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報導,「Z世代」正在推動「磚頭」手機等非智慧型手機在美國的復興。有媒體認為,年輕人放棄智慧型手機可能是為了減少焦慮和精神壓力。


長期使用智慧型手機會對身心帶來什麼影響?青少年如何減少手機依賴?科普時報記者為此採訪了有關專家。


長期使用會產生視疲勞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眼科中心主任朱思泉教授告訴記者,長期使用智慧型手機可能引起視疲勞,這是兩方面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

一方面是因為智慧型手機屏幕的特性。比如,屏幕亮度與屏幕頻閃會對眼睛產生直接刺激,造成視覺疲勞。此外,智慧型手機屏幕發出的光譜中也存在著一定比例的藍光,長時間受屏幕藍光輻射,也會對眼睛產生損害,導致眼睛乾澀、視覺疲勞甚至視力下降等。

另一方面,錯誤的智慧型手機使用習慣也會引起視覺疲勞。比如,長時間注視手機屏幕、近距離用眼過久,都會導致眼睛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造成眼肌調節能力減退,從而出現視覺疲勞、視力下降等情況。

除此之外,長期使用智慧型手機還可能導致人體運動不夠,引發其他健康問題。


過度沉迷影響心理健康


北京林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心理學系副教授李昂說,青少年過度沉迷智慧型手機,除了身體健康會受到影響,還會對認知能力、心理健康與社會發展等方面產生消極影響。

過度沉迷智慧型手機會影響大腦的神經結構與功能,降低自我控制、注意、記憶、思維決策等認知能力。同時,由於過度使用手機而衍生出的睡眠缺失、作息紊亂等問題,也會進一步降低認知功能。

此外,過度沉迷智慧型手機還會讓青少年在現實生活中減少與他人的交流,容易產生孤獨、社交困難、抑鬱、焦慮等一系列問題,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研究表明,長期使用智慧型手機會讓青少年產生很強的依賴感,一旦離開手機,內心就會感到焦慮、孤獨和落寞,甚至出現暴躁情緒。


培養興趣愛好,減少過度依賴


李昂認為,手機依賴反映的是個體對於現實問題的逃避,如果青少年在現實生活中處於一種消極狀況,就會為了尋求慰藉、舒適感和刺激而過度使用手機,進而出現手機依賴,心理健康狀況會變得更差。

「父母和老師要培養青少年對待困難積極樂觀的態度,讓他們從內心真正想要擺脫手機依賴。在此過程中,要注意引導他們對日常生活的各項活動作出明確的時間安排並嚴格執行,建立時間觀念;其次,要分階段、逐步降低手機使用時間,直至達到合理的時間範圍;最後,為了降低戒除手機依賴過程中的不適感,可以培養一些替代性的興趣愛好,例如參加戶外運動和社交活動等。」李昂說。


內容來源:蝌蚪五線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