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我們把膽囊或膽管部位內發生結石的病變統稱為膽石症。膽石症是外科門診中挺常見病的一種消化系統疾病。有相關數據顯示,我國膽石症的發病率能夠達到7%~10%,影響著不少人的正常生活。

哪些人群容易患膽結石?

糖尿病以及糖耐量異常的人群,罹患膽結石的概率更高。臨床數據顯示,糖尿病病人合併有膽結石問題的是正常人的2至3倍。

一些研究數據指出,過於肥胖的人罹患膽結石的風險是普通健康人群的3至4倍。與此同時,體重驟然下降,也會提高膽結石的罹患風險,因為體重短時間大幅度下跌,可能造成膽汁分泌的紊亂,進而誘發膽結石出現。

此外,女性人群也相較於其他人群容易罹患膽結石,這主要是因為女性體內的雌激素具有降低膽囊收縮功能的作用,這容易促進體內膽固醇水平升高,膽結石發生風險提升。

什麼樣的結石需要手術治療?

並不是所有發生膽石症的患者都要進行手術治療的,臨床上對於不同類型的膽結石,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1.較小的結石:由於體積較小的結石容易在人的膽囊管內「卡住」,誘發急性膽囊炎,所以小結石有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2.較大的結石:超過2公分直徑的結石都屬於大結石,體積較大的結石容易反覆刺激膽管壁,同樣可誘發膽囊炎,甚至導致膽囊腫瘤的出現,一般是需要手術處理的。

3.已經誘發病變的結石:如果膽囊內的結石已經誘發膽囊炎、膽管炎等疾病,不管大小都需要治療干預。

不大不小的結石相對處於穩定狀態,不容易誘發病變,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保守治療或定期隨訪,不用馬上進行手術。

不想膽結石找上門,做好6件事

避免長時間不吃東西

長時間不進食或者極端的飲食方法,會給消化系統帶來額外的負擔,可能增加膽結石的發生風險。因此,人們日常一定要保持適當節律的飲食習慣。

每天喝足夠的水

保持機體良好的水分攝入,有助於稀釋膽汁的濃度,大大降低膽結石形成的機會。另外,充足的水分攝入還能幫助「衝出」膽道的結晶物質。

均衡飲食結構

健康均衡的飲食結構,多吃瓜果蔬菜、全穀物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少吃膽固醇含量高、脂肪含量高的食物,這樣就能減少膽結石形成的概率。

增加每周的運動量

進行適度的身體活動鍛鍊,對於膽囊的收縮及膽汁的流動有促進意義,這也能夠降低結石形成的風險。

控制體重

膽結石的形成與肥胖具有相關性。保持適當合理的身體重量,避免過度肥胖,這也能降低膽結石形成的風險。

限制日常飲酒量

過度攝入酒精成分會刺激膽囊細胞組織,增加膽結石的形成風險。因此,人們日常儘可能少量飲酒或者不飲酒。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