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商業消費組

作者|齊敏倩

編輯 | 苗正卿

頭圖 | 視覺中國

住在北京的白領李秋,養著一隻4歲的加菲貓。2020年,她所在的公司開始居家辦公,這讓本來就獨居的李秋更覺得孤單。為了尋找陪伴,同時緩解工作壓力,她買了這隻貓作為自己的生日禮物。

加菲貓性格溫順,確實給李秋帶來了不少慰藉,但花銷也著實不小,光是這三年多來的醫療花費就超過5000元:貓三聯+狂犬疫苗600元;絕育1200元;每年定期驅蟲合計500元;冠狀病毒檢測加後續用藥治療超過3000元。

就這,李秋還覺得自己屬於比較幸運的,因為冠狀病毒在貓的疾病中相對常見、治療費用也不算高。

和李秋同病相憐的還有趙婧。經營寵物美容店的她,養著一隻法斗,兩年前這隻法斗長了骨刺,做核磁確診花了幾千塊錢,後續如果做手術,費用要兩三萬,術後還有可能復發。權衡之下,趙婧選擇了保守治療:連續服藥兩個月,費用總計約1.5萬元。

在李秋和趙婧為「成千上萬」元寵物醫療費感到肉疼時,寵物醫院竟然也在哭窮。

「前期投資100多萬,如果有幸醫院運轉良好,每個月能有兩三萬的利潤就很不錯了。」鄭州一家寵物醫院的老闆在社交媒體上說道。他告訴虎嗅,寵物醫院遠沒想像中那麼賺錢。「現在競爭很激烈,疫苗、驅蟲和絕育這些剛需項目已經沒有利潤了。」

給寵物看病貴,幾乎是所有寵物主的共識。由此,寵物醫院就成了很多人眼中的暴利行業。

從增速看,寵物醫療確實是個正在快速發展的行業:2022年市場規模達675億元,而2019年這一數據約為385億元,複合增長率達20.6%。

但發展快並不意味著賺錢容易:《2022年寵物醫療白皮書》顯示,2022年接近45%的寵物醫院利潤率在10%以上;同時,也有五分之一的寵物醫院處於虧損狀態。

我國最大的寵物連鎖醫院新瑞鵬,截至去年末,在全國範圍內擁有近1900家寵物醫院。不僅門店數量碾壓競爭對手,新瑞鵬背後還站著高瓴資本、騰訊投資、雀巢普納瑞以及清池資本等一眾「大佬」。

可偏偏就是行業龍頭新瑞鵬,近年來卻一直處在虧損狀態:2022年淨虧損約14.2億元;2021年淨虧損約13.1億元。

如今的新瑞鵬集團,其實是由寵物行業的老大和老二合併而來的。廣為流傳的說法是,2018年瑞鵬集團董事長彭永鶴到香港見了高瓴資本的人一面。最終,高瓴資本旗下的693家寵物醫院和瑞鵬集團的388家寵物醫院合併,成了行業龍頭。

但隨著而來的並非強強聯合,「制霸行業」的劇本。兩者合併之前,瑞鵬集團算是家「小而美」的公司:2016年和2017年,累計實現營收約5億元,淨利潤約4400萬元。而合併之後的新瑞鵬卻深陷虧損泥淖。

高成本、低毛利

跟很多消費者認知相左的是,寵物醫院其實並非暴利行業。高成本、低毛利是很多寵物醫院面臨的現狀,也是新瑞鵬盈利路上的最大障礙。

2021年和2022年,新瑞鵬分別實現營收47.8億元和57.4億元,但對應的成本高達45.6億元和54.2億元,公司毛利率僅為4.7%和5.6%,遠低於寵物食品公司和人類專科醫院。(2022年愛爾眼科毛利率為50.5%;國內最大寵物食品企業乖寶寵物毛利率為32.6%)

分業務看,新瑞鵬有三大業務構成:寵物護理服務、供應鏈和本地服務。寵物護理服務,也就是寵物醫療相關的業務,是新瑞鵬第一大業務,2022年約占總營收的52%。供應鏈是新瑞鵬第二大業務,主要做寵物貿易和物流;本地服務是最小的一塊業務,主要是通過其阿聞寵物APP等渠道向消費者銷售產品,占公司總營收的十分之一左右。

