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8日成都大運會閉幕式上的告別環節,一隻大熊貓出現在大屏幕上,一邊揮手作別,一邊流下眼淚。這段長約1分30秒的「熊貓落淚」鏡頭,給許多觀眾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也為成都大運會的落幕烙下了惜別的印記。

「我們覺得這是一個很情緒化的時刻,它深深觸動了所有人的心。」來自巴西的運動員DA SILVA SANTOS Mirieli Estaili在現場觀看了閉幕式。「在成都的一切是如此美好,在告別的時刻,說再見真的很艱難。」

這隻打動人心的「熊貓」是如何誕生的?8月9日,紅星新聞記者採訪了閉幕式的視覺導演楊多,揭秘「熊貓落淚」的靈感來源和製作過程。

成都大運會閉幕式 圖據視覺中國

為何選用「熊貓落淚」?

「大熊貓最容易引發共鳴」

回想起來,「熊貓落淚」環節一開始並不在主創團隊的籌劃之中。

為了打造一場「歡樂與惜別」的閉幕式,主創團隊不僅設計了大量歌舞劇式的情景呈現,還嘗試在閉幕式接近尾聲時,營造出惜別的氛圍。「最開始我們只用了一些主持詞來表達告別,通過舞台上一位『夢想使者』小女孩口述出來。但是我們覺得,這個力量還可以再強烈一點。」楊多說。

主創團隊希望表達的是,在大運盛會結束時,成都會記得每一個拼搏的身影,成都會想念他們。「希望你們走的時候,回頭看一看這座城市,這裡的每一盞燈火都是『依依惜別的目光』。」

因此,需要一個情節去承載和催化情緒,讓觀眾在歡樂的間隙一起回望這沉甸甸的12天。這個情節要唯美、柔和,充滿著愛。

「大熊貓是成都最好的名片之一,幾乎沒有人不喜歡我們的國寶。」楊多說,選定大熊貓來與世界各地的人們告別,是最有代表性、最容易引發共鳴的。

成都大運會閉幕式

最初「害怕太刻意」

觀眾認可讓主創團隊堅定信心

熊貓雖然可愛,但要如何通過這個形象去表達細膩的情緒?

主創團隊商量,讓熊貓輕輕揮手,以表達離別之情。

「困難的是,我們所有的素材都只是熊貓的日常場景,比如吃竹子等,沒有反覆揮手的。」為此,主創團隊幾次到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蹲點拍攝,仍然沒能捕捉到合適的畫面。

終於,他們在海量的素材庫中,找到了一個熊貓撓臉的瞬間——當時這隻熊貓趴在樹上,手往前輕輕撓了一下臉,形成了一上一下的動作來回。「這是一個萬里挑一的鏡頭!」興奮不已的視覺團隊將這個鏡頭循環播放,用AI補幀後,以比原素材速度慢六倍的效果播放出來,形成了緩緩招手的效果。

然而總導演甲丁覺得,在情緒逐漸上升的時候,光是揮手感染力還是不夠,全場的情緒還差一個推動點,「就做眼淚吧!」

楊多形容,視覺團隊是「咬咬牙」才決定做眼淚效果。「我們心裡都很忐忑,怕觀眾不喜歡,怕他們覺得刻意。」反覆斟酌和試驗後,他們發現在當晚的氛圍中,一隻落淚的熊貓或許可以助推情緒達到最高點——它既溫柔又深情,在即將告別的複雜情緒中,能夠喚起人們的共鳴。視覺團隊還特意加了一個臉紅的效果,「看起來就是一隻萌萌的熊貓非常不捨得大家離開,希望不會很傷感。」楊多說。

視覺團隊運用跟蹤技術,讓眼淚隨著熊貓輕輕晃動的臉龐下落。熊貓黑黑的眼眶讓人很難看出情緒的變化,所以需要和現場解說緊密配合。彩排期間,主持人在控台上反覆循著情緒把握節奏,在解說到「依依惜別的目光」時,熊貓落下了第一滴眼淚。

彩排期間,一次次聽到觀眾們的驚嘆,讓主創團隊對於這個創意越來越有信心。「閉幕式現場,觀眾們極其熱烈的反饋也讓我們意識到,這個大膽的嘗試真的成功了。」

楊多看到,閉幕式結束後,許多運動員們都不捨得離開,久久地圍在場外唱著《See You Again》。雖然講的是再見,但也為了珍貴的相逢而慶祝。

歡樂和惜別交織中,這個盛夏,註定與成都大運會一起被銘記。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張芷旖

編輯 李鈺儀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