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錢江晚報

年僅12歲,卻得了甲狀腺癌! 讓人難以接受的事實,卻在妍妍(化名)身上發生了。

一年前,妍妍便摸到自己前頸部右側有個小腫塊,在父母陪同下就診當地醫院,初步考慮腫塊性質良性,且年紀尚幼,也沒有特別不適,便被告知隨訪關注即可。

可近日,妍妍感覺腫塊逐漸增大,有「核桃」大小,就讓父母趁著暑假再帶其去醫院看看。

接診妍妍的是恩澤醫院乳腺甲狀腺外科主任醫師江國斌,經過一系列的檢查、觸診,結合B超提示「右側甲狀腺低回聲團塊,淋巴結腫大」,江國斌考慮孩子年紀雖小,但腫塊持續增大,質偏硬,建議還是需要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是兒童甲狀腺癌的首選治療方式。但由於兒童血容量相對較少,喉返神經更細,侵犯程度更高,江國斌制定了手術方案,考慮到手術切口的美觀,為妍妍從胸鎖肌間入路,行右側甲狀腺切除及右側淋巴結清掃術,術中密切關注出血情況,儘可能地避免損傷喉返神經,盡最大可能保護甲狀旁腺,減少手術併發症。術後病理提示,妍妍患的正是甲狀腺乳頭狀癌,且頸部淋巴結也有轉移。

「我們都沒想到小孩子還會得癌症,這次幸好及時過來治療了!」妍妍父母暗自懊悔。出院後,妍妍還將進行內分泌藥物抑制治療,並定期檢查。

兒童甲狀腺癌

兒童及青少年甲狀腺癌一般發生於0-19歲兒童,與成人甲狀腺癌相比,一般發生率較低,14歲以下發病率更低,容易被患者及家屬忽略,但是兒童甲狀腺結節惡性率高於成年,起病時常伴有相對大的原發腫瘤,局部淋巴結轉移比例相對較高,容易被家屬誤診為頸淋巴病變,應引起重視。

小小年紀

為什麼會扯上甲狀腺癌呢?

目前兒童甲狀腺癌的發病機制、病理學亞型與成年甲狀腺癌稍有點不同,據文獻報告,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兒童時期電離輻射的影響,包括一些螢光手錶,X線等,這是明確的危險因素。

(2)有些甲狀腺本身的疾病,比如大家所熟悉的橋本氏甲狀腺炎,兒童結節合併甲狀腺炎會增加甲狀腺癌的風險。

(3)超重和肥胖可能也與兒童及青少年甲狀腺癌的發生有關,並且會增加成年後甲狀腺癌的患病風險。

(4)兒童時期的碘缺乏或者碘攝入過多都會影響甲狀腺疾病的發生,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甲狀腺癌的發生。

此外,兒童甲狀腺癌還受重金屬、食品添加劑、環境致癌物等其他環境與營養因素的影響。

據了解,妍妍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平時都跟著奶奶一起生活,在飲食方面隨老人口味,包括碘攝入的異常,零食中的食品添加劑等各方面均有相關。

兒童甲狀腺癌應如何預防?

(1)儘量避免X線照射及電離輻射對兒童期頭頸部的影響;

(2)做到碘平衡。針對水土因素,注意飲食調攝,經常食用海帶、海蛤、紫菜及採用碘化食鹽。但過多地攝入碘也是有害的,也是某些類型甲狀腺癌的另一種誘發因素;

(3)避免應用雌激素,它對甲狀腺癌的發生起著促進作用。兒童主要是防止誤服;

(4)積極鍛鍊身體,提高抗病能力。保持精神愉快,也是預防疾病發生的重要方面。

兒童甲狀腺癌的早期症狀常表現為無痛性的頸部腫塊。

兒童頸前肌肉組織比較薄弱,出現甲狀腺結節時,更容易通過頸部觸摸發現無痛性包塊。因此,家長在給孩子洗澡時應順便摸查頸部包塊情況。

一旦發現孩子有甲狀腺結節,要高度重視,儘早明確結節性質,做到早診斷、早治療,兒童甲狀腺癌經過正規治療後,通常預後較成年人更好。

網友評論:

來源:台州晚報、網友評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