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河報

前期症狀和感冒很像

後期會導致多器官衰竭

嚴重可致命

又到恙蟲病的高發季節

近期,浙江麗水已有近10人中招

醫生提醒

去野外活動

請注意做好防護

近日,麗水蓮都區碧湖鎮的張大爺(化名)因持續高燒不退,來到市中心醫院就診。此前他曾吃過退燒藥,也在當地診所掛了一個多星期的鹽水,但是效果不佳。

「患者入院時體溫達到40多℃,連日高燒讓他疲憊不堪,身體狀況比較差。」該院感染科醫生蔣翔偉告訴記者,經過仔細檢查,發現張大爺右臂處有焦痂,且全身還發起了紅色皮疹,結合血化驗,確診系恙蟲病

經詢問,得知張大爺經常下地勞動,時常被各類蚊蟲叮咬,但因平時身體好,被咬了也沒放在心上。這次,他怎麼也想不到,被小小的蟲子叮了,會有這麼嚴重的後果。經過合理治療,目前張大爺已康復出院。

什麼是恙蟲病

恙蟲病又名叢林斑疹傷寒,是由恙蟲病東方體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是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野生嚙齒類動物為其主要傳染源,恙蟎幼蟲為傳播媒介,該病主要由恙蟎幼蟲叮咬人體而致,屬人獸共患病,臨床上以發熱、皮疹及肝脾淋巴結腫大及火山口樣焦痂為主要表現。

容易誤診漏診,曾有人因此喪命

「每年的5至8月都是恙蟲病高發季,我們近1個月內便收治了近10例。」蔣翔偉表示,患恙蟲病後,病情輕重不一,臨床表現多樣,潛伏期4~20天。

「往往患者起病較急,主要臨床特點為發熱、特異性焦痂或潰瘍、淋巴結腫大和皮疹。」蔣翔偉解釋,恙蟲叮咬人時會分泌一種酶使人麻痹,讓人不會產生痛感及瘙癢感,從而難以察覺。被叮咬後,傷口會形成圓形黑色焦痂,周圍有紅暈。當痂皮脫落時,就形成無痛性潰瘍。大多數患者為一個焦痂,極少數身上可見多處焦痂,分布在軀幹、四肢,或者腹股溝、膕窩、腋窩、會陰等褶皺隱蔽的部位,容易錯漏、誤診。

「很多恙蟲病患者一直以為自己得的是普通感冒發燒,拖著不去醫院,或者醫生經驗不足,無法做出正確診斷,從而延誤治療。」蔣翔偉告訴記者,恙蟲病不是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說,不會自愈,如果拖延太久,會導致多器官衰竭,嚴重可致命。

如何防護?

要儘量避免長時間的戶外活動,如需外出注意系好衣服領子、袖口及褲腿,不穿涼鞋,避免身體直接暴露在地面或在草叢上坐臥,最好在身上塗上防蟲劑。戶外活動或勞作後,回家要及時沐浴、換洗衣服,重點擦洗腋窩、膕窩、會陰部等處皮膚。如有出現發燒,檢查身上是否有存在潰瘍性焦痂,不錯漏身上每一處皮膚。

出現這些症狀,小心恙蟲感染

恙蟲感染會出現怎麼樣的情況呢?患者一般會出現:

發熱:體溫多在38.5~41℃, 最高可達42℃,呈弛張熱或稽留熱,多有畏寒,偶有寒戰。

焦痂或潰瘍:是恙蟲病特有的體徵,發生率多為50%以上。焦痂或潰瘍可全身分布,但多見於腋窩、腹股溝、外生殖器、肛門等隱蔽、潮濕且氣味較濃的部位。

皮疹:皮疹的發生率有較大差異,可能與病原體的型別不同、病情輕重、就診早晚等因素有關。多出現在發病後3~6天,充血性斑丘疹多見,持續3~7日後逐漸消退。皮疹呈暗紅色,壓之退色。形態大小不一,一般3~5mm,散在性分布,以胸、背和腹部較多,向四肢發展,面部很少,手掌腳底無皮疹。

淋巴結腫大: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是恙蟲病常見的體徵之一,焦痂或潰瘍臨近的淺表淋巴結腫大較為明顯。

其他表現 :全身不適、頭昏頭痛、肌肉酸痛、噁心嘔吐、腹痛腹脹、納差乏力等,可有咳嗽咳痰,肝脾腫大、結膜充血。

併發症:有支氣管肺炎、腦炎或腦膜炎、中耳炎、腮腺炎、血栓性靜脈炎、肝腎功能損害、心肌炎、心功能不全、DIC、感染性休克等。

3種途徑教你預防

1.野外遊玩時做好防護,消滅傳染源,以滅鼠為主要措施。

2.切斷傳播途徑:改善環境衛生,除雜草,消滅恙蟲孳生地。野外作業時,可對該地區噴灑殺蟲劑消減恙蟲。

3.做好個人防護:在野外作業時應避免在草地上坐、臥、晾衣被。野外活動時,最好穿長袖衣服,還要紮緊袖口、褲管口,避免皮膚裸露於草叢,或在裸露皮膚上擦驅避劑等,防止恙蟲的叮咬。

來源: 人民日報、麗水日報社、杭州交通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