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又稱上感,是指鼻腔、咽喉部發生急性炎症。主要病原體為病毒,少數為細菌。該疾病不受年齡、性別、職業和地區限制,易感染免疫功能較差的人。通常病情較輕,病程短且自行緩解,預後良好。然而,由於發病率較高,不僅可能影響工作和生活,有時還可能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尤其是對於有基礎疾病、嬰幼兒、孕婦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此外,該病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因此需要積極進行預防和治療。

臨床表現:

1.普通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疾病,俗稱"傷風",也叫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發病較突然,主要表現為鼻部症狀,如噴嚏、鼻塞、流清水樣鼻涕,也可表現為咳嗽、咽干、咽癢或燒灼感,甚至有鼻後滴漏感。後三種表現與病毒引發的炎症介質導致的上呼吸道傳入神經高敏狀態有關。2至3天後,鼻涕變稠,可能伴有咽痛、頭痛、流淚、味覺遲鈍、呼吸不暢、聲嘶等症狀,有時由於咽鼓管炎而導致聽力減退。嚴重病例會出現發熱、輕度畏寒和頭痛等症狀。體檢時可以發現鼻腔黏膜充血、水腫、有分泌物,咽部可能輕度充血。一般來說,痊癒需要5至7天,有併發症的病例病程可能會延長。

2.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是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腸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的。臨床表現為咽部癢和灼熱感,咽痛不明顯,咳嗽較少見。急性喉炎多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等引起,臨床表現為明顯的聲音嘶啞、講話困難,可能伴有發熱、咽痛或咳嗽,咳嗽會使咽痛加重。體檢時可以看到喉部充血、水腫,局部淋巴結輕度腫大和觸痛,有時還可以聽到喉部的喘息聲。

3.急性皰疹性咽峽炎:多發生在夏季,主要見於兒童,成人偶爾也會發生。這種疾病是由柯薩奇病毒A引起的,主要表現為明顯的咽痛、發熱,病程大約一周。查體時可以發現咽部充血,軟齶、懸雍垂、咽部和扁桃體表面會有灰白色的皰疹和淺表潰瘍,周圍可能伴有紅暈。

4.急性咽結膜炎:多發生在夏季,常由於游泳傳播,兒童更容易患上這種病。主要由腺病毒、柯薩奇病毒等引起。症狀包括發熱、咽痛、畏光、流淚,咽部和結膜明顯充血。病程為4至6天。

5.急性咽扁桃體炎:病原體多為溶血性鏈球菌,其次為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等。這種疾病起病急,咽痛明顯,伴有發熱、畏寒,體溫可能達到39℃以上。檢查時可以發現咽部明顯充血,扁桃體腫大和充血,表面有黃色膿性分泌物,有時伴有頜下淋巴結腫大和壓痛,但肺部沒有異常體徵。

治療:

由於目前尚無特效的抗病毒藥物可用,因此主要採用對症治療。同時,建議戒菸,注意休息,多喝水,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並防止繼發性細菌感染。

1. 對症治療:對於出現急性咳嗽、鼻後滴漏和咽乾燥的患者,可以使用偽麻黃鹼進行治療,以減輕鼻部充血。也可以通過滴鼻的方式進行局部治療,必要時可以加用解熱鎮痛類藥物,例如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等。小兒感冒患者應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止患上Reye綜合徵。哮喘病史者不宜使用阿司匹林。

2. 抗生素治療:普通感冒無需使用抗生素。如果出現白細胞升高、咽部有膿苔、咳黃痰和流鼻涕等證據表明存在細菌感染,可以根據當地的流行病學數據和經驗選擇口服青黴素類、第一代頭孢菌素、大環內酯類藥物或喹諾酮類藥物。16歲以下的患者不宜使用喹諾酮類抗生素。只有極少數情況下需要根據病原菌的敏感性來選擇合適的抗生素。

3. 抗病毒藥物治療:由於目前抗病毒藥物的濫用導致了流感病毒產生耐藥性,所以對於沒有發熱、免疫功能正常、發病不超過2天的患者,一般不需要應用抗病毒藥物。對於免疫缺陷的患者,可以早期常規使用。奧司他韋和利巴韋林對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具有廣譜的抗病毒作用,可以縮短病程。

4. 中藥治療:可以根據病情辨證給予具有清熱解毒或辛溫解表作用,並且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藥,有助於改善症狀,縮短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