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國當前的診斷標準,血壓值≥140/90mmHg可以確診高血壓。因此,很多人都認為,高血壓患者把血壓給降到140/90mmHg以內就可以了。

然而,高血壓患者真的只用把血壓給降到140/90mmHg以內就夠了嗎?

2023年6月最新發布的《歐洲高血壓管理指南》發出了不一樣的聲音,認為多數高血壓患者應該儘量把血壓降到130/80mmHg以內。而事實上,在更早一些的時候,我國就已經有醫學指導文件做出了類似的推薦!

這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析一下,看看為何需要把血壓降得更低一些;以及,這種變化又會對降壓藥的使用時機等等帶來怎樣的影響。

原創內容,創作不易!希望路過的網友朋友們幫忙關個注、點個讚!看完這篇文章,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了!謝謝!


中外指南 具體怎樣推薦?

最新發布的2023版《歐洲高血壓管理指南》是按照不同年齡階段來設定血壓控制目標的。具體來說:

  • 年齡在18-64歲的高血壓患者,建議把血壓控制到<130/80mmHg;
  • 年齡在65-79歲的高血壓患者(收縮壓與舒張壓都升高的),建議第一步先把血壓降至<140/90mmHg,假如患者耐受良好,再進一步降至<130/80mmHg
  • 年齡在65歲-79歲的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患者(收縮壓高,但舒張壓不高甚至偏低),建議第一步先把收縮壓(高壓)降到140-150mmHg,假如患者耐受良好,再進一步降至130-139mmHg。但需要注意,在降壓過程中儘量不要讓舒張壓(低壓)低於70mmHg;
  • 而對於年齡在80歲以上的高血壓患者,則是建議把收縮壓降到140-150mmHg、舒張壓(低壓)<80mmHg。假如患者耐受良好,可以考慮把收縮壓進一步降至130-139mmHg。

所以,我們在文章開頭所提到的【建議「多數」高血壓患者把血壓降到130/80mmHg以內】,這裡的「多數」指的正是「年齡在18-64歲的高血壓患者」以及「部分年齡在65-79歲、對降壓耐受良好的高血壓患者」

事實上,2022年在我國,由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高血壓學組權威發布的《強化血壓控制中國專家建議》也提出了類似的降壓目標。

這份醫學指導文件明確建議:在不需要太多種藥物、太大劑量和太複雜治療方案的前提下,血壓<130/80mmHg應該作為大多數高血壓患者的控制目標。

而比歐洲高血壓指南以及中國專家建議,更早做出改變的是美國的醫學指南。

早在2017年,由美國心臟病學會(ACC)、美國心臟學會(AHA)等多家權威學術機構共同發布的《美國高血壓指南》就直接下調了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將其由140/90mmHg下調至130/80mmHg。

相應的,這份醫學指南則是建議所有血壓在130/80mmHg以上的「高血壓患者」,都應該把血壓給降至130/80mmHg以內。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儘管在全球範圍內還並沒有一個完全統一的「降壓目標」,甚至連高血壓的診斷標準都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毫無疑問,把「降壓目標」給設定得更低,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重要的趨勢。

為何降到130/80更好?

說到這裡,相信有很多人都會問:把血壓給降到130/80mmHg與降到140/90mmHg,到底有多大區別?又能帶來什麼益處呢?

首先,一項名為「SPRINT」的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研究證明,與「收縮壓<140mmHg」的降壓目標相比,「把收縮壓降至120mmHg左右」可以更明顯地減少各類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以及死亡風險。

其次,一項名為「BPLTTC」的薈萃分析表明:收縮壓每多降低5mmHg,不良心血管事件風險就可以下降約10%;腦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與心血管病死亡風險分別降低13%、7%、14%與5%。

還有,一項名為「STEP」的研究是以我國老年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的大型臨床研究。這項研究將高血壓患者分為了「強化降壓組」(收縮壓降至110-130mmHg)與「標準降壓組」(收縮壓降至130-150mmHg)。經過三年多時間的觀察發現,「強化降壓組」發生腦卒中、急性冠脈綜合徵(急性心梗等)以及心力衰竭的風險均顯著低於「標準降壓組」。

正是上述這些臨床結果的陸續出現,才讓越來越多的醫學專家都意識到,應該對高血壓採取更加積極、更為嚴格的管理策略!把大部分高血壓患者的降壓目標從「<140/90mmHg」給下調至「<130/80mmHg」確實是大勢所趨。

降壓藥使用時機 也應相應調整

當高血壓患者的「降壓目標」出現下調以後,相應的,高血壓治療領域的很多其他環節也都會受到影響。比方說,大家都很關心的「什麼時候開始吃降壓藥」

在降壓目標仍是「<140/90mmHg」的時候,一般認為,當血壓≥160/100mmHg時,才建議直接開始吃降壓藥治療。

假如當前血壓尚處於140-159/90-99mmHg,那麼,其實可以先不吃降壓藥,而是僅通過飲食調整、運動鍛鍊、改變不良生活習慣等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預來控制血壓。有部分患者確實通過這些手段就可以讓血壓降回到140/90mmHg以內。

然而,如今的醫學理念提倡大家儘量把降壓目標設定為更嚴格的「<130/80mmHg」,這樣一來,降壓藥的「使用時機」其實也需要隨之做出調整。

比方說,2023版《歐洲高血壓管理指南》就直接指出:年齡在18-79歲的高血壓患者,血壓只要達到了140/90mmHg,就建議立刻啟動降壓藥治療。

也就是說,隨著「降壓目標」的下調,高血壓患者可能需要更早啟動降壓藥的治療。過去,血壓水平處於140-159/90-99mmHg的1級(輕度)高血壓患者,可以先嘗試不吃藥、僅通過健康生活方式來控制血壓;而如今,這些患者要想儘快讓血壓降至「<130/80mmHg」,那麼,就應該儘早啟動降壓藥的治療。


綜上所述,雖然把高血壓的控制目標從「<140/90mmHg」降至「<130/80mmHg」,這看上去似乎是一個很大的變動、可能會影響很多的人。

但其實,臨床上,很多高血壓患者原本就已經把血壓降到130/80mmHg以內了。而即便是那些血壓剛好控制在130-139/80-89mmHg的患者,大部分情況下(除開難治性高血壓等特殊情況),只要適當增加降壓藥的劑量甚至強化一下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預,就完全有可能讓血壓降至130/80mmHg以內。

因此,如果您不需要增加太多的藥物、付出太大的努力,就可以讓血壓降到130/80mmHg以內的話,那麼,建議您這樣去做!


【參考文獻】

1,2023 ESH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023, 41:000–000

2,強化血壓控制中國專家建議 《中華高血壓雜誌》 2022年2月 第30卷 第2期

3,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 《中國心血管雜誌》 2019年2月 第24卷 第1期

---原創內容,未經同意請勿搬運!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