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指導專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眩暈專科主任 區永康教授

日前,著名歌手張學友在演唱會上突發頭暈跌倒,這個新聞讓「耳水不平衡」這種疾病上了熱搜。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眩暈專科主任區永康教授指出,「耳水不平衡」是粵語地區對「梅尼埃病」的俗稱,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內耳眩暈症,雖然「眩暈」的發作通常時間短暫,但仍應該引起充分重視,及時對症治療。

眩暈的「真兇」在耳朵里

「耳水不平衡」一詞常流行於南方尤其是粵語地區,醫學上對應的疾病稱為「梅尼埃病」,舊稱「美尼爾氏綜合徵」。

「耳水不平衡」這一稱謂通俗直觀地描述了「梅尼埃病」的病理特徵。我們的內耳中有兩個重要的器官,一是耳蝸,主管聽力,二是為前庭,包括半規管和耳石器等複雜結構,主管平衡。兩者總稱為迷路,充滿了內、外淋巴液體,亦即所謂的「耳水」。作為臨床很常見的一種內耳眩暈症,梅尼埃病的病理特徵就是內淋巴積水導致內耳壓力增高而引發眩暈,故俗稱為「耳水不平衡」。

除了眩暈還有其他症狀

當梅尼埃病發作時,患者常常有「天旋地轉、搖晃不穩、失去平衡」的眩暈感,伴有噁心、嘔吐的表現,而不是持續昏沉等「頭暈」的感覺。

區永康教授指出,梅尼埃病的確診對發作的次數及每次發作持續的時間有明確限定,患者至少有兩次及以上發作,每次發作持續20分鐘至12小時不等(少數不典型可持續24小時),臨床醫生通常才會予以考慮為梅尼埃病。

除了眩暈,梅尼埃病患者還可能伴有聽力下降、耳鳴、耳悶等症狀。「就聽力而言,患者早期常呈低頻段下降,眩暈發作後可恢復。多次發作後,患者聽力下降可能累及中高頻段,晚期甚至可至全聾。而耳鳴、耳悶的情況可能在發作時出現或者加重。」區永康教授說。

另外,患者在確診時,還需要排除中樞心腦血管等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暈發作。

要注意的是,隨著病程發展,患者內耳承受的損害會不斷加深,在疾病中晚期有可能會由於眩暈急性發作導致失衡、跌倒。有的患者甚至會出現無預兆的突發失衡跌倒,這種情況發生僅在數秒之間,嚴重者可跌致外傷,臨床上稱為「Tumarkin耳石危象」,老年患者尤其需要當心。

4期遞進的階梯性治療方案

區永康教授指出,臨床上,常根據聽力損害的進展將梅尼埃病的治療分為發作期、緩解期、頑固發作和平衡康復的治療4個階段,並制定規範的階梯性治療方案。

在急性發作期,患者需要臥床、閉目休息,眩暈嚴重者可給予靜脈或肌注藥物控制眩暈、止嘔及鎮靜等處理。

在緩解期,患者要避免接觸誘發因素,如勞累,熬夜等。另外,建議患者堅持低鹽飲食,嶺南地區民間一些過於「寒涼」「下火」的涼茶食物不宜攝入,儘量避免飲用濃茶、咖啡、酒類。

對較為頻繁發作的患者,宜在專科醫生指導下規律服用改善內耳循環、控制眩暈及利尿劑等藥物,建立慢性病管理的理念。多數患者在經過規範藥物治療後能獲得良好的控制。

對於頑固、頻繁發作的患者,例如聽力中度損害患者,可採用耳內激素注射或內淋巴囊減壓保守手術,目的是穩定內耳功能,控制眩暈發作。少數聽力重度受損的晚期患者,在對日常生活或工作已造成嚴重影響時,可考慮內耳迷路破壞,前庭神經切斷術等治療手段。近年來,國內開展的半破壞性外科手術——三個半規管阻塞術也是可以考慮的治療方法。這個手術相當於局部建立起三道防水閘,精準、定向防止內耳耳水衝擊,可有效阻止眩暈的發作。對於反覆跌倒發作的耳石危象患者,也可以通過行耳內慶大黴素藥物注射進行治療。

在平衡康復期,隨著患者內耳功能出現不可逆損害,易出現平衡功能受損而跌倒的情況,通常可通過前庭康復訓練提高平衡功能、運動耐力和抗跌倒的能力。這點尤其對老年患者很有幫助,區永康教授指出,打太極、八段錦等運動,可以有效幫助老年患者增強平衡功能。目前,國內已開發出基於虛擬實境VR的前庭康復訓練儀為患者提供專業的鍛鍊,大大地提高患者的娛樂性體驗和依從性。

「耳水不平衡」又有「內耳高血壓」之稱,需要患者做好防與治結合的長期自我和醫學管理,及時前往耳鼻喉科眩暈專科就診,進行規範的診斷評估、跟蹤隨訪和專業階梯治療。

通訊員:黃睿、鄧文婷

編輯:梁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