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是苦的,白酒是辣的,香菸是刺鼻的,但是很多人喝酒是一杯接著一杯,抽菸是一天抽一包,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抽菸喝酒,難道是因為他們對菸酒的味道感覺和別人不一樣嗎?

上癮

首先,對於喜歡抽菸喝酒的人應該進行分類。單就喝酒來說,有人習慣於每次只喝一點酒,他們認為達到微醺狀態有利於睡眠;有人在酒桌上喝得天昏地暗,但內心裡不喜歡酒精的氣味沖回嘴裡的噁心感,不喜歡喝多了以後胃裡翻江倒海的痛苦;還有人每次喝酒都要喝得爛醉如泥,用一個詞形容就是上癮。

在酒精成癮研究領域有一個重要的原則:「酒精成癮」的定義必須是因為酒精的藥理特性,而非酒精溶液的味道,利用酒精溶液味道建立起的成癮行為模型是不被認可的。

意思就是說,喝酒上癮不上癮,本質上跟它好不好喝沒關係,而是因為它的藥性控制了你!

抽菸也是一樣的,大部分人最初抽菸只是因為它的味道會讓人產生類似頭暈的感覺,喝酒精麻醉神經差不多,這種感覺會在一定程度上讓人短暫地忘記煩惱,抒發情緒。

對此,科學家早有相關的實驗和結論。他們經常用小鼠來做動物酒精成癮的研究,而C57小鼠是這裡面「最喜歡」喝酒的,也是最容易觀察到酒精上癮的品種。

科學家首先把正常的小鼠關在籠子裡,在它旁邊放上正常的白酒,小鼠聞了聞後立刻逃開。原來小鼠並不愛喝酒,這可咋辦呢?科學家開始在酒精里加入一定的糖分,就好像很多人喝酒是從米酒到啤酒,再到白酒的過程一樣。

這時候小鼠總算有了主動喝酒的表現,但這還不算酒精上癮,因為它只是愛上了裡面的糖而已。隨後,研究人員慢慢減少了酒精的含糖量,直到徹底不加糖了,老鼠仍然會主動靠近去喝酒。

到最後,即使研究人員在酒裡面加入了味道很苦的奎寧,讓酒的味道比它本身還要難喝,小鼠依然願意繼續喝酒,甚至到最後一部分老鼠寧可經受電擊的痛苦也要喝酒。

這就說明,這些老鼠已經屬於強迫性飲酒了,這時候它們愛的不是酒,而是被酒精的藥性控制了,很多長期酗酒和抽菸的人也是類似的。

酒的味道到底好不好喝?

在中國家庭中,父母長輩有時候會從小教會孩子喝酒,孩子們覺得新奇會嘗試,長輩們也總說「以後要喝酒的地方很多,早點學會是好事」,可從沒人勸你說喝酒是因為味道非常好喝。在酒桌上喝酒總要靠勸,可見被強迫而喝的酒不是個好東西。除非是喝某些名酒,但是人們到底是衝著價格去的,還是味道去的就不得而知了。

酒的味道根據材料、釀造工藝和酒精濃度也有不同,白酒普遍辛辣刺激,瓶裝啤酒多帶有苦味,精釀啤酒的苦味很淡,味道更容易讓人接受。西方的葡萄酒味道更為複雜,感覺酸苦甜澀的味道都有。

大航海時代的水手、黑奴和海盜們愛喝用蔗糖廢渣釀造的、帶有焦糖味和刺激性苦味的朗姆酒,經常喝得醉生夢死。而作為甜酒的代表,葡萄酒和威士忌是歐洲貴族的選擇。顯然如果有得選,人們就像是那隻實驗中的小鼠一樣,需要用甜味來引導著才能喝下酒。

正如大多數人並不喜歡江某白等味道難喝的酒,單純的就是不喜歡這個味道一樣。有人舉出味道好喝的酒試圖證明酒的味道就是好喝,但單就味道來說,大部分人會更喜歡果汁和飲料的甜味。

酒沒有飲料那麼甜,卻成為了世界範圍內被普遍接受的飲品,如果僅僅是因為味道的話,它早就被淘汰了。所以喜歡酒從來不是喜歡它的味道,只是因為人類喜歡醉的感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