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學史上,有一種罕見而極具惡性的癌症曾經令人聞風喪膽,那就是妊娠絨癌(絨癌)。

在有效的化療藥物問世之前,這種病的死亡率曾高達90%以上,預後堪憂。

然而,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進展,我們現在對妊娠絨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並且擁有更多治療的方法。

本文將探討妊娠絨癌的起源、流行病學數據和治療進展,為您揭示這一領域的重要信息。


妊娠絨癌的不同情況

妊娠絨癌的出現情況多種多樣,其中最常見的情況是在懷孕期間。它可能出現在以下幾種情況中:

  1. 葡萄胎:葡萄胎是妊娠絨癌的最常見誘因,占到病例的50%。
  2. 自然流產:20%的病例發生在自然流產後。
  3. 宮外孕:雖然相對罕見,但仍有2%的病例與宮外孕相關。
  4. 正常懷孕:20-30%的病例出現在正常懷孕期間。

妊娠絨癌在其他部位的發生率極其罕見,甚至出現在睪丸等不尋常的部位。

雖然滋養層組織通常由複合細胞瘤組成,但單純的成年睪丸絨毛膜癌仍然非常罕見。

這種變異體通常表現出極高的侵襲性,早期就可導致造血和淋巴轉移擴散。

李敏求的突破:化學療法的嶄露頭角

1956年,美籍華人醫學家李敏求在美國癌症研究所的實驗室里完成了一項歷史性的研究,他使用葉酸拮抗劑甲氨蝶呤成功治癒了絨癌。

這標誌著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用化學療法徹底治癒惡性實體腫瘤的案例。

由於妊娠性絨毛膜癌包含了父系DNA,因此對化學療法非常敏感。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即使是惡性妊娠絨癌,治癒率也可以達到驚人的90-95%。

絨癌的分類

絨癌分為兩種主要類型:非妊娠絨癌和妊娠絨癌。

前者中最常見的是原發性卵巢絨癌。

而妊娠絨癌則是一種高度惡性的滋養細胞腫瘤,它不僅可以侵入子宮肌層和血管,還可轉移到其他部位,如陰道、肺和腦。

多數情況下,妊娠絨癌是繼發於妊娠,通常發生在育齡婦女身上。

它與前次妊娠史密切相關,包括葡萄胎、流產、異位妊娠等。

因此,對於處於育齡期的女性,了解早期懷孕細節和定期產前檢查至關重要,以及時發現並干預妊娠絨癌。

症狀和治療

妊娠絨癌的症狀可能包括:

  • 陰道持續不規則出血
  • 閉經後再次出血
  • 遠處轉移時的相關症狀,如陰道大出血、咯血和頭痛

主要的治療方法是化療,通常使用傳統的老藥物,如氟尿嘧啶、放線菌素D和甲氨蝶呤-四氫葉酸,可以選擇單藥或聯合治療方案。

對於高危或耐藥患者,可以考慮採用EMA/CO方案,其中包括依託泊苷、甲氨蝶呤、放線菌素D、環磷醯胺、長春新鹼等藥物。

這些藥物的應用已經顯著提高了妊娠絨癌的治癒率,特別是在早期診斷和治療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

結語

總的來說,妊娠絨癌曾經是一種極為危險的癌症,但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和化療藥物的發展,其治癒率顯著提高。

我們希望這篇文章為您提供了深入了解妊娠絨癌的基礎知識,並強調了早期預防和治療的重要性。

通過更多的研究和臨床實踐,我們可以不斷提高對妊娠絨癌的認識,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幫助他們戰勝這一疾病。

最後,「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珍惜健康,關注婦女健康,將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