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家:從文杰,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針推理療科副主任中醫師

提到「養生」,你想到什麼?

有人喜歡食療,有人喜歡艾灸,還有人喜歡拔罐。

不過拔完罐後,每個人在皮膚上留下的罐印深淺都不太一樣。

有人覺得顏色越深,說明體質越虛;還有人覺得顏色越深,說明拔罐效果越好。

到底哪個才是真相?


清熱解毒的拔罐療法

拔罐療法是中醫經絡療法中的一種,又稱「吸筒療法」,民間俗稱「拔火罐」。

它是以杯罐為工具,藉助熱力排出其中的空氣以產生負壓,使其吸附於穴位或患處,通過吸拔和溫熱刺激,造成人體局部發生充血或淤血現象的一種治療方法。

拔罐適用於治療或緩解落枕、頸椎病、肩周炎等骨科疾病;感冒、咳嗽、胃部疼痛等內科疾病;帶狀皰疹、濕疹等皮膚科疾病。

拔罐法對局部皮膚有溫熱刺激作用,能使血管擴張,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起到溫經散寒、清熱解毒等作用;對神經系統起到調節作用,同時調節微循環,提高新陳代謝。


拔罐顏色深≠體內「毒素」多

在拔罐後,身體上會留下紅紫不一的罐印。

很多人覺得,拔罐後留下來的印記越深代表身體排出來的毒素越多,拔罐的效果也就更好。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實際上,拔罐出現的紫印是由於拔罐時的負壓吸引,造成血液灌注量快速增加,使得該區域血管迅速被動擴張。這種擴張的血管大多是毛細血管,年紀比較大或缺少運動的人的體表毛細血管會更脆弱,當血液快速灌注進來時,會造成一部分毛細血管破裂,從而導致皮下出血,留下各種顏色的罐印。

罐印的顏色和形態沒有嚴格的輕重之分,只是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們目前身體的一些狀況,並不是拔罐留的罐印顏色越深就效果越好。


拔罐的風險要重視

作為我國民間流傳很久的一種治病方法,「拔罐」受到很多人的青睞,但是拔罐也有禁忌,藏著一些安全隱患和使用誤區,需要一定辨證基礎和操作技巧。

這些人請對拔罐說不!

患皮膚傳染病、皮膚嚴重過敏或破損潰爛者

醉酒、過飢、過飽及過度疲勞者

紫癜、血友病等凝血功能差、具有出血傾向的患者

孕婦(腹部、腰骶部等不宜拔罐)


火罐的正確拔法

拔罐的操作很重要。早年曾有某知名歌星因拔罐操作不當,導致自己被嚴重燒傷,留下了難以修復的傷疤。

所以建議去正規醫院進行治療,並注意以下拔罐的「正確姿勢」。

1.要根據操作部位肌肉的豐厚程度選擇火罐的大小,肌肉豐厚處宜用大罐,肌肉淺薄處宜用小罐。

2.根據體質選擇火罐的大小,老弱病殘及久病者宜用小罐。

3.拔罐治病一定要控制好時間,一般建議拔罐時間控制在 5—10 分鐘,體弱者、皮膚淺薄者也應將時間縮短。

4.同一部位不能多次拔罐,一般情況下一周不超過3次。

5.起火罐時,不可一拔而去,以免皮膚受傷。要用拇指壓住罐口處,放入空氣,再取下火罐。

6.如果拔罐時出現暈罐反應(面色蒼白、出冷汗、頭暈目眩、心慌心悸、噁心嘔吐、四肢發冷等症狀),需要立即停止拔罐,喝一點溫開水或糖水後平躺休息。

7.拔罐後不能立即洗澡,不能長時間吹風,要注意保暖。建議拔罐後 12小時再洗澡,避免摩擦拔罐部位。


(原文出自《祝您健康》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