2022年,新瑞鵬的三大業務板塊中,寵物護理服務毛利率不到1%,是成本最高、盈利能力最差的一個。

新瑞鵬寵物護理服務的成本主要包括獸醫、醫療助理、美容師的勞動力成本、醫院用的醫療材料成本、醫院租金以及相關的折舊、攤銷費用。其中,人工成本是最大的一項。2022年,人工成本約為15.83億元,占寵物護理業務總成本的53%。

之前,有不少分析認為新瑞鵬人工成本高和獸醫人才短缺、工資高相關。但據虎嗅了解,獸醫工資其實並不高,一位資深業內人士表示,以深圳為例,一位能獨立出診的寵物醫生月薪基本在6000元—10000元之間。寵物醫院配備員工多,或許才是新瑞鵬人工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知情人士透露,像新瑞鵬這樣的大型連鎖寵物醫療機構,在人才儲備上會比小型連鎖或者單體寵物醫院更多。新瑞鵬社區醫院人員規模基本在6—10人左右,而單體社區寵物醫院人員配備一般在5、6個人,「還有一些小的寵物醫院,三四個人就足夠了」。

除了人力成本外,租金和材料成本也是兩個大頭。一位寵物醫療創業者告訴虎嗅,正規、大型連鎖寵物醫院所需的店面空間較大,一般在80平—120平以上,對應的租金自然也是一筆不菲的開支。

材料成本方面,我國寵物醫療行業發展比較晚,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寵物藥品行業市場規模還只有28億元,占整個動物醫藥市場的8%。

之前寵物藥品市場規模和利潤空間小,不足以支撐大型企業投入研發,所以我國很多醫療設備、藥品中,進口產品占了相當大的份額。中信建投的數據是:國內70%的寵用藥,都來自進口供應;寵物疫苗的外資品牌市占率高達90%。寵物藥依賴進口,所以價格也相對較高。

隨著我國寵物經濟的發展,目前國內做寵物疫苗、藥品研發的企業也在增多。不過,平安證券數據顯示,寵物藥品從研發到成功上市需要5年時間。所以,短期內寵物藥品價格可能很難大幅下滑。

從某種程度上看,成本高是整個寵物醫療行業普遍面臨的痛點。按常理來說,新瑞鵬旗下擁有近2000多家寵物醫院,比起單店似乎更容易形成規模效應。但現實的情況是,規模效應在新瑞鵬乃至整個寵物醫院行業幾乎失靈了。

難以形成規模效應

採購,是寵物醫療行業最容易形成規模效應的業務。但一位不願具名的行業分析師表示,新瑞鵬這部分業務在公司整體業務中占比並不大。

從新瑞鵬整個集團層面看,供應鏈業務、本地服務業務,可以隨著新瑞鵬寵物醫院數量、用戶人數增多,在採購等方面形成一定規模優勢。但占大頭的寵物護理服務,其實很難形成規模優勢。

管理,是新瑞鵬形成規模優勢的第一道坎。

隨著寵物醫院數量的增加,新瑞鵬的管理難度也會變大。業內人士透露,像新瑞鵬這樣的大型連鎖機構跟單體寵物醫院相比,除了醫院裡面的一線員工外,還會在集團層面設有大量後台崗位。

這無疑會增加管理成本和管理難度,其中最直觀的一個表現是,新瑞鵬集團的管理費用一直居高不下。2021年和2022年,新瑞鵬集團「一般及行政費用」分別為11.36億元和12.01億元,占總費用的7成左右。

虎嗅獲悉,2022年為了降低人力成本和管理費用,新瑞鵬集團進行了人員優化。不過,本次優化對新瑞鵬業績有何影響,目前尚未可知。

新瑞鵬在寵物醫院設置上採取的是「1+P+C」的分級診療模式,其中「1」指的是中心醫院,治療疑難雜症;P為專科醫院,治療相對複雜的病;C為社區醫院,提供更基礎、高頻的醫療服務。目前,社區醫院是新瑞鵬的「主力軍」。

就單個社區醫院而言,上述分析師表示,新瑞鵬很難把盈利模型打磨到極致。不少社區醫院拼不過更小的「夫妻店」,這背後就有管理的原因。

該分析師透露,新瑞鵬集團在收購寵物醫院時更為「強勢」,基本會控股。這樣的收購模式保證了新瑞鵬集團對醫院的控制,但也可能會影響原來醫院骨幹的能動性。

寵物醫院本質上提供的是服務,服務很難標準化,最終的治療效果也和寵物醫生的技術、用心程度等息息相關。而人本身又是最難管理、最不可控的。前段時間,新瑞鵬旗下的寵物醫院曾傳出過醫生虐貓的視頻,這也側面佐證了寵物醫院管理的難度。

