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由三諾生物主辦的「血糖有譜愛看 掌控生活iCan」——三諾講糖糖友線下沙龍,在幽靜的北京四合小院中落下帷幕。

36位糖友從北京各個城區趕來聚會,有糖齡高達55年、身經百戰的控糖「老手」,還有剛剛確診、無所適從的青年「小白」......儘管大家素未謀面,但現場熱度絲毫未減。

沙龍活動共分為8個環節,和諾諾一起回顧精彩瞬間吧↓

此次活動,三諾還特別邀請到了首席糖尿病專家、解放軍306醫院原副院長——許樟榮老師為大家答疑解惑。

大家不僅學習了控糖知識、體驗了三諾愛看,還分享了控糖經驗、交到了知心好友。接下來,諾諾就挑幾個糖友與許教授的熱門互動問題分享給大家~

生酮飲食、16+8輕斷食法、晚上不吃主食適合糖友嗎?

▎生酮飲食:這個生酮飲食就是指碳水化合物吃得非常非常少,但如果吃得少熱量就不夠了,會動員人體的脂肪。生酮飲食是一種減肥飲食,主要針對特別胖的人群,在短時間內減重是有效的。有一部分的糖尿病早期的病人減重後,血糖可能會恢復正常。

但是,我們不主張長期的生酮飲食,人體還是要有基本營養的需要,老年人、偏瘦人群都不合適。所以,生酮飲食比較適合新發病的、體重較重的糖友,用生酮飲食來幫助減重。

▎16+8輕斷食法:這個也是糖尿病人減肥的方法,有很多種說法。一種方法是白天8小時裡吃2頓,下午過後就不再吃飯了,這樣有利於減肥。還有一種方法呢就是每星期吃5天,周一到周五吃飯,周六到周日這兩天就不吃飯,只喝點水吃點蔬菜,這種也幫助減肥。

但是這兩種方法都是針對哪種病人呢?就是比較胖的、有意向減肥來控制體重的,以此來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但是這些方法對我們年紀大的,超過60歲的都不合適,對體型正常的人也不合適,沒有必要去這麼做。

▎晚上不吃主食:我們從糖尿病的角度講呢,還不太提倡完全不吃主食。適當吃一點碳水化合物,對胰島素的分泌是有好處的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怎麼治療?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所有糖尿病併發症中發病率最高的,要比眼底、腎臟病變更常見。絕大部分的神經病變會讓人感覺不舒服,比如腳軟、發涼、走路感覺異常等,一般下肢比上肢反應更重。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一定要控制好血糖。我們現在見到很多病人神經病變很重,也用了很多藥,結果神經病變改善不明顯,為什麼呢?因為他血糖沒控制。糖尿病神經病變是高血糖引起的,所以血糖一定要控制達標。

比如您這個年齡(>60歲)空腹血糖能控制到7以下,餐後血糖能控制到10以下,糖化血紅蛋白爭取控制到7以下,血糖就算控制得很好很穩定。

另外,打胰島素的病人如果血糖波動太大,也會引起神經病變,所以血糖一定要控制好,這是最基礎的。

▎第二,適量用藥。在控制好血糖的基礎上,一兩個月後如果發現神經病變還是有,可以採取營養神經藥物治療,注射或者口服都可以,比如彌可保片(甲鈷胺)、依帕司他、α-硫辛酸等。

要注意的是,一般用的話時間不能太短,至少要1-2個月,甚至3個月。如果用下去感覺明顯好轉了,可以試著停藥。如果感覺還是不舒服,你就繼續用這些藥物,因為這些藥物一般都沒有太大的副作用

▎第三,注意足部防護。在我們實踐過程中,發現有相當一部分病人,用了藥之後感覺還是沒有完全恢復正常,這時候怎麼辦呢?我們要注意腳的保護。比方鞋子不能穿太緊的,走路的時候鞋底要穿厚一點的等等,避免腳部破潰,這個也很重要。

糖友運動要注意什麼?

▎飯後不能馬上運動:吃飯以後不主張馬上運動,因為吃飯以後大量的食物進入了消化系統,腸胃要消化,人體的血液供應都要給它們。但是飯後散步、走路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而且走路的過程中間會發現,運動後血糖是會下降的。

▎運動不能太過劇烈:有的病人如果運動很劇烈,可能會升高血糖。我有一個60歲左右的病人,其他時間的血糖都很好,就是空腹血糖不好。我後來叫他找找原因,結果他和我說,他每天早上都要去打一場籃球,我說你試試看不打籃球血糖怎麼樣,結果血糖確實正常了。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劇烈運動時,心跳會加快、血流會加速,因此腎上腺素分泌更多,就容易升高血糖。


下一站沙龍將於9月在【成都】舉辦

報名通道即將開啟

敬請關注三諾講糖

成都站 我們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