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無論處於哪個年齡段,我們的身體都需要充足的鈣元素,鈣元素的充足對於身體健康至關重要。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內的鈣元素會逐漸減少,尤其是過了35歲以後,鈣元素會大量流失。

為了防止缺鈣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合理補充鈣質至關重要,身體需要充足的鈣質,一方面是為了保障身體健康,因為當身體缺乏鈣元素時,容易出現精神不振、失眠、頭暈等症狀,嚴重的情況下還可能導致骨質疏鬆問題的出現。

說到補鈣的方式,大家首先會想到吃鈣片,實際上,關於吃鈣片我們也需要注意正確的方法,才能達到最佳的補鈣效果。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了解補鈣的相關問題。

01

了解一下,不同年齡段缺鈣的表現

缺鈣是指體內鈣的儲存量不足或鈣的吸收利用不良,而導致血鈣濃度降低。缺鈣的表現在不同年齡段可能會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缺鈣症狀按年齡段分類:

嬰幼兒期(0-1歲):

1. 睡眠不安或夜間驚醒;

2. 骨骼發育不良,如軟骨曲張(O形腿);

3. 牙齒生長發育延遲或牙齒出現異常;

4. 面部表情僵硬或抽搐;

5. 智力發育遲緩。

兒童期(1-12歲):

1. 骨骼系統發育障礙,如骨質疏鬆、易碎骨折等;

2. 缺鈣性抽搐,表現為肌肉抽搐或痙攣;

3. 牙齒容易蛀牙;

4. 貧血或易疲勞;

5. 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

青少年期(13-19歲):

1. 生長發育不良,身高矮小或延遲;

2. 骨骼系統發育障礙,如骨質疏鬆、易碎骨折等;

3. 體力下降、易疲勞;

4. 容易出現抽搐、肌肉痙攣或痛經;

5. 學習注意力不集中。

成年期(20-50歲):

1. 骨骼系統發生骨質疏鬆,容易出現骨折;

2. 容易疲勞、情緒不穩定;

3. 消化系統問題,如胃酸過多、便秘等;

4. 經期不規律或痛經;

5. 長期缺鈣可能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有關。

中老年期(50歲以上):

1. 骨質疏鬆症明顯,容易出現壓縮性骨折;

2. 長期缺鈣可能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有關;

3. 關節痛、肌肉痙攣;

4. 記憶力下降;

5. 老年性骨折的風險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症狀並不一定是由缺鈣引起的,因為它們也可能與其他原因有關。如果出現上述症狀,建議諮詢醫生進行評估並確定是否缺鈣。

02

什麼時間吃鈣片,補鈣效果最好?

對於這個問題,網上有多種觀點,有人認為飯前吃更好吸收,有人則認為飯後吃對胃刺激小。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了解鈣片是如何從胃腸道溶解吸收的。

我們平時吃的鈣片,有較多不同的品種,比如碳酸鈣、磷酸鈣、醋酸鈣和葡萄糖酸鈣等,但無論哪種鈣片,都需要藉助胃酸來溶解並分解為鈣離子才能夠被吸收。

因此,口服鈣片最佳的服用時間應該是隨餐服用或者在餐後半小時內服用,這時胃內分泌的胃酸較多,能夠提高鈣片溶解吸收的量,同時也減輕了對胃黏膜的刺激。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品種的鈣片可能存在不同的藥理作用,因此服用時間也可能略有不同。

此外,每個人的胃腸道情況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據自身情況來選擇最佳的服用時間,總之,在服用鈣片時,應該遵循藥品說明書上的建議或者諮詢醫生或藥師的意見,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03

醫生提醒:正確補鈣牢記4個原則

1、飲食為主,多元攝入

首先,補充任何人體微量元素前都應該明白,飲食是獲得營養的最佳途徑,在平時的飲食中,優先選擇富含鈣的食物,如牛奶、奶酪、豆類和堅果等。

通過合理搭配多種食物,為人體提供多種營養素,這有助於鈣的吸收和利用,猶如烈日下的旅人,得到了一片綠蔭的庇護。

2、補充劑需謹慎,遵醫囑

如果在平時的飲食中鈣攝入不足,或者需要額外補充鈣,建議在醫生或營養師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鈣補充劑。

由於不同人群對鈣的需求不同,而且過量補充鈣可能會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最好遵循專業人士的建議,以確保補充的安全和有效性。

3、維D的重要性

維生素D在鈣的吸收和利用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人體自然合成維生素D的重要來源是曬太陽,因此適度的戶外活動有助於維持人體內適當的維生素D水平。

對於無法獲得足夠日光暴露的人群,可能需要通過飲食或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來滿足這方面的需求。

4、分劑量,有節制

補鈣劑的攝入最好分劑量進行,以增加鈣的吸收率,例如,如果一天需要攝入兩粒鈣片,最好分為早晚兩次服用,而不是一次性攝入兩顆。

一次性過量攝入鈣可能會降低人體的吸收率,並引起腹瀉等不適症狀,因此,合理分配每次攝入的分量,並根據個體需求將補鈣劑量均勻分布在一天的各個時間段,有助於人體最大程度地吸收和利用鈣。

補鈣是我們維護自身骨骼健康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合理地分配飲食,並適當服用補劑,我們可以為身體提供足夠的鈣,從而預防骨質疏鬆症等骨質問題。

補鈣的過程就像是在建造一座堅固的房子,如果一次性把所有的材料都堆在一起,可能會導致房子不穩固,但是,如果一步一步來,逐步增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