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國醫師節

患者和醫者之間,您以生命相托,我與生命相搏,是在救死扶傷中建立起來的友誼。我們,有時是短暫的相遇,有時是漫長的相依。唯有相互的信任,才讓大家在這段生命旅程中更有勇氣和力量。

一天裡,錦旗和投訴接踵而至

健康報 崔芳

手機屏幕亮起時,中日友好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肖飛剛剛結束一場成功的手術。來電顯示的「醫患辦」字樣,讓他有點意外。手術前,他剛剛去過那裡。

「去交錦旗。」肖飛回憶,那面錦旗來自一位河北省保定市唐縣的患者。大紅的旗面上寫明「敬贈中日友好醫院胸外科肖飛醫生及全體醫護人員」,正中間是兩列隸書黃色大字「醫術精湛醫德高,無微不至暖人心」。

「這位病人我肯定記得,但他為什麼送錦旗,我真不記得了。」肖飛記憶中,該病人患的是胸外科常見病,正常收入院、正常手術、正常治療護理、順利出院,似乎沒什麼特殊之處。「可能是我術前交流得比較充分,對患者和家屬比較有耐心,術後多去看了幾眼……但對自己的病人多上心,是我們科的傳統,也是醫生應該做的啊!」肖飛笑了,和以往的每次一樣,不再多想、不必張揚,默默把錦旗打包好送到醫患辦。

但醫患辦收完錦旗又打來電話,還是頭一遭。肖飛疑惑地接通電話。「肖大夫,今天有位患者投訴您,請您明天提交一份情況說明。」電話那頭的聲音有些尷尬。

隨著電話里的情況介紹,肖飛想起了那位患者:中年男性,在外院檢查發現肺小結節伴有疼痛症狀,擔心自己患癌前來就診。經詳細問診並查閱患者胸部CT等多項檢查後,肖飛判斷該患者的結節目前惡性概率很低,疼痛可能由外傷病史引發。他告訴患者,結節目前沒大事,可以定期複查,就給他開了三個月後複查CT的檢查單;針對疼痛,也開了便宜但有效的止疼藥。

哪知道出了診室,患者找到醫患辦投訴:「我在其他醫院已經做過CT了,為啥還要在你們醫院再查一遍?這是重複檢查吧?為什麼我掛號花了60元,卻只給我開十幾元的藥,能治好病嗎?這藥外面藥店就能買,還用得著掛專家號來開?把號給我退了……」

聽完投訴,肖飛一時間不知從何說起。耳邊傳來呼叫,又加了一台大手術,他來不及多想,匆匆投入工作。再次走出手術室、坐到辦公桌前時,已近凌晨一點。對著電腦,他針對患者的每個疑問、誤解,都一一進行了解釋、說明,有理有據,不急不躁。

「要說不委屈,那是不可能的。」肖飛坦言,「但寫的時候,我想起了那面錦旗。」彼時,那面原本不太在意的錦旗,就像來自患者的輕輕一撞拳、一擊掌、一拍肩,敲擊他的軟肋,讓他心頭一暖,對投訴釋然。

「它幫我靜下心來,確認醫生這個職業可能會遭遇誤解,也會收穫感謝;會遭遇苛責,也會收穫包容。它成為一種慰藉,讓我很願意向那名投訴患者說清楚、講明白,再次獲得理解和信任。」肖飛說,今年他印象最深的一名患者,是個家境不佳的打工人。患者病情很重,手術也很複雜,術後多次出現併發症,在該科多位專家的全力護航下,歷經三個多月才出院。雖然整個救治沒有任何問題,整個醫護團隊都很盡力,但按照以往的經驗,患者住了那麼久的醫院,有怨氣是常事。「讓我們特別感動的是,這位患者沒有一絲怨言,始終理解並積極配合我們的每一項治療,永遠笑臉相迎。後來他能康復出院,我們都特別開心,感覺所有的付出都很值得。」

經此一天,肖飛對錦旗有了與以往不同的認識。除了感謝和肯定,錦旗還是一種治癒,支撐醫生以更大的耐心、更好的態度、更多的心力面對其他患者,更有勇氣與患者消融隔閡和疑慮,達成信賴和互助,共同應對病痛挑戰,成就更好的彼此。

