珠菌的致病性並未顯著高於其他真菌,因此無需過度擔憂耳念珠菌所帶來的威脅。

由於感染主要發生在醫療場所,因此勤洗手和徹底清潔院內物品是阻斷超級真菌傳播的重要手段。所以,患者的家屬以及和患者密切接觸的人,需要在接觸病人或病人接觸過的物體前後,嚴格做好預防措施。

九派新聞記者 梁霞

【來源:九派新聞】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