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何麗娜 視覺設計 王喆 通訊員 謝文竹

【編者按】

2023年8月19日中國醫師節即將到來。這是黨的二十大召開後的首個中國醫師節,今年的主題是「勇擔健康使命,鑄就時代新功」。

潮新聞·錢江晚報重磅推出「中國醫師節·醫療夢之隊」系列報導,讓我們從一支支拼搏奮進的醫療夢之隊出發,一起走近中國醫生,感受中國醫生,致敬中國醫生。

【杭州市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團隊】

核心理念:

以患者為核心,一站式精準診療。

領軍人物:

馬勝林,教授、主任醫師

暑假是令許多家長頭疼的兩個月,卻是魏女士(化名)感覺最幸福的時光,兩個女兒天天圍在身邊,這樣的日子在她9年前確診晚期肺癌時根本不敢想。

「真的很感恩,所有的家人都沒有放棄我!也很幸運,遇到了既溫暖又技術高超的醫護!正是有了他們的努力和鼓勵,才有了我的生命奇蹟。」跟記者聊起自己的抗癌經歷時,魏女士忍不住感嘆。

而幫她一起戰勝癌魔的,就是杭州市一醫院集團吳山院區(杭州市腫瘤醫院)的胸部腫瘤團隊。

在患者漫長且波折的抗癌征程中

這群醫護既是軍師又是擂鼓手

2015年夏天,33歲的魏女士欣喜等待著二寶的降生,因莫名的咳嗽、胸悶上醫院就診,醫生一眼就看出了不是普通感冒,後續又進一步做了一些檢查,很快就確診是肺癌,而且已到了晚期。因為是即將生產的孕婦,情況比較複雜,當地醫生建議她轉院至杭州市一醫院集團。

「我永遠都不會忘記,6月30日剖腹產生下老二,經檢查沒什麼問題,就被我媽抱回家養了。而我第二天就開始了跟癌症的拉鋸抗爭。」魏女士說,她對兩個女兒心懷愧疚,老二出生後一口奶都沒喂,老大當時才3歲。而她唯一能為她們做的,就是努力活著,哪怕能多陪她們一天也是好的。

同樣作為母親,杭州市腫瘤醫院胸部腫瘤病區主任陳雪琴對魏女士特別能感同身受,她與胸部腫瘤團隊的專家反覆討論後制定了當時對魏女士來說最合適的綜合治療方案。引流胸水,隨即進行胸膜腔化療聯合熱療,以實現控制胸水的治療目的。而在治療的同步,醫院的轉化醫學中心也快速幫魏女士完成了基因檢測,明確存在ALK基因融合,這就意味著魏女士可以進行靶向治療。

「因身體狀況不是非常佳,最初做化療時,我高燒不退,整天都在昏睡,我老公在旁邊看著干著急,病房裡的醫生和護士有空時,經常會來看我,在耳邊叫我要『醒過來』。」魏女士說,雖然當時糊裡糊塗的,也記不清他們的臉,但那些聲音至今還時不時會在耳邊迴響,那麼溫柔,那麼溫暖。

而在之後的靶向治療中,魏女士又不幸中招全身皮疹、色素沉著、瘙癢難耐,陳雪琴又跟團隊醫護一起,幫她逐步調整藥物劑量的同時並給與抗過敏治療。「每一位腫瘤患者都要經歷一個漫長且波折的抗癌過程,我們腫瘤科醫生就是跟他們並肩作戰的戰友,既是軍師又得是擂鼓手。」陳雪琴坦言,醫生通過治療讓患者減輕痛苦、改善指標,就是給患者最有用的信心增強劑。

採訪當天,恰逢胸部腫瘤團隊查房,一群年輕的專家跟著他們的老師馬勝林教授邊看邊聽邊學,他們的腦子飛速運轉起來,因為馬老師隨時會提問,問題不光會涉及住院患者的情況,還常常會聊及國際上最前沿的相關研究。有時一群「白大褂」說著說著,便飆起英文來。

