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方濤

近日,陝西西安霸陵西側的動物殉葬坑中,出土了一具2000多年前的大熊貓骨骼,這是在帝陵中首次發現陪葬的大熊貓。這一發現立刻引發了熱議,網友紛紛表示,看來連皇帝都逃不過對大熊貓的喜愛!

其他帝王墓中都是考古出土國寶,霸陵的主人竟然把「國寶」帶進墓里?

這位特立獨行的墓主人就是。

大熊貓

歷史上,他是被皇冠砸中的「撿漏王」,是唯一記錄在《二十四孝》中的皇帝,也是教科書中千古聖君的典範。

他的陵墓不僅成為歷代詩人的「文學打卡地」,還被誤傳了千年。即使不用大熊貓陪葬,他的故事也同樣精彩。

大臣們「請」來的皇帝

公元前180年,年輕的漢王朝迎來一次血腥的權力更迭。

實際執掌帝國15年的呂后病逝後僅僅兩月,以周勃、陳平為首的功臣集團和忍耐已久的劉氏諸王就聯合起來討伐外戚呂氏家族。經過激戰,長安城內呂氏全族盡數被誅殺,史稱「蕩平諸呂」。

呂氏家族覆滅後,周勃、陳平才從緊張的氛圍中清醒過來——咱得給大漢帝國找個皇帝。

權衡利弊之後,皇冠就這樣落在了勢力單薄、遠在太原當代王的劉恆頭上。他也成為漢朝第一個被大臣「請」來做的皇帝。

劉恆從太原到長安即位的途中,就發生了一件耐人尋味的小插曲——

當群臣來到渭橋邊迎接新君時,劉恆下車與群臣打招呼。太尉周勃當場表示,想和小皇帝說幾句悄悄話。這一看似失禮的舉動背後暗含深意——周勃希望搶在群臣之前把象徵皇帝地位的玉璽獻給劉恆,以此穩固自己的擁立之功。

這時,隨駕的代王中尉宋昌頭腦清醒,說出了一句千古名言:「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被拒絕的周勃只好當場獻上天子璽符。

儘管第一次面對自己擁立的小皇帝就碰了一鼻子灰,但歷史最終證明,周勃的選擇是正確的。

漢文帝像

風評最好的皇帝之一

漢文帝可以算歷史上風評最好的皇帝之一。

政治上,漢文帝輕徭薄賦,與民休息,開創了封建王朝第一個治世「文景之治」;道德上,他以仁孝聞名天下,母病三年,湯藥非口親嘗弗進,是《二十四孝》中「親嘗湯藥」的主人公。

但比起漢文帝的歷史評價,其知名度卻要遜色不少。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漢文帝「群星閃耀」的一家或多或少掩蓋了他身上的光芒:老爸漢高祖劉邦、兒子、孫子漢武大帝劉徹在歷史上都享有大名;妻子竇漪房長期活躍在《美人心計》《漢武大帝》《大漢天子》等宮斗劇中,具有非凡的社會影響力。

《美人心計》中漢文帝、竇漪房形象

歷史的弔詭之處在於,比起雄才大略和鈎心鬥角的權力遊戲,寬厚仁孝往往不太容易被銘記。

但若能穿越,作為一個普通人,漢文帝時期百姓的幸福感無疑是最強的。對此,史家心中自然有桿秤。太史公司馬遷如是評價:漢興,至孝文四十有餘載,德至盛也。

漢文帝執政期間,下令施行「三十稅一」之策,連續十三年免除田租,為百姓帶來前所未有的寬鬆賦稅;對周邊少數民族盡力維持相安友好關係,國內安定,百姓不識刀兵。

如果說,治理好國家尚屬皇帝的義務。那史冊中兩件不起眼的小事,足可證明漢文帝的仁愛。

《漢書》記載,一次,漢文帝想建一個露台,召問匠人,評估一下所需經費。匠人回復需要百金。漢文帝一合計,百金相當於十個中等的家產,便斷然放棄。

文帝四年,淳于意犯罪,要送到長安受肉刑。肉刑即直接摧殘身體的刑罰,有黥(刺面)、劓(割鼻)、刖(斬足)等多種殘酷刑法。其女緹縈上書願以身代父受刑,使漢文帝深受感動,不僅赦免了淳于意,還廢除肉刑、連坐等刑法。