他用畫筆訴說:有種純天然的愛,是給予

兒科 惠秦

在一個寒冷的冬日裡,兒科病房裡擠滿了生病的孩子。這時,一個名叫小明的孩子來到了醫院。他患有嚴重的肺炎,需要住院治療。他很害怕,因為他從來沒有離開過家,而且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生病。在這個陌生的環境裡,小明感到孤獨和無助。但是,他很快就發現了一個讓他感到溫暖的人——兒科醫護人員。查房的醫生阿姨面帶微笑,很溫柔,邊逗他轉移注意力,邊默默地為他做身體檢查,護士阿姨也常給小明講故事,讓他感到不再孤單,讓他感到受到了特別的關愛。住院的期間,小明和同屋的小病友成為了好朋友,一起輸液、一起抽血、一起玩耍、一起學習、一起分享彼此的喜怒哀樂。出院了還依依不捨的將對方送到大門口,彼此鼓勵。有時候,一個溫暖的擁抱、一句關心的話語,都可以給一個人帶來巨大的力量和希望。

由於兒科患者年齡小、恐懼、不配合,因此兒科輸液、抽血都成為了難題。可是我們護士小姐姐有妙招,她們準備了五顏六色的小貼紙來安撫和獎勵小朋友,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從而放鬆孩子緊張的心情,「阿姨,我現在一點都不害怕「「阿姨,我今天沒哭」」阿姨,我是不是很棒,謝謝你的貼紙」「阿姨,我再也不害怕打針了,一點都不疼」,就這樣,我們創造了「快樂輸液「的特別體驗。

兒科的另一邊是ICU病房,門內是依靠儀器檢測生命體徵的早產、危重寶寶,門外是焦急踱步、惴惴不安的父母。僅一門之隔,卻恍如兩個世界,牽動著無數人的心。兒科醫護人員以愛為名,護佑著千家萬戶的幸福,面對一次次的生死較量,她們都無畏無懼,給生命希望。她們為醫而生,生命因她們的微笑變得堅強,在她們的熱愛中不斷創造奇蹟,陪伴著一個個提早出生的孩子走過新生兒、嬰兒、幼兒時期,看著他們一個個變成翩翩少年。這一路上,孩子給予我的,是最完全的信任。醫務人員也用給予,贏得了這份世界上純天然無添加的最純粹的愛,這也許就是每個兒科醫生特別幸福的時刻。

一份特別的禮物:紙短情長,甘如墨香

消化科 龐揚

「這應該是我今年收到的最特別的一份禮物了!」剛剛結束消化科夜班交接工作的許穎穎醫生,一走進科室,一封用書法體手寫的感謝信呈現在她面前。精心選擇的古樸信紙和遒勁有力的字體,無一不在震撼著許醫生。仔細閱讀,被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感激和認可感動之餘,許穎穎也感到一絲疑惑,這位在兩個月前出院的息肉患者給她留下的印象並不深,在她看來,只是一項履行了醫者的日常工作。

許穎穎查看了病例記錄和內鏡報告,許穎穎醫生立即想起這位患者,「對於消化科醫生來說,記內鏡報告往往比患者的臉還清楚。」許醫生笑著說。這是位長期便秘的老年患者,來醫院就診時身形消瘦,情緒十分緊張,經詢問病史和常規檢查,發現該患者有腸道黑變,整個腸黏膜呈黑色。加之曾做過子宮全切術,手術難度比較大。「在交代病情時,為了緩解患者的緊張狀態,我開玩笑的說了句:沒關係,別人是白里找黑,我們是黑裡面找白。隨即患者也笑了。」

當患者漸漸放鬆下來,他也逐漸敞開心扉,向我訴說了更多關於病情的故事。三十年前,她做過子宮全切術,術後隨著年齡的增長,經常出現便秘,每次便秘自行服用一些緩瀉劑就能緩解症狀,久而久之出現了腸道黑變,我告訴患者,出現問題還是要到醫院解決,不能自行服用導泄藥物,但是不用擔心,結腸黑變是一種良性病變,隨著含有蒽醌類瀉藥的停用,會得到不同情況的改善。術後可以到我們專病門診解決便秘的問題。大大緩解了患者的緊張情緒。

病情交代、術前宣教、手術、術後指導,這些都是消化科醫生的日常工作的流程,許穎穎表示:「病人的事,沒有一件是小事。病情可以分輕重,而得病的人是不分大小的,醫生除了自身專業過硬外,更重要的是給予患者更多的關懷,幫助患者認清自己的疾病。」正因此,患者對醫生給予了十分的信任,對病房護士做的針對性的術前健康教育很配合,術中視野非常不錯。

許醫生介紹,患者有關節炎,所以特意關掉了空調,在伏天裡進行一個多小時的手術,讓她和助手著實出了不少汗。事後還跟助手開玩笑地說:「要是患者都不讓開空調,咱倆可就減肥了!」點點滴滴的小事,匯聚成了濃濃的醫患深情,溫暖了患者,更溫暖了醫者!對於醫務人員而言,這一封親筆感謝信是感激,是鼓勵,是信任,是肯定!

