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迎來立夏,也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進入「立夏」後,日照增加,氣溫漸升,雷雨增多,濕氣漸大,身體各臟器也隨之受到季節的影響。

立夏養生「三要三不要」

面對自然氣候的改變,我們的養生策略也要有所調整,順應自然。

三要

1、要養陽氣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主任醫師黃濤在2018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談道,養陽是夏季養生的關鍵。「陽」是生命之本,養生就是養陽氣,陽氣足,人就不易生病。

2、要養心神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王東旭2011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夏與心相通,心陽在夏季最為旺盛,功能最強。立夏後的高溫容易引起情緒焦躁,導致心火過旺,引發各種疾病。

3、要養脾胃

王東旭醫生談到,立夏後常因氣候燥熱而食欲不振,其實這是因為濕熱蘊積在內,腸胃缺乏運化動力的反映。但如果脾氣不足,吃進的食物就不能順利轉化為水谷精華,或者已經轉化為精華的也不能順暢運送到身體各個臟腑。夏季更易發生脾胃不和及脾虛等症狀,比如吃冰冷食物,往往最先損傷的就是脾胃。

三不要

1、不要貪涼

黃濤醫生表示,入夏後,很多人喜歡貪涼,比如年輕人喜歡把空調溫度調得很低、貪吃冷飲冷食、有些人三伏天跑步致大汗淋漓等,反而容易傷陽氣,損傷身體的陽氣。①

2、不要淋雨

進入夏季後,雨水逐漸增多,濕邪最易乘機而入。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周敏2017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表示,不要淋雨,儘量避開潮濕的環境,避免外感濕邪,這樣可避免腳氣、濕疹、下肢潰瘍等病症的發生。

3、不要亂穿衣

剛剛進入立夏時節,天氣忽冷忽熱,故穿衣應隨著氣溫的變化適時增減衣物。女性還應特別注意保持下身衣著寬鬆透氣,以防陰部患上皮膚病。

安然度夏,學會8個一!

1、一份苦菜——消暑退熱

國家公共營養師陳治錕在2011年健康時報刊文建議,夏季氣溫高、濕度大,此時吃點苦味蔬菜大有裨益。苦味菜有很多,如苦瓜、苦菜、萵筍、芹菜、蒲公英、蓮子、百合等。

2、一碗薏米粥——健脾除濕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副院長賀娟2017年在健康時報表示,夏季胃腸虛弱,消化功能減低,粥類食物燉煮糜爛,更易於消化。因此,粥是夏季養生上品。

推薦薏米粥,取粳米250克,薏米100克,加水適量,共煮成粥。薏米具有健脾除濕之功效,適用於夏季任何體質人群服用。

3、一顆鴨蛋——去除心火

江蘇省中醫院營養科主管營養師汪燕2014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夏天易出現心火旺,可以選擇吃點鴨蛋來緩解。鴨蛋偏涼性不但可以去心火,還可補充由於出汗較多所丟失的鈉鹽,恢復體力。

4、一杯薑茶——補陽溫中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膽科主任醫師崔麗安在2015年健康時報刊文表示,每天早上喝一杯姜棗茶,從立春或立夏那一天開始,一直喝到立秋前,既能補陽溫中,又能助陽排寒。

取生薑連皮3片,紅棗7~8枚,撕開,大火煮開,再用小火煮15分鐘即可。

5、一頭大蒜——抑制細菌

如果經常吃些大蒜,胃腸一定會舒服地度過夏季。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周鳳玲在2018年健康時報刊文指出,大蒜具有很強的殺菌、抗菌的作用,特別是夏季對腸道內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具有抑制作用,具有一定殺傷力。

6、一次泡腳——祛除暑濕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血管科主治醫師王欣2020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談到,每晚泡腳配合按摩湧泉穴,有助於祛除暑濕,預防熱傷風,讓人精神振奮、增進食慾、促進睡眠。

每晚可用溫熱水浸足20分鐘,搓熱雙手,摩擦腳底的湧泉穴,雙腳各點按約200次左右,至微微汗出。

7、一次午睡——養眼修心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邢俊武2020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夏季晝長夜短,不少人會漸漸覺得晚間睡眠不足。所以,夏季,午睡對防病養生也起著關鍵作用。中醫認為心主神明,所以「閉目養神」,其實也是在養心。

8、一次鍛鍊——頤養心神

邢俊武醫生表示,適當的鍛鍊,有利於體內汗液排出,幫助祛體內濕氣。夏天吃完早飯去散散步,十五分鐘就好,能頤養心神,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華,推動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功能。或者晚上太陽下山後,到公園或綠地散步、打拳、做操、跳舞等,也是較好的鍛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