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篩查的推廣,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已超過膀胱癌,成為我國男性泌尿生殖系統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日前,「前列腺癌疾病科普及治療進展專家溝通會」在廣州舉行,泌尿外科專家就目前前列腺癌的治療和研究進展進行了介紹。

廣東省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主委、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林天歆教授介紹,前列腺癌的發生與以下四個方面因素有關:一是年齡,50歲以下的男性前列腺癌發病率極低;二是家族遺傳,父親或兄弟是否患有前列腺癌會影響發病率;三是人種,黃種人的發病率相比而言較低;四是飲食結構,日常食用肉類,特別是吃紅肉較多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風險更高。

除前列腺癌外,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是前列腺的另兩種常見疾病。這兩種疾病與前列腺癌之間有沒有關係?是否會發展為前列腺癌?林天歆表示,兩者間沒有必然關聯,但由於前列腺增生與前列腺癌基本發生在同一年齡段,因此患者往往是在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梗阻的情況下,偶然檢測出了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早期沒有典型症狀,因而「早篩、早診、早治」成為提高腫瘤患者5年生存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泌尿外科鍾文龍醫生建議,50歲以上的男性定期進行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的篩查,有助於及早發現前列腺癌或降低患病風險。

前列腺癌。 網絡圖片

專家指出,目前前列腺癌的治療手段很多,主要根據疾病進展的階段,對不同病情的患者,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總體而言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器官局限性的患者,最好的手段就是手術切除前列腺。

第二階段是局部進展的患者,還是以手術為主,要清理盆腔和淋巴結,做完手術後假如有高危因素可以再做放療,必要的時候也會做內分泌治療。

第三階段就是發生遠處轉移,這時候就要進行全身治療。以往公認的全身治療方式是通過手術切除睪丸,近年來隨著內分泌治療、新型內分泌治療等在臨床的推廣,通過藥物抑制睪丸分泌雄激素的治療方式為該階段的治療提供了新方案,以恩扎盧胺為代表的新型內分泌治療能夠為去勢抵抗的患者有效地控制現階段的前列腺癌,已逐漸成為泌尿腫瘤醫生手中的強有力武器。

南方+見習記者 梅子儀 記者 歐旭江

【作者】 歐旭江

健康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