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僅供醫學藥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如您非前述專業人士,請立即離開本頁面

看AAD大咖學者齊聚一堂,共探斑禿診療新階段!

美國皮膚病學會(AAD)作為皮膚科領域專家協作和分享經驗知識的重要平台,一直廣受全球皮膚科專家關注。在今年的AAD年會上,斑禿的診療議題熱度仍有增無減。

2023年5月21日,美國皮膚病年會中國精粹(Best of AAD 2023 in China),第二場「求知篇」繼續特邀AAD講者在線對話,帶你一起探討斑禿最前沿診療觀念。此次,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吳文育教授和中日友好醫院楊頂權教授聯袂擔任會議主席。

吳文育教授在致辭中提到:「我們今天齊聚於此,共同討論JAK抑制劑在斑禿中的治療與應用,相信能讓我們大家一起對斑禿的診療有更新的了解。」楊頂權教授也表示:「斑禿進入了靶向藥物新時代,給一些傳統治療方法效果不佳的患者帶來了福音。此次會議乾貨滿滿,不僅有來自國內外的學者給我們帶來新的斑禿診療知識,後面的斑禿診療話題討論更是讓人期待不已。」

吳文育教授

楊頂權教授

在後續的學術交流環節,Prof. Chesahna Kindred、Prof. Brett Andrew King、空軍軍醫大學西京皮膚醫院劉玲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研究所姜褘群教授、南方醫科大學皮膚病醫院羅穎教授、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趙恆光教授分別作為此次會議的講者及嘉賓就斑禿的診療進展進行匯報和討論。

勇於嘗試新技術,

進一步精準化斑禿診斷

皮膚科醫生的準確診斷對於患者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來自Howard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cine Washington的Prof. Chesahna Kindred教授帶來的「Alopecia Areata: Diagnostic Pearls」,帶來了斑禿診斷方面的注意要點。

Prof. Chesahna Kindred

Prof. Chesahna Kindred從臨床表現開始介紹了斑禿的分型,從普通的斑片型,一直到全禿、普禿。同時,對很多斑禿導致的指甲受累表現進行了介紹。在皮膚鏡方面,則介紹了一些如黑點征、黃點征這類常見的表現。

談到鑑別診斷時,她提到需要特別注意活檢的時機問題。如遇到藥物治療無效,瀰漫性脫髮等需與其他疾病鑑別時,都應該考慮及時做一個活檢。

站在像AI這樣花俏且尖端的諸多新技術襲來的風口,Prof. Chesahna Kindred鼓勵大家勇敢嘗試新療法,在她看來,醫學的未來重心並非只有更多的藥物治療,還需關注細胞療法的應用。

JAK抑制劑臨床真實數據:

藥物減量需慎之又慎!

除了新興技術的湧入,在斑禿的藥物治療上,JAK抑制劑則給患者帶來了更多的選擇和解決方案,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皮膚科醫生在皮膚病領域的治療方法。Yale School of Medicine,Yale Dermatology的Prof. Brett Andrew King就JAK抑制劑在斑禿領域的臨床實驗中展現的數據進行了分享。

Prof. Brett Andrew King

在專家們對於斑禿病理生理學探索的過程中,他們之前認為這種疾病主要是由於壓力造成的[1],之後才發現其病因為淋巴細胞對毛囊球部的浸潤。而1982年的一篇文章,更是揭示了淋巴細胞浸潤以及其浸潤部位為毛囊球部的原因,這為JAK抑制劑在斑禿領域的治療打開了大門[2]

研究顯示,在T細胞和上皮細胞的相互作用下,上皮細胞分泌白介素-15,激活T細胞並進而分泌干擾素γ,從而引起炎症和脫髮。而白介素-15和干擾素γ都經由JAK-STAT通路傳導信息,JAK抑制劑對於斑禿的改善作用也就自然凸顯了出來[3-4]

斑禿中的正反饋循環圖[3-4]

Prof. Brett Andrew King接著講到不同JAK抑制劑的使用,從最早的托法替布,到現在的巴瑞替尼、利特昔替尼、氘可來昔替尼等新藥物,約半數的患者在上述的治療中得到了顯著的緩解[5]。而關於增加治療有效性,Prof. Brett Andrew King提到可以配合米諾地爾進行治療,如果是女性患者,可以進一步聯用螺內酯[6-7]

長期用藥中的停藥及減量一直是臨床上的熱點問題,Prof. Brett Andrew King也用研究數據向我們揭示了答案。數據告訴我們,在制定劑量時一定要非常謹慎,不要突然減量或停藥,否則其帶來的永久性變化是很難恢復的,甚至可能會抵消掉之前用藥的獲益。如果想要減量,一定要逐漸的、分步驟的緩慢進行。

治療重度斑禿,

JAK-STAT可能是關鍵通路

在JAK-STAT通路的研究方面有非常深的造詣的空軍軍醫大學西京皮膚醫院劉玲教授,以「JAK-STAT通路在CD8+T細胞界的和免疫性皮膚病中的作用,從發病機制到臨床治療」為題,從病例和臨床數據入手,生動展示了JAK抑制劑的作用。

劉玲教授

聲明:(所有照片均已獲得相關人士知情同意)

劉玲教授展示了T淋巴細胞與扁平苔蘚、斑禿和白癜風的相關性[8],並且指出這三種疾病共同發病的背後可能是因為存在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TL)介導的異常免疫應答,而後續更為深入的研究正是JAK-STAT通路可能是疾病發生的關鍵通路[9-10]

聚焦診療進展,

大咖共探斑禿新領域

在最後的學術討論環節,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研究所姜褘群教授、南方醫科大學皮膚病醫院羅穎教授和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趙恆光教授分別關於Prof. Chesahna Kindred和Prof. Brett Andrew King在會上分享的內容進一步展開提問,主要圍繞JAK抑制劑的機制,使用過程中的選擇、減量、更換和停藥,長期使用過程中的監測及其未來發展方向等問題,現場討論氣氛熱烈,為臨床使用JAK抑制劑提供了更多優質經驗。

會議末尾,楊頂權教授對各位專家學者的精彩分享表示衷心感謝,並指出:「此次會議的演講和討論精彩紛呈,尤其是各位專家的提問和解答環節給後續臨床中使用JAK抑制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期待這些方法和經驗能夠帶領中國的斑禿診療走入新階段!」

吳文育教授也總結道:此次講座高潮迭起,在一些目前沒有較佳結論的問題上,教授們用自己的臨床經驗回答了備受關注的臨床問題,做了非常詳盡的解答。也希望通過線上國內外專家學者集中討論的形式,讓每位醫生及患者獲益!「

聲明:所有照片均已獲得相關人士知情同意

參考文獻:

[1]Anderson I.Br Med J.1950; 2: 1250-1252.

[2]Perrett C, et al. Arch Dermatol Res. 1982; 273: 155-158

[3]Divito SJ,et al.Nat Med. 2014. 2014; 20:989-990

[4]Xing L,et al. Nat Med, 2014; 20:1043-1049.

[5]King B. Presented at: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EADV) 2022; October 8-12, 2022; Milan, Italy. Presentation.

[6]Fiedler-Weiss VC, et al. Arch Derm. 1987;123: 1488-1490.

[7]Wambier CG,et al. J Am Acad Dermatol. 2021;85:743-745.

[8]Qiao J, et al. J Neurol Sci. 2011;308(1-2): 177-179

[9]Deng Q, et al. Front immunol. 2019 Apr 18;10:856.

[10]Howell MD, et al. Front Immunol. 2019 Oct 9;10:2342.

此文僅用於向醫療衛生專業人士提供科學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