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收住了一位年過六旬的特殊患者,他呼吸困難,咳嗽劇烈,連喝水都困難。

原來,老人曾在2017年得過肺結核,經過治療有所好轉,卻留下了咳嗽的毛病。2022年5月,老人的咳嗽加重,在固原住院查胸部CT雙肺多發的鈣化灶,均為陳舊性肺結核病灶。經過治療,咳嗽有所緩解。7月初,老人的病情再次發作,在當地醫院做了胸部CT檢查,顯示縱隔橫跨隆突的地方有一大塊鈣化灶,將右主氣管開口完全堵住,進而出現大片的肺不張。老人的家屬心急如焚,前往銀川某醫院就診,醫生考慮患者為高齡老人,並患有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中度狹窄、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手術風險極大,稍有不慎就「引火燒身」,將老人拒之門外。

經多方打聽,患者及家屬前往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就診。經該院醫學影像中心主任醫師楊利莉數位化重建,評估氣道狹窄及阻塞情況,團隊綜合評估騎跨縱隔和右主氣管的異物為「氣管結石」的可能性大,結石體積較大,已嵌入周圍氣管黏膜,完全阻塞右主氣管開口。如果取「石」,稍有不慎可能會出現氣道大出血,縱隔氣腫,縱隔氣管瘺、結石無法順利取出嵌頓主氣道窒息等嚴重併發症,如果不取,阻塞性肺炎難以控制,患者最終會因嚴重肺部感染而出現生命危險。

面對如此棘手的病例,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院長周瑋親自閱片,經過組內、科內及全院多次病例討論,反覆與家屬溝通,制訂了詳細的手術方案和應急預案。

8月1日,電子支氣管鏡、硬質氣管鏡、超細支氣管鏡、氬氣高頻電刀、雷射、冷凍、球囊……能用到的器械全部悉數到位,在麻醉科主任葉青山協作下,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師沈樂和腔鏡中心護師尹桃組成呼吸介入治療小組,經硬質氣管鏡下成功將右主支氣管開口大塊氣管結石完整取出,取出後,術中吸出大量膿性分泌物,右主氣道開口完全通暢,右肺上、中、下葉開口完全顯現,恢復通氣。

當天患者呼吸困難症狀緩解,體溫恢復正常,8月2日複查胸部CT,右主支氣管恢復通暢,部分不張肺組織復張。

據介紹,與傳統手術治療相比,氣管鏡下介入治療方法因其創傷小,術後恢復時間短,在臨床上受到一致好評。目前,經支氣管鏡介入治療方法主要用於無外科手術指征的良、惡性氣道狹窄,對於狹窄段的蹼狀、網眼瘢痕氣道狹窄的患者來講,內鏡處理簡單、快捷、費用低,患者痛苦少、恢復快,療效和預後好,安全性高並且併發症少,患者獲益更大。

目前,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成功開展了多項氣管鏡、胸腔鏡等相關呼吸介入診療技術,可針對不同肺部及胸膜病變開展氬氣、雷射、冷凍、球囊擴張、氣管支架植入、粒子植入、胸腔鏡等精準介入診療,醫療服務能力逐步提升,為學科持續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