在位23年,漢文帝劉恆以儉樸先天下,省刑罰,薄稅斂,成為無可爭議的一代明君。

霸陵為何成為「文學地標」

漢文帝的霸陵位於西安東郊的白鹿原上,毗鄰灞水,故又稱灞陵。

從隋朝開始,灞水兩岸多植柳樹。「柳」諧音「留」。隋唐時期,長安是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官員離京,友人送別,行至此處,人們漸漸形成折柳相送的習慣,也因此誕生了一個典故:霸陵折柳。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古人折柳送別圖

詩人李白路過灞陵時,用豐沛的情感和文學的藝術將這種情愫推向高峰,他在《憶秦娥·簫聲咽》中寫道,「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自此,「灞陵傷別」也成為古典詩詞創作的一個重要題材。無數文人墨客紛紛加入創作:

「白馬夜頻驚,三更霸陵雪。」——溫庭筠《俠客行》

「聞說朝天在來歲,霸陵春色待行車。」——劉禹錫《酬鄆州令狐相公官舍言懷見寄兼呈樂天》

「霸陵東望人煙絕,樹鎖驪山金翠滅。」——韋莊《秦婦吟》

「荷蓧旋江澳,銜杯餞霸陵。」——張九齡《餞陳學士還江南同用征字》

……

千百年來,灞陵成為離別的代名詞。如同歷史那些匆匆離開的背影一樣,隨著中國經濟重心的不斷南移,漢唐的輝煌榮光似乎也暫別了長安。但千年的文脈,早已植根在這片土地。

1993年,一位生於西安市灞橋區霸陵鄉西蔣村的作家,發表了自己嘔心瀝血創作的長篇小說,一時震驚文壇。人們的注意力再次被灞陵邊千百年來上演的雄奇史詩所折服。

這名作家叫陳忠實,作品就以他腳下的大地命名——《白鹿原》。

漢文帝也喜歡擼熊貓?專家:不一定

生前崇尚節儉的漢文帝,擁有豁達的生死觀。他提倡薄葬,其歸宿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因其山,不起墳」。

正是因為漢文帝因山就勢,不起封土的薄葬,使他的陵墓所在地一直撲朔迷離。

漢文帝霸陵

元人駱天驤在其編撰的《類編長安志》中言之鑿鑿,「文帝霸陵在京兆通化門東四十裏白鹿原北鳳凰嘴下」。這一觀點被學界普遍認可。

直到2021年12月14日,國家文物局才正式糾正了這一流傳千年的錯誤,確認白鹿原西端的江村大墓為漢文帝霸陵。

2021年底,考古人員對霸陵的20餘座小型外藏坑進行發掘清理,發掘了老虎、羚牛、亞洲貘、印度野牛、鬣羚、氂牛等動物的完整骨骼。

本次霸陵小型外藏坑中出土的大熊貓骨架,具有發達的犬齒,頭朝著帝陵的方向,尾巴朝向西邊,躺在平鋪的磚欄中,經專家鑑定為秦嶺大熊貓。

面對網友的好奇,專家卻認為,霸陵中發掘出大熊貓骨骼,並不能代表漢文帝偏愛大熊貓。其主要還是陪葬性質的皇家苑囿。

大熊貓和其他從各地供奉而來的珍禽異獸一樣,構成皇家陵園中的「地下動物園」。而在大多埋藏著動物骨骼的外藏坑中,還隨葬有一個陶俑,一個陶罐,象徵著動物的「飼養員」和飼料,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說法。

相信,隨著霸陵的進一步發掘,史書中那個漢文帝的形象會在我們眼前逐漸清晰起來。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