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經八脈是任脈、督脈、沖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的總稱。它們與十二正經不同,既不直屬臟腑,又無表里配合關係,其循行別道奇行,故稱奇經。其功能有:①溝通十二經脈之間的聯繫;②對十二經氣血有蓄積滲灌等調節作用。一些複雜的內科病,特別是癌症,除了正經有病,奇經往往也有病;而且有很多腫瘤表現以奇經有病為主。所以臨床上掌握奇經八脈的診斷與治療,對切脈針灸治癌很重要。

1.督脈

(1)循行路線:從尾骨下"長強"向後沿著脊柱內上行,至"風府"處入於腦,上行頭頂,沿額、鼻柱至上齒。

(2)功能及主治:督脈為"陽脈之海",與腦、脊髓、腎有密聯繫,主治腰背、頭腦病症,如頭痛、項強、癲狂、驚厥、角弓反張、腰背痛等。

2.任脈

(1)循行路線:起於少腹,從"會陰"向前沿腹、胸正中線直上,至"關元",再上至咽喉,向上到下頜部,環繞口唇。沿面頰到達目下。

(2)功能及主治:任脈為"陰脈之海",能總任一身之陰經,與女子妊娠有關,主治小腹部男女生殖器病症、疝氣、腸胃病、胸腹腔腫瘤、白帶、卵巢子宮瘤。

3.沖脈

(1)循行路線:起於少腹內,出"氣沖",與足少陰經相併,挾臍旁上行,至胸中後分散。

(2)功能和主治:沖脈為"血海",為氣血的要衝,能調節十二經氣血,與生殖和內分泌關係密切。

4.帶脈

(1)循行路線:起於季脅下,圍繞腰腹一周。

(2)功能及主治:約束諸經脈,主治腰以下病症及癱瘓。

5.陽蹺脈、陰蹺脈

(1)循行路線

陽曉脈:足太陽經分支,起於跟中,從外踝上行,經髖部、脅肋和肩胛部外側,從面頰部至目內眥,上行入風池,從風府穴處入腦。

陰蹺脈:足少陰分支,起於然谷之後(照海),經內踝,上沿大腿內側進入陰部,再上循胸至缺盆,出於人迎之前,到顴部,屬目內眥,與足太陽、陽蹺脈合而上行。

(2)功能及主治:關係到睡眠和運動,有濡養眼目、司眼瞼開合和下肢運動的功能。陰蹺有病,下肢伸肌弛緩,屈肌緊張,足內翻。陽蹺有病,下肢屈肌弛緩。伸肌緊張,足外翻。

6.陽維脈、陰維脈

(1)循行路線

陽維脈:起於足太陽膀胱經的金門穴,沿下肢外側向上,經脅肋至肩胛,循行於耳後及頭側。

陰維脈:起於諸陰會下肢築賓。沿大腿內側上行進入小腹,通過脅肋、胸腔上至咽部廉泉穴。

(2)功能及主治:聯絡陰陽經脈,起調節氣血作用。陽維聯絡陽經,陰維聯絡陰經。陽維為病,苦寒熱;陰維有病,苦心痛。

奇經八脈在切脈針灸的臨床應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切脈針灸在治療疑難雜症及癌症中離不開它,但是本書是切脈針灸診療的入門基礎書,所以對奇經八脈的切脈針灸的臨床應用就暫時不作討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