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30 18:07

來源:央廣網

連結已複製

字體:小大

「五一」熊貓專列、大熊貓主題旅行、成都大熊貓基地門票約滿、北京動物園大熊貓館需排隊半小時……從線上大家對「丫丫」「林慧」「美香」等旅外大熊貓的關注,到線下自發去各地動物園觀看大熊貓,主動了解當地大熊貓生存狀態,掀起了一股不斷升溫的「熊貓熱」。

「在『熊貓熱』這一現象下,我看到的是動物可以寄託人的情感。人們看到可愛的動物會有代入感,就像看到了自己的朋友或者孩子,通過每天關注熊貓的生活和點滴細節,實現了大家情感的寄託,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也說明越來越多人開始關心動物保護。」記者專訪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生存委員會專家王放,同時他也是大熊貓國家公園專家委員會委員,專門研究大熊貓等珍稀瀕危物種保護。他和記者分享了野生大熊貓和自然保護的故事。

王放認為,保護大熊貓不僅僅是保護圈養的熊貓,更重要的是保護野生大熊貓及其棲息地。「我發自內心希望大家對於熊貓的喜愛可以擴大到對野生大熊貓及其棲息地保護的關註上,將大家的情感寄託和自然保護連接起來。」

王放在野外調查(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野生大熊貓就是「充滿野性生命力的大熊」

為撰寫博士論文,從2005年到2014年將近十年的時間裡,王放的主要工作是在秦嶺地區的大熊貓棲息地完成的。他直言,將近十年的時間裡他一共見過三次野生大熊貓,而這三次加在一起的時間不超過兩分鐘。「我最深切的感受就是在野外見到野生動物太難了。」

不同於動物園裡與遊客親昵互動的可愛呆萌的熊貓形象,「其實野生動物,特別是像熊貓這樣的動物,它們是羞怯的、是膽小的,它們不希望跟人有直接的接觸,它們其實更希望的是不被打擾地生活在森林裡面。人類對於它們可能意味著不確定,甚至意味著危險。」王放解釋道。

隨處可以看到的大熊貓的糞便、吃過的竹子、睡過覺的地方,王放只能通過這些間接的數據來推測大熊貓的存在,研究鑑定它們的生存狀態。「因為真的很難親眼看到它們,更無法長時間和它們在一起。」

我國目前有1800多隻野生大熊貓生活在四川、陝西、甘肅三個省的崇山峻岭之間。每年春天是大熊貓發情的季節,山谷里迴響著雄性大熊貓為求偶打架撕咬的聲音。「在野外,熊貓就是一種充滿野性生命力的大熊,跋山涉水,非常矯健,它們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去繁殖,去爭鬥。」王放說,他特別希望更多喜歡熊貓的人能夠去荒野體驗一下,真正感受野外大熊貓的生存狀態,「這和在動物園裡看到的大熊貓懶洋洋的樣子是截然不同的」。

冰天雪地下的大熊貓棲息地(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保護大熊貓不只是保護圈養熊貓

「保護大熊貓不僅僅是保護好圈養的熊貓,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就是保護棲息地,保護野生大熊貓。」王放說,20年前,一些科學家還在擔心熊貓這一物種會滅絕,但是在今天,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和標準,大熊貓是「易危」級別,這說明短期之內這一物種是安全的,而且它們的數量在過去20年間一直在增加,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目前,我國共建67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336萬公頃,覆蓋了53.8%的大熊貓棲息地,並保護了66.8%的野生大熊貓種群。同時,我們進一步把保護區連起來,設立大熊貓國家公園。

儘管我國大熊貓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保護工作仍存在一些挑戰。棲息地破碎化是大熊貓面臨的最大威脅。

「目前雖然有1800多隻野生大熊貓,但是它們被高速公路、鐵路、農田、村莊等各種人類活動分割在30多個棲息地板塊中,在生態學裡將這種分布叫『孤島狀分布』。」王放表示,棲息地破碎化帶來的「孤島狀分布」很容易出現熊貓之間近親繁殖,導致發生傳染病,也會帶來遺傳多樣性的喪失。

因此,王放認為,在大熊貓保護中一個非常關鍵的目標就是防止棲息地破碎化。「我們設立67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這是保護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要把這些保護區連接起來,設立大熊貓國家公園,以及大熊貓走廊帶,能夠讓熊貓穿過高速公路,穿過人類活動的區域。如果能將『孤島』連接起來,就能形成更加連貫安全的棲息地。」(記者王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