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王培哲

6月16日記者從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獲悉,片區近期開展的2023年高山區域開展生物多樣性監測工作中,科研人員在海拔3822米的流石灘發現大熊貓糞便,這是唐家河開展大熊貓保護工作45年以來,大熊貓活動痕跡的最高紀錄。

海拔3822米處發現的大熊貓糞便。 肖梅 攝

唐家河近8年持續開展大熊貓種群動態變化監測結果顯示:大熊貓的主要活動區域在海拔2000—3000米之間,且均有青川箭竹、缺苞箭竹、糙花箭竹等主食竹分布。本次記錄到的痕跡點,位於甘肅省隴南市文縣與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交界處的埡口位置,周圍是流石灘,距離最近的一片竹林近千米。片區科研人員分析,此處應為大熊貓往返甘肅與四川的重要基因交流通道。

科研人員在高山區域開展生物多樣性監測工作。 王超 攝

此次高山區域開展生物多樣性監測工作中,科研人員還首次收集到高山水源地影像和位點資料。該水源地位於海拔3803米,周圍記錄到的動物痕跡有四川羚牛、斑羚、毛冠鹿糞便和貓科動物足跡,以及大型鳥類羽毛。其中,海拔3803米處監測到毛冠鹿的活動痕跡,是大熊貓國家公園廣元片區的最高記錄。

此次高山區域開展生物多樣性監測工作也創下了保護區成立45年以來,單次監測發現的動物痕跡數量之最。科研人員共監測到大熊貓、川金絲猴、四川羚牛、金貓、黑熊、藏酋猴、中華斑羚、毛冠鹿、水獺、小麂、野豬、豹貓、間顱鼠兔、隱紋花鼠、岩松鼠等15種獸類;監測到高山兀鷲、金雕、紅隼、綠尾虹雉、血雉、雪鶉、紅腹角雉、白頂溪鴝、銀臉長尾山雀等45種鳥類;監測到山溪鯢、四川湍蛙2種兩棲動物;監測到齊口裂腹魚、洛氏鱥2種魚類;監測到銅蜓蜥1種爬行動物。

科研人員在高山區域開展生物多樣性監測工作。 王超 攝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