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6歲的終末期心臟病老人陳阿姨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心血管外科接受了俗稱「人工心」植入的左心室輔助系統植入術,並已順利康復出院。這是國內可考年齡最大的人工心臟植入患者,醫療團隊用一顆「中國心」——國產左心室輔助系統,幫助患者重獲「心」生。

陳阿姨是一位終末期心衰患者,5年前出現胸悶氣促的症狀,曾經在當地醫院接受二尖瓣瓣膜夾植入手術,但症狀沒有明顯改善,甚至越發嚴重,近幾個月來,陳阿姨飽受胸悶、氣短的困擾,整晚都無法平躺睡覺。由於年齡太大,當地醫院無計可施,陳阿姨輾轉來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求醫。

術中植入的左心室輔助系統。

「稍微動一動就胸悶、氣短明顯,整晚沒法平躺睡覺,這樣的症狀已經陸續困擾了我整整5年!」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鄭俊猛的門診,陳阿姨迫不及待地訴說身體不適的情況。

陳阿姨入院後,鄭俊猛為她進行心臟彩超、心臟造影和ECT等各項檢查,同時應用血管活性藥物、利尿劑等調整患者心功能,但效果都不理想。經醫療團隊研判,人工心臟植入手術是陳阿姨存活的唯一希望。

「患者處於終末期心衰,營養狀態極差,體重不足45kg,且合併消化道出血病史,這使得手術風險大大提高。」鄭俊猛說,團隊組織了多次中外專家聯合討論以及院內多學科會診,經過多團隊聯合調理,最終敲定人工心臟植入術方案和手術時間。

手術如期進行,心血管外科團隊嫻熟操作、精密配合,麻醉科團隊應用經食道超聲心動圖的引導並實現確切定位,手術護理團隊積極配合穿針置線、放環固定,順利將超小型全磁懸浮人工心臟植入了患者體內。

當人工心泵頭安置成功,隨著人工心臟控制器上數字的調整,這顆承載著希望的血泵以設定的速率成功運轉起來,團隊每個人都長舒一口氣——這意味著手術成功了!

患者術後與主治醫生鄭俊猛教授合影。

陳阿姨於術後第一天清醒,心血管外科及ICU團隊立即為患者進行早期加速康復外科康復,經過月余的康復與治療,陳阿姨轉出普通病房,和家人團聚,並在團隊的護航下開展人工心臟適應性訓練。

鄭俊猛指出,人工心臟手術沒有明確的年齡限制,因術後抗凝緣故,僅有高危出血風險患者納入絕對禁忌症,即使是年齡較大的患者,也有機會通過人工心臟植入手術獲新生。

「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新,為醫療領域帶來了巨大的突破。」鄭俊猛說,人工心臟的出現,不僅為那些等不到心源的心臟移植患者提供新的選擇,也為那些暫時無法接受移植手術的患者帶來了希望。

南方+記者 卞德龍

通訊員 黃睿 劉文琴 程穎

【作者】 卞德龍

廣東健康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