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作靈感里看到了這個問題,剛好我養了一隻巴西龜,都說實驗是檢驗真理唯一的標準,於是,我就做了這個簡單的實驗求證了一下,結果沒想到這隻龜如此之笨,竟然用了五分鐘才翻過來。

受制於手頭只有巴西龜,我又查閱了一些資料,發現龜翻身通常都不太容易,有的龜甚至翻不過來還死掉了,而且根據龜殼的不同,龜翻身的方法也各有不同,下面我就來詳細的說一下不同的龜是怎麼翻身的?同時說一下為何有的龜翻不過來還會死?

不同龜的翻身方法

在自然界中,大多數的龜是不會肚皮朝上的,這一方面是因為它們身體特點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它顯然不會沒事找事做。而身體特點的原因是龜都有相對尖銳的爪子,它們即使在爬一些不平的路面時,爪子的抓地性也很強,很難讓它們翻過去,所以,龜肚皮朝上,要麼是人為的,要麼是它想爬出人裝它的容器,不小心從光滑的容器內壁上摔落下來導致的。

烏龜是龜鱉目下除了鱉以外所有動物的統稱,現存的龜種類超過了270種,其中最大的龜是加拉帕戈斯象龜,體長可達1.2米,重達300多公斤,最小的龜是迷你麝香龜,它的體長僅有2厘米左右。

不同的龜的背甲形狀也不同,有的龜背甲比較平坦,有的中間則凸出較大,還有的是介於二者之間,不同龜甲形狀的龜翻身的方法也有很大的區別。

我們先來看背甲比較平坦的龜,我拿來做實驗的巴西龜就屬於這麼一類龜,它們的在翻身時,四肢的擺動幅度並不大,但是它們的脖子會不斷的突然伸長去頂桌面或者地面,等到碰到地面或者桌面後,它們會收回來,再次伸長脖子,這一次的長度比上次要長很多,讓頭部能夠彎曲過來跟桌面形成一定的角度,以此來獲得翻過來的力。

其次是背部中間隆起角度較高的龜,這類龜想要翻過來要比前面說到的龜難很多,因為伸長脖子這一招對它們不太管用,由於它們的背甲中間較高兩側較矮,所以它們會用不斷的掙扎四肢的方式破壞平衡(最耗時的),當身體外向一側後,它們會利用這一側的爪子去不斷的鉤桌面或者地面,經過多次嘗試後,它們就可以翻過來了。

至於背甲介於兩種龜之間的龜,它們則是會用脖子身長以及傾向一側,頭、腳並用的方式翻過來。

而且通常澤龜比陸龜更容易翻過來,這可能與陸龜的靈活性比澤龜有差一些以及前者體型往往比後者大有很大的關係。

為什麼有的龜翻不過來就死掉了?

將龜肚皮朝上應該是許多養龜的小夥伴都做過的一個實驗,但是在實驗中,有些小夥伴發現自己的龜翻不過來,過了好一會竟然一動不動了,當然這不是歇一歇或者假死,是真的死掉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翻不過身來就死掉的龜通常是陸龜,這是因為陸龜的翻身時間要比其他龜時間更長,耗費的體力更大。

其次,關於陸龜翻不過身來很有可能會死亡有兩個主流的說法:第一個說法是說陸龜在寵物狀態下,活動量已經大不如野生,此時它們翻身會用盡全力,畢竟肚皮朝上的龜是非常絕望的,它們面對危險沒有任何的防禦能力,在嬌生慣養下,劇烈的運動,可能會導致龜的死亡。

第二個說法是陸龜的心臟、肺等重要的器官在其背甲的下方,一旦被翻過來,腹腔內其餘的內臟就會壓到心臟和肺上,再加上翻身需要劇烈的運動,對氧氣的需求量較高,這樣時間一長,陸龜就會死於心臟壓迫、缺氧。

當然,以上這兩個說法筆者並沒有找到相關的文獻,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第一個說法應該更加靠譜一些,畢竟人工飼養的龜,運動量小、對環境變量的承受能力較差,同時期體內脂肪含量也比較高,確實不太適合這種強制性的啟動應激反應。

寫在最後

在野生環境下,烏龜極少會發生「翻車」,但是如果發生,它們除了會用我們上面說到的方法外,還會利用地形優勢,比如它們會通過一側腿觸碰地面讓自己緩慢移動到有一定的高度差的位置,藉助高出差,讓自己翻過來,也會藉助一些傾斜的地面,讓自己翻過來等等。

總之,烏龜被翻過身來後會進入非常緊張的狀態下,就像人突然被蒙住了頭一樣,它們會拼命的掙扎,所以,最好還是不要做實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