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名片

姓名:張皎月

職務: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副教授

擅長:從事內分泌臨床,教學、科研工作20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擅長診治糖尿病及急慢性併發症、甲狀腺疾病、兒童生長發育和性腺疾病及內分泌科疑難疾病。

坐診時間:周一、周三、周五上午(金銀湖院區)

張皎月

在我國,甲狀腺疾病是常見病、多發病。據統計,我國成年人群甲狀腺疾病總體患病率高達50%。隨著檢出率的增多,很多市民誤以為這和碘攝入過多有關,擅自改成了無碘鹽,結果給健康埋隱患。今年的5月25日是「世界甲狀腺日」,極目新聞邀請武漢協和醫院內分泌科張皎月教授做客本報「市民有約•楚天名醫大講堂」,和您聊聊關於甲狀腺結節的一些認識誤區。

孕婦長期吃無碘鹽

查出甲狀腺功能減退

近年來,不少市民在體檢中查出甲狀腺結節。很多人認為,甲狀腺結節的檢出率增多,和碘攝入過量有關,於是不敢吃海產品,有的甚至將家裡的碘鹽換成了無碘鹽,殊不知這樣可能給健康埋隱患。

「門診接連接診了幾位孕婦,因擔心碘超標導致甲狀腺結節,從孕前開始吃無碘鹽,結果自己患上甲減,甲狀腺功能減退,還對腹中寶寶發育帶來諸多危險。」張皎月教授還記得,前不久接診一位孕中期的「准媽媽」,近期因為全身乏力來就診,一檢查,甲狀腺功能明顯減退。但她翻看孕前各項檢查,甲狀腺功能在正常範圍,那問題出在哪兒呢?

張皎月說,她從患者的生活、飲食習慣等細節一點點排查,發現問題就出在家裡的食鹽。原來,這位孕婦家中有親戚查出了甲狀腺結節,她總提心弔膽,生怕自己也是高危人群,所以懷孕後將家裡的碘鹽全部換成了無碘鹽,並持續吃到了孕中期。

「這對孕婦和小孩影響都很大。」張皎月解釋,孕婦對碘的需求量比一般人要高,如果孕期碘攝入不足,會導致胎兒甲減,特別是孕早期胎兒的甲狀腺激素完全靠母親來供給。隨著在娘胎里慢慢長大,他們要形成甲狀腺,需要碘作為原料,如果媽媽不攝入碘,也會影響胎兒的甲狀腺發育,嚴重的可能引起母親和胎兒出現低甲狀腺素血症,導致胎兒大腦不可逆的損害。當即,張皎月開了處方,建議她多吃一些高碘的食物。

此外,一些甲亢患者也會「談碘色變」。張皎月表示,大部分甲亢患者的功能亢進是一種自身免疫功能紊亂,並非碘攝入過量。根據近20年間的流行病學調查,甲亢和甲減的患病率呈下降趨勢。這一部分人群如果完全禁碘,「過猶不及」,也會影響甲狀腺激素的合成,還會干擾醫生的治療。

張皎月表示,微量的碘是正常人身體中需要的,尤其孕婦、兒童的需求量更大,所以沒必要刻意避開碘鹽,更不能隨意選擇無碘鹽。

張皎月教授接診患者

大部分甲狀腺結節是良性

手術前最好選擇先穿刺

對於甲狀腺結節的檢出率增高,張皎月認為,主要是因為近年來體檢項目中普遍開展甲狀腺超聲檢查,很多微小的甲狀腺結節都被發現了。

「即使發現甲狀腺結節也不必驚慌,可以通過科學手段進行評估和治療。」張皎月表示,甲狀腺結節大多數是良性的,只有5%至15%的結節是惡性腫瘤。良性結節大多數沒有症狀,定期複查甲狀腺彩超即可。如果良性、惡性在B超下不能明確診斷,醫生一般會建議患者做一個甲狀腺穿刺,但遇到不少患者猶猶豫豫,害怕穿刺後刺激癌細胞導致擴散。

目前還沒有醫學證據認為穿刺引起癌症擴散。張皎月一再提醒,穿刺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手術的,萬一B超看起來像5類結節,但也並不一定是惡性腫瘤,藉助穿刺細胞學可以幫助我們更明確地診斷,看它的分型到底是良性還是惡性。

另外,穿刺這個細胞也可以去做一些癌基因檢測,幫助我們在術前做到精準診斷,避免不必要的手術。穿刺本身對人的創傷一定是遠小於手術的,建議不要因為害怕,跳過穿刺去手術,這不是一個很明智的選擇。

保持合理的碘攝入量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預防甲狀腺結節的關鍵。張皎月提醒,應注意合理攝入碘;減少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避免熬夜,勞逸結合,保持情緒穩定;適當鍛鍊,補充營養和維生素可以增強身體免疫力,降低發生結節的風險。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