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養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響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明顯降低,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得到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標水平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健康公平基本實現,實現《「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有關目標。

為達到這個目標,《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了「健康知識普及行動」「合理膳食行動」「全民健身行動」等15項重大行動。這些行動,不僅需要社會和政府的努力,也需要個人和家庭和積極作為。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作為個人和家庭,在這些重大行動中,需要做些什麼吧!

「健康中國行動」之

>>>合理膳食行動<<<

合理膳食是保證健康的基礎。近年來,我國居民營養健康狀況明顯改善,但仍面臨營養不足與過剩並存、營養相關疾病多發等問題。研究發現,高鹽、高糖、高脂等不健康飲食是引起肥胖、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代謝性疾病和腫瘤的危險因素。合理膳食以及減少每日食用油、鹽、糖攝入量,有助於降低肥胖、糖尿病、高血壓、腦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患病風險。不同的人群合理膳食的要點不同。快來看看你屬於哪類人群,需要做到些什麼?

1.一般人群

學習中國居民膳食科學知識,使用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平衡膳食餐盤等支持性工具,根據個人特點合理搭配食物。每天的膳食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不能生吃的食材要做熟後食用;生吃蔬菜水果等食品要洗淨。生、熟食品要分開存放和加工。

日常用餐時宜細嚼慢咽,保持心情平和,食不過量,但也要注意避免因過度節食影響必要營養素攝入。少吃肥肉、煙燻和醃製肉製品,少吃高鹽和油炸食品,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足量飲水,成年人一般每天7~8杯(1500~1700ml),提倡飲用白開水或茶水,少喝含糖飲料;兒童少年、孕婦、乳母不應飲酒。

2.超重(24 kg/m2≤BMI<28 kg/m2)、肥胖(BMI≥28 kg/m2)的成年人群

減少能量攝入,增加新鮮蔬菜和水果在膳食中的比重,適當選擇一些富含優質蛋白質(如瘦肉、魚、蛋白和豆類)的食物。避免吃油膩食物和油炸食品,少吃零食和甜食,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進食有規律,不要漏餐,不暴飲暴食,七八分飽即可。

3.貧血、消瘦等營養不良人群

建議要在合理膳食的基礎上,適當增加瘦肉類、奶蛋類、大豆和豆製品的攝入,保持膳食的多樣性,滿足身體對蛋白質、鈣、鐵、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12、葉酸等營養素的需求;增加含鐵食物的攝入或者在醫生指導下補充鐵劑來糾正貧血。

4.孕產婦和家有嬰幼兒的人群

建議學習了解孕期婦女膳食、哺乳期婦女膳食和嬰幼兒餵養等相關知識,特別關注生命早期1000天(從懷孕開始到嬰兒出生後的2周歲)的營養。

孕婦常吃含鐵豐富的食物,增加富含優質蛋白質及維生素A的動物性食物和海產品,選用碘鹽,確保懷孕期間鐵、碘、葉酸等的足量攝入。儘量純母乳餵養6個月,為6~24個月的嬰幼兒合理添加輔食。

5.家庭

提倡按需購買食物,合理儲存;選擇新鮮、衛生、當季的食物,採取適宜的烹調方式;按需備餐,小份量食物;學會選購食品看標籤;在外點餐根據人數確定數量,集體用餐時採取分餐、簡餐、份飯;倡導在家吃飯,與家人一起分享食物和享受親情,傳承和發揚我國優良飲食文化。

來源:健康准格爾

編輯:華琦瑞、斯慶高娃

審核:崔繼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