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阿斯巴甜被列為2B類致癌物,不少減肥的朋友紛紛哀嚎:不能喝無糖飲料了。

其實他們不必如此焦慮,來看看專家怎麼說。

醫學顧問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食品安全博士、

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會專家組成員、

上海市食品學會食品安全專業委員會委員

劉少偉

01 什麼是阿斯巴甜?

阿斯巴甜是一種人工甜味劑,多用於無糖飲料、口香糖、酸奶等。它由化學家在1965年研製潰瘍藥物時發現,甜度是普通蔗糖的200倍左右,這意味著在飲料中添加一點點就會很甜。同時,阿斯巴甜的熱量幾乎為零,1克的熱量是4卡路里,例如,每升零度可樂里添加的阿斯巴甜只有約0.5克,其熱量可忽略不計。

迄今,阿斯巴甜在食品中的使用已在英國、法國、紐西蘭等近100個國家獲得許可。當然,阿斯巴甜也是我國使用最廣泛的甜味劑之一

02 為何引發爭議?

之所以說阿斯巴甜致癌問題存有爭議,是因為它在人體內水解之後,會生成胺基酸(天冬氨酸、苯丙氨酸)和甲醇。甲醇的危害包括致盲和致癌,嚴重的可能致死。

另外,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也被證明,假如攝入過量會導致抑鬱及傷害神經系統。

從世界衛生組織和糧食及農業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評估的數據可知,沒有充分理由改變以往確定的阿斯巴甜的每日允許攝入量。所以該委員會重申,人們可在每日限制量內放心食用。比如,一名體重70千克的成年人,假如要喝每罐含有200~300毫克的阿斯巴甜飲料,那麼每天需要喝9~14罐才會超過每日允許攝入量。

事實上,阿斯巴甜是被研究得最透徹的代糖之一,也就是說,只要不過量攝入,問題並不大,大家不必談之色變。

其實,這次宣告是對非糖甜味劑長期持懷疑態度的一個結果。今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就發布一份關於非糖甜味劑的新指南,建議不要使用阿斯巴甜、安賽蜜、糖精等甜味劑來控制體重或降低非傳染性疾病風險,同時對現有證據的系統性回顧表明,使用非糖甜味劑在降低成人或兒童體脂方面沒有任何長期益處,且長期使用非糖甜味劑可能還有潛在不良影響。

這次對阿斯巴甜的警告,希望引起公眾注意,從而推動進一步研究。

03 理性看待阿斯巴甜

目前代糖有兩大類。一是營養性代糖,可以提供能量,比如糖醇,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是木糖醇、甘露醇以及山梨醇等。二是非營養性代糖,包括天然代糖和人工甜味劑,常見的天然代糖包括甜菊糖、羅漢果甜苷、甘草甜素等,它們無法被人體代謝,沒有任何熱量,而產生的甜度又遠遠強於蔗糖,應用十分廣泛。人工甜味劑指通過多種手段人工合成的代糖,應用較廣泛的有阿斯巴甜、三氯蔗糖、安賽蜜、愛德萬甜等。

代糖對人體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雖本身不產生任何能量,但長期過多攝入,可能產生不利影響。比如,經常食用代糖會影響體內激素分泌,部分代糖食品可能導致腸道菌群紊亂等。

所以,大家應關心的不是「代糖食品是否致癌」,而是「致癌的風險因素」,需要對「風險」這個概念有正確的認識。不存在無風險的生活,重要的是,我們需學會平衡各種風險,從而選擇風險更低的生活方式。比如說,無需因阿斯巴甜有致癌風險,就避免吃阿斯巴甜食品,卻放開吃蔗糖食品。因為研究也表明,過量攝入蔗糖同樣有致癌風險。對於阿斯巴甜攝入較多者,確實需及時作出調整;但如果攝入量不多,甚至只是偶爾吃,就不必過於擔驚受怕。

編輯:葉苹

資料:滬小康微信公眾號

可能你還想看

▶全市570所學校、超4000人次!這場游泳比賽在靜安特別「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