除了管理方面沒有規模效應,上述分析師認為新瑞鵬想通過擴張形成品牌效應也比較難。「核心的原因是消費者在給寵物治病的過程中,比起醫院的品牌,更信賴的是醫生本人。」

而且,和人類眼科、口腔等專科醫院相比,寵物醫院創業門檻相對較低。原因是,目前我國寵物醫療還是以免疫、絕育等基礎醫療為主,對設備、醫療環境等要求不算太高。這種情況下,成熟、優秀的寵物醫生如果想自立門戶其實並不難。他們的「出走」極有可能帶走一批老客戶,對新瑞鵬等醫療機構影響較大。

超前於市場的「痛」

除了自身人力成本高、管理和品牌等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外,新瑞鵬難盈利,客觀上也和我國寵物醫療行業目前處於相對早期、原始的階段有關。

業內人士透露,目前我國寵物醫療機構良莠不齊。「比如,有的不正規的小診所,為了降低成本會用注射用水代替疫苗。」在他看來,新瑞鵬作為大型連鎖機構,在藥品、設備等管理上更合規、嚴格,所以成本也相對高一些。

從醫療體系設計上,新瑞鵬也走在了市場需求之前。

新瑞鵬「1+P+C」的分級診療模式,從商業模式上看,社區醫院類似於「漏斗」,可以把發現的較難的疾病轉診給專科醫院和中心醫院。這樣的設計很好,但問題是,和我們目前寵物醫療行業的需求不太「適配」。

我國寵物行業真正發展起來其實也就是近些年的事,《2019年寵物白皮書》顯示我國約4成的寵物狗在2—5歲之間,約五分之一的寵物狗在兩歲以內。寵物年齡偏小,所以醫療需求相對也更基礎。

《2022中國寵物醫療行業白皮書》顯示,目前寵物醫療前三大服務項目為免疫、絕育和驅蟲,占比分別為81.1%、77%和75.2%。這些項目對技術、設備要求比較低,一般社區醫院就能滿足需求。

(數據來源:2022中國寵物醫療行業白皮書)

擁有更好設備和技術的專科醫院和中心醫院,是新瑞鵬等大型機構的優勢,所做的醫療項目毛利也更高。但由於目前寵物醫療需求較為基礎,所以這些機構使用的頻率可能相對較低。

一個觀點是,隨著這些寵物進入老齡階段,寵物醫療的需求會得到發展和「升級」。到時候新瑞鵬的專科醫院和中心醫院能發揮的空間可能更大。

美國最大的寵物醫療機構VCA常被我國寵物醫療行業視為「樣板」。新瑞鵬和VCA有著諸多相似之處,二者都是通過資本併購的方式快速擴張,商業模式也類似。

早期VCA也曾虧損,但隨著企業發展逐漸形成了規模效應,最終實現盈利。這樣的經歷,新瑞鵬能否複製呢?

長江證券在分析VCA的崛起之路時指出,其能產生規模效應的前提是,寵物醫院行業的產品和服務,具備可標準化和可複製化。這就要求寵物醫療行業的上游藥品和設備產業足夠成熟、獸醫人才穩定供應。

由於目前我國寵物醫療行業還在相對初期的階段,所以藥品、設備國產化不足、獸醫人才參差不齊,這也是制約新瑞鵬產生規模效應的原因之一。為了培養獸醫人才,新瑞鵬也成立了專門的教育集團。

商業模式超前於市場需求,難免會經歷一段超前帶來的「痛苦」。

短期來看,大規模併購確實沒給新瑞鵬帶來規模效應。盈利、上市仍舊是擺在這家公司面前的兩大難題。虎嗅獲悉,目前新瑞鵬的擴張步伐已經有所放緩,公司也在追求盈利。

不過,從長期視角看,新瑞鵬的商業模式和近兩千家寵物醫療機構也有其價值。

比如,有業內人士向虎嗅表示,目前寵物醫療保險正被不少資本、企業追捧。新瑞鵬作為最大的寵物醫療機構,被寵物醫療保險相關企業視為重要的流量入口。

未來,隨著寵物醫療行業的發展,寵物醫療需求大概率會更大、也更「高階」。人才、設備和藥品等也會變得標準化、規模化,同時成本也有所下降。到時候,新瑞鵬的盈利難題或許也能得到解決。但這樣的未來還有多遠,誰都不知道。

(文中李秋、趙婧為化名)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