馬勝林教授說,查房時飆英文有時是引用文獻時的脫口而出,但更多是為了照顧患者的情緒,查房時難免會談到預後,如果不太樂觀,擔心病人聽了心裡不舒服。

「很多人面對癌症時會感到悲觀絕望,確實不少患者確診時留給醫生能施展的空間有限,有沒有更新的治療方法出現,對於患者來說就是一線生機。我們團隊多年來堅持每周二中午業務學習,就是希望能及時把這道光帶給身處黑暗中的患者。而且,我們也積極參與國際和國內許多新治療的多中心研究,以及從臨床難點問題中切入做基礎研究再反過來服務臨床,一手牽國際一手牽基層,都是為了患者有更多獲益。」

推進多學科聯合腫瘤治療

讓患者一確診就得到更優方案

不幸中的萬幸,靶向治療在魏女士身體裡精準發揮作用,她的肺癌得到了有效控制,臉上的笑容也一天天回歸。然而,一直在伺機反撲的癌細胞找到魏女士身體的薄弱環節後,又一次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2019年夏天,魏女士出現頭痛、頭暈,伴一側肢體行動不利,還會間歇性抽搐發作,經檢查確診是顱內多發轉移。「我難受得什麼都不想吃,整個人變得十分虛弱,家裡人是推著輪椅把我送進醫院的。」魏女士嘆了口氣:「當時我在想,這次肯定逃不掉了!」

「一代ALK抑制劑雖然發生了耐藥,新升級的二代還可以試試。」「腦部的腫瘤可以通過放療來控制。」……胸部腫瘤團隊的多學科專家又一次為了魏女士的治療開始頭腦風暴。最終,使用二代靶向藥聯合腦部放療成為了大家的共識。

據了解,杭州市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團隊的專家都有相對固定的專科研究方向,副院長夏冰就是團隊中的放療專家,魏女士的腦部放射治療就由他主導。「夏院長雖然話不多,但每次治療都特別仔細,4個月後,我的身體就基本恢復,回到了生活能自理的狀態。」魏女士說,當得知癌症轉移的噩耗時,她崩潰到想過放棄,老父親甚至愁得一夜白頭,幸好在杭州市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團隊的幫助下最終挺過來了。

「腫瘤的治療講究多學科聯合,我們從2014年便開始在每周二下午開設肺癌診療一體化門診,除了胸部腫瘤團隊的專家外,還有呼吸科、胸外科、影像科等多學科專家。特別想提醒大家的是,這樣的門診不僅僅是為了解決疑難複雜病例,更希望患者一確診就能獲得多學科專家團隊的診治,從而一開始就能得到更優化的治療方案,以求獲得更好的預後。」

眾所周知,放療是腫瘤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很多醫院都有獨立的放療科,為什麼杭州市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團隊由腫瘤內科醫生和腫瘤放療醫生組合而成?夏冰告訴記者,這是一種探索,方便腫瘤內科醫生和腫瘤放療科醫生時刻會診的需要。

研究已證實,放療在腫瘤治療全程中都能發揮相應的作用。比如,大家都知道早期肺癌能做根治性手術,殊不知,部分早期肺癌患者通過單獨放射治療也能得到較好的療效,如果加上免疫治療療效能進一步提升。而局部晚期的肺癌患者,2/3已不適合手術,但根治性放療結合免疫治療,可以讓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一倍。至於更晚期的患者,通過放療與藥物、熱療、介入等治療手段的組合,能幫患者延長生命的同時減輕痛苦。

包括夏冰在內的杭州市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團隊專家的期盼和努力,已經在魏女士及更多腫瘤患者身上變成現實,而這些生命奇蹟也幫越來越多家庭守護住了幸福和歡樂。如今,魏女士每個月都會到杭州市腫瘤醫院配藥和複診,她早已與該團隊的專家成了老朋友。

【門診指南】

馬勝林周二下午 腫瘤多學科聯合門診

夏冰周五上午 放療科專家門診

陳雪琴周四上午 腫瘤內科專家門診

朱魯程周一上午 胸部腫瘤科專家門診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