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其實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癩蛤蟆」。作為五毒之列,蟾蜍的名號可謂令人害怕。尤其是蟾蜍身上大小不一的疙瘩蘊含毒素,人不能輕易觸碰。

然而就是這樣毒性極強的蟾蜍,它蛻下來的皮卻價值連城,堪比黃金,一公斤能賣1萬元。

蟾蜍跟青蛙有多相似?

蟾蜍與青蛙都是兩棲動物,只不過蟾蜍屬於蟾蜍科,而青蛙屬於蛙科

青蛙「蛙」如其名,外表多為青色,看上去比較和善,也極會偽裝。而蟾蜍的長相看上去相對嚇人。眼睛圓而突出,體表多為灰褐色,身上帶有密集而瘮人的「肉疙瘩」。分布于田間的肥大的蟾蜍經常把農村小孩嚇得哇哇大哭。

青蛙肉自身就蘊藏著豐富的營養,具有「綠色食品」「滋補好品」的名頭,然而,蟾蜍體表獨有的「小疙瘩」毒性極強。雖然蟾蜍全身具有藥引的作用,但需要經過複雜的炮製才能發揮效果。同理,蟾蜍眉心特有的白汗蟾酥也需要經過收集和炮製。

近來,隨著人類大量地食用農藥,破壞了蟾蜍的生存環境,導致蟾蜍誤食有毒的水源和作物。在富集效應的影響下,大批蟾蜍身上帶毒。如果人類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捕食這些蟾蜍,將其做成生拌蟾蜍肉、燒烤蟾蜍腿等,極有可能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

蟾蜍趴腳面:不咬人、膈應人

早前,蟾蜍遍布農村的深山、土堆、草垛、農作物中。它們極易養活,平時以蝸牛、蛾類為生。雖然吃得少,但是蟾蜍極能繁衍。據了解,一對體外受精的「蟾蜍夫妻」一年便可產下3000枚至5000枚蟾蜍卵。

蟾蜍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它們的皮膚容易失去水分,因此蟾蜍群體專挑低洼、潮濕的地方生存。為了躲避天敵,更好地進行種族的繁衍,蟾蜍一般會選擇在夜間覓食。只有在夜間的時候,蟾蜍才能放下警惕心,安心地享受美食。

另一方面,蟾蜍很善於保存體力。蟾蜍這個群體喜靜不喜動,崇尚花費最少的精力「生生不息」地活著。跟米象的保護機制「假死」一樣,蟾蜍在食物匱乏的時候,就會自動觸發「停止進食」機制來保存機體存活所需的能量。

生活在農村的蟾蜍極富野性,會在人類誤踩到它們的時候,立馬噴出毒汁還擊。還會像頑皮的小孩子一樣,肆意地出現在農人的腳背上。清涼又突兀的感覺十分膈應人。

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的蟾蜍

蟾蜍的涉及範圍幾乎遍及全世界,具有極強的生存能力,不僅如此,蟾蜍的種類極多,其中以花背蟾蜍、黑哐蟾蜍、紅眼蟾蜍最為出名。

值得一提的是,在澳大利亞這片土地上,原本沒有蟾蜍的存在。但是由於蟾蜍的繁衍能力和適應能力實在太強,導致了蟾蜍入侵。現在,澳大利亞的蟾蜍泛濫成災,對當地的生態造成了極大的隱患,破壞了澳大利亞當地的生態平衡。

早前,人們還對蟾蜍這種生物缺乏正確認知的時候,它們經常出現在人類的生活中。有把蟾蜍當美食的,也有把蟾蜍當寵物的,還有把蟾蜍風乾拿來搞藝術創作的。小小的蟾蜍,硬是被人們折騰出了多種花樣。

有人不識蟾蜍的毒性,將其認為是口味獨特的「野味」。在人類的盲目追捧下,蟾蜍一度成為夜市的熱門小吃。人們在夏日的街頭暢快地大飲啤酒的時候,一定回像配花生米一樣配上一碟爆炒蟾蜍

當人們逐漸認識蟾蜍的毒性,有了保護身體健康的安全意識之後。人們就開始對養殖的安全蟾蜍下手,經過專業的烹調,蟾蜍搖身一變又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美食。

還有人蟾蜍和青蛙傻傻分不清楚,將蟾蜍當成青蛙捕捉來吃,大讚其肉質。殊不知,只要稍微一不小心,蟾蜍體表的毒汁就會傷害到人體的正常機理,進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即使蟾蜍已經「翻了身」,被列入國家三級保護動物的行列。但是人們私下濫捕蟾蜍的行為仍舊沒有減少。尤其是在高利高價的誘惑之下,隱秘而巨大的地下蟾蜍市場已經生成。

為何蛤蟆皮貴過黃金在農村卻難以尋覓?

蛇有蛇皮,蛤蟆有蛤蟆皮,這是生物的特有機制。蟾蜍在脫皮之前會有一個特定的動作,類似於打哈欠。等這個「哈欠」結束,完整而薄如蟬翼的蟾蜍皮便靈巧地蛻了下來。

別小看這重量甚至不到1克的蟾蜍皮,它的價值可堪比千金,甚至比風乾的螞蟥更能獲利。並且,蟾蜍皮有多番功效,不僅對咽喉炎有效,還常用於心力衰竭的治療中。

然而,儘管農村的好山好水把蟾蜍族群養得「白白胖胖」的。蟾蜍的數量也在與日俱增,但是蟾蜍皮卻難以尋覓,這著實令人傷透腦筋。

這背後主要有3種原因一是蟾蜍皮薄如蟬翼,極易與周圍的土堆、沙礫、濕柴垛融為一體,致使人類難以察覺。

二是時間節點的問題。通常情況下,蟾蜍喜歡在夜間覓食,更喜歡在半夜三更、萬籟俱寂的時候「悄悄脫皮」,然後「驚艷所有人」。等太陽初升的時候,重量極輕的蟾蜍皮早就被風吹走,亦或是被河流、露水給融化了。人們自然難以尋覓。

三是蟾蜍一貫不走尋常路。當它們費勁把皮給蛻下來的時候,又會「自產自銷」式地把蟾蜍皮給吃掉。蟾蜍的怪異行為真是令人忍俊不禁。

蟾蜍皮價貴,然而蟾蜍「價」更高。蟾蜍不僅對生物食物鏈和生物多樣性做出貢獻,還能夠起到極好的治療效果。蟾蜍種族的存在與繁衍,不是為了人類的捕殺和販賣。如果人類過多地榨取蟾蜍身上的經濟利益和生物利益,極有可能會導致環境的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