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腦卒中?

腦卒中(Cerebral Stroke)是腦中風的學名,是一種突然起病的腦血液循環障礙性疾病。是指有腦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種誘發因素引起腦內動脈狹窄,閉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腦血液循環障礙,臨床上表現為一過性或永久性腦功能障礙的症狀和體徵。

腦卒中的危險因素

腦卒中的危險因素有:

1、高血壓病

2、糖尿病

3、心臟疾病

4、血脂代謝紊亂

5、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

6、吸菸與酗酒

7、血液流變學紊亂

8、肥胖

9、年齡和性別

所以進行早檢查、早預防對於提高腦中風的治療與預防水平、降低腦中風的發病率,致殘率和死亡率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臨床血液檢查項目中,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心肌酶、腎功能、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指標。經常對這些項目進行監測,對控制腦卒中的發生及發展進程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就相關重要的檢驗指標的臨床意義作個介紹

(一)血糖(GLU)
高血糖:常見於(1)內分泌腺功能障礙引起高血糖;(2)顱內壓增高。顱內壓增加刺激血糖中樞,使血糖升高;(3)脫水引起高血糖,如嘔吐、腹瀉和高熱等也可使血糖輕度升高;(4)麻醉、感染性疾病、毒血症、抽搐、胰腺炎、胰腺癌等情況下也可出現高血糖。

(二)糖化血紅蛋白HbAlc
HbAlc<8.0%多不考慮糖尿病(DM)。是反映測定前1~2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標。HbAlc可使紅細胞粘度升高,流動性變小,變形能力明顯降低。還可造成氧合Hb的離解速度減慢,紅細胞對氧的親和力增加,紅細胞2,3二磷酸甘油酸(2,3-BPG)量顯著下降,成為DM組織缺氧的重要因素。

(三)血脂

1.TG(甘油三酯)
為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水平受年齡、性別和飲食的影響。血甘油三酯增高可見於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飲食大量含甘油三酯高的食物和繼發於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腎病綜合徵和胰腺炎等。降低見於甲狀腺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功能降低、肝功能嚴重低下等。

2.CH(膽固醇)
高膽固醇血症與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有明確關係,降低血清膽固醇使冠心病的發病率降低及停止粥樣斑塊的進展。血清膽固醇水平受年齡、性別等影響。除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FH)外,血清膽固醇增高多見於繼發於腎病綜合徵、甲狀腺功能減低、糖尿病和膽道梗阻等。膽固醇降低見於甲狀腺功能亢進、營養不良和肝功能嚴重低下等。
3.HDL-C(高密度脂蛋白)

約25%的膽固醇在HDL中,一般認為HDL-C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病變程度呈負相關,HDL-C或HDL-C/TC比值較TC能更好地預測心腦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性。HDL-C降低見於急、慢性肝病、急性應激反應(心肌梗塞、外科手術、損傷)、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低、慢性貧血等。
4.LDL-C(低密度脂蛋白)
LDL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和發展的主要脂類危險因素,體內調控LDL水平的諸因素中,很重要的是各種細胞表面廣泛存在的LDL受體功能(或稱apoB、E受體),此種受體的遺傳缺陷可使LDL-C明顯升高,即所謂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這種病人LDL-C極高,而HDL-C往往偏低,在高脂蛋白血症中屬於II型(多為IIa型)。II型高脂蛋白血症的診斷必須具有LDL-C升高這一特點。IV型患者VLDL很高時,TC也會高於正常,但LDL-C不增高,在診斷時不應誤作TG、TC都高的IIb型。由於LDL顆粒中也含有少量TG,LDL-C極高時TG也會高於正常,而VLDL並不增高,故應診斷為IIa型而非IIb型。

(四)血尿酸(UA)

尿酸是人體內嘌呤類化合物代謝的終產物,血尿酸升高與嘌呤的過量合成和腎臟對尿酸的排出減少有關。尿酸濃度升高:多見於痛風,核酸代謝增強的疾病,現研究表明血尿酸與缺血性腦卒中有關,高尿酸血症是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轉歸不良(死亡或生活依賴)和腦卒中後血管事件高發的獨立預測因素。

(五)同型半胱氨酸(HCY)

大量的臨床研究和流行病學已證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腦血管病的新的、獨立的危險因子。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梗塞、腦卒中患者中同型半胱氨酸濃度明顯高於正常人,而且血漿濃度與心腦血管病的程度和併發症呈正相關。

如何快速識別腦卒中:

腦卒中快速識別—FAST評估法:

腦卒中的預防

腦卒中的預防主要是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酒、心理平衡,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進行腦卒中危險因素篩查,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就可以有效防治腦卒中。

供稿: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 檢驗科 林寶虹

發布: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 健康宣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