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來胺碘酮,想必大家並不陌生。作為廣譜抗心律失常藥物,胺碘酮能夠阻斷鉀離子通道,延長復極,可廣泛應用於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療。胺碘酮又被稱為心內科抗心律失常的利器和「萬金油」。然而,是藥三分毒,胺碘酮也不例外,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四種長期服用胺碘酮後可能引起的「毒」性。

一、肝毒性

胺碘酮主要經由肝臟代謝,長期服用會引起肝損害。主要表現為轉氨酶升高、急、慢性肝病。在除外其他因素引起的肝損害後,一旦確定是胺碘酮引起的肝毒性,就需要立即停用該藥物。

二、肺毒性

胺碘酮引起的肺毒性發生率為1%-17%,可能的原因與藥物直接毒性、炎症反應、過敏反應等相關。肺毒性的症狀缺乏特異性,多數在用藥後6-12個月出現,可表現為間質性肺炎或過敏性肺炎。

三、心臟毒性

胺碘酮引起心臟毒性的發生率為0.8-24%,主要表現我竇性心動過緩,低血壓、尖端扭轉樣室速等。因此,建議在可獲得連續心電圖和心臟復甦的環境中使用胺碘酮。

四、甲狀腺功能異常

這主要是由於胺碘酮結構中含有碘,占整個分子量的37.2%,而其中有10%的碘能夠解離為游離的碘。如果患者服用常規劑量的胺碘酮,相當於每天攝入的碘為75-225mg,遠遠超出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碘的日攝入量為0.15mg/d。而體內蓄積過多的的碘會抑制甲狀腺素的合成,T4向T3的轉化等,進而導致甲亢或甲減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