消化科治療病例數多,患者周轉速度快,所以每天晚上7-8點都要進行查房,仔細問詢患者們的感受和病情變化,再到辦公室書寫病例,往往白班下班時也幾近深夜。「我家小寶寶今年4歲,回到家時往往只能看到他的睡顏。說不累是假的,但選擇的這份職業,就不得不背負這份責任。」許穎穎笑著說。

「我志願獻身醫學,熱愛祖國,忠於人民,恪守醫德,尊師守紀,刻苦鑽研,孜孜不倦……」學醫的人,都對這段誓言永記於心。堅守初心,踐行醫者本色,也成為工作中堅定地思想和理念。醫務人員並非鋼筋鐵骨,但每當累了倦了的時候,想到患者的一句問候、一束鮮花、一封感謝信、一個擁抱,甚至僅僅一句簡單地「謝謝」,就能如淋甘露。

四位患友的心靈之旅:我們和您一起乘風破浪

介入醫學科 李妍

如同平日一樣,介入醫學科門診前擠滿了前來就診的患者。「請問於主任在嗎,我要找於主任。」人群中傳來一位患者的呼叫聲。「請刷號排隊,一會兒叫您。」我們答覆道。「我是來送錦旗,感謝於主任的。」這位患者從人群中擠了出來,露出笑臉說到。

錦旗上面寫著「贈:中日友好醫院介入醫學科於明安主任及團隊」。錦旗中間則是兩列金色大字「醫德高尚暖人心,醫術精湛傳四方」。落款是「318室患者,李XX,崔X,張XX,陳XX」。這次是由318室的崔姐做代表來送錦旗,於主任接過錦旗,也馬上認出崔姐來了,「繼發甲旁亢,第二次消融手術! 您可是咱們的老朋友了。」

崔姐回憶道,尿毒症這20多年,規律透析治療。2018年發現甲狀旁腺增生,主管醫生告訴她有手術切除和微波消融兩種治療方式。「一聽到手術切除,感覺會很疼,創傷大,恢復時間長,考慮到自己較差的身體狀態,害怕擔憂不安各種心情交雜一起,當時很抗拒外科手術治療。後來了解到微波消融術這個治療方式,只有一個針孔,創傷小,於是選擇微創治療。」

崔姐說到,雖然是微創治療,但當手術真正到來的時候,內心還是很緊張不安的。手術過程中,醫生輕柔熟練的操作,耐心和藹的解釋,我緊張的心情慢慢平復下來。手術很快就結束了,術後也沒覺得很疼,感覺很不錯。術後複查指標顯示手術很成功,我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沒想到微波消融雖然創傷小,但療效一點也不差。所以這次複查又發現新的增生甲狀旁腺毫不猶豫來到介入醫學科。

同一病房的其他室友有著相似的經歷和相同的選擇。崔姐說,李姐和陳姐都是在當地醫院檢查出甲狀腺結節,張姐則是乳腺結節,均被告知要外科手術治療,但她們擔心手術地創傷或術後終身服藥的問題。經朋友口口相傳,中日友好醫院介入醫學科的微創治療很好,同時醫生技術專業,態度和藹。最終她們從全國各地匯聚在中日友好醫院介入醫學科。

崔姐告訴我們,在病房相互交流,她們有共同的感慨:自入院以來病房醫生的和風細雨,手術醫生的耐心告知,術中輕柔的操作和舒緩的音樂,術後的複查和注意事項的指導,她們感受到一種來自醫生護士的責任感和專業化,還有家的溫馨。「所以我們一拍板,決定送出了一面錦旗記錄並傳遞介入醫學科溫暖的愛。」崔姐說到。

崔姐說這面錦旗代表著中日友好醫院介入醫學科精湛的微創技術和全流程人文關懷,讓她們經歷溫馨的心靈之旅。而我們想說,這面錦旗也給了醫護人員更大的力量,讓我們有溫度的醫療旅程在這裡繼續揚帆起航,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供稿部門:胸外科、兒科、消化科、介入醫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