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近日,58歲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羅先生來到珠海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成功進行了自體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此時,距離其首次確診多發性骨髓瘤已過去3年有餘。

3年時光里,羅先生曾多次遭遇病情反覆帶來的折磨,經歷了艱辛的治療過程。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怎樣的腫瘤?醫院是如何對羅先生開展治療的?南都「珠海大健事」就此採訪了主治醫生。

患者病情

造血幹細胞移植失敗

腫瘤細胞長期未能消除

2020年7月,羅先生腰背部疼痛難忍,在外院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隨後,羅先生進行了首次化療,這使他的身體承受了巨大的痛苦,甚至出現了嚴重的肝功能損害。

此後,羅先生耐心聽取醫生建議,按照治療計劃完成了6個周期的鞏固化療,並順利進入維持治療階段。然而,羅先生於2022年9月遭遇了病情復發。

為何羅先生的病情會出現復發?據悉,羅先生此前為尋求進一步診治,曾準備接受自體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但卻遇到了造血幹細胞採集失敗的情況。若無法進行自體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疾病可能會再次復發。

在後續調整治療方案的過程中,羅先生的病情雖得到了部分控制,但殘留的腫瘤細胞卻始終未能消除,宛如一顆會被隨時引爆的炸彈。到底還有沒有機會做移植?羅先生就此來到中大五院,尋求進一步就診。

治療過程

醫療團隊攻堅克難

運用新藥成功動員、移植幹細胞

據了解,在詳細詢問羅先生病情並進行充分的檢查評估後,中大五院血液腫瘤科造血幹細胞移植團隊認為,羅先生可能還有再次挽救移植的機會,如果成功,可大大降低疾病復發概率,延長生命周期。

然而,由於羅先生第一次幹細胞動員失敗,且已經連續藥物治療3年,其造血幹細胞可能已造成無可避免的損傷,再次動員成功率極低。醫療團隊與羅先生共同商討治療方案,最終決定採用新型動員製劑聯合長效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方式,嘗試再次動員幹細胞。

令人驚喜的是,動員效果理想,經過兩天的採集,醫療團隊成功得到充足的造血幹細胞,羅先生已滿足自體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治療的條件。完善術前各項準備後,醫療團隊於2023年10月成功為羅先生進行了自體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經過13個日夜的精心守護,羅先生恢復良好,目前已順利出院。

羅先生順利出院。

中大五院腫瘤中心副主任、血液腫瘤科主任曾林涓表示:「自體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在多發性骨髓瘤治療中擁有重要地位,規範化的診斷和治療,以及新藥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自體造血幹細胞動員成功率,為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療機會和選擇。」

疾病解析

發病早期無特異性症狀

導致患者疲勞、無法抵禦感染

什麼是多發性骨髓瘤?它會對人體造成哪些危害?據悉,多發性骨髓瘤(MM)是一種惡性克隆性漿細胞疾病,是造血系統惡性腫瘤中的第二大常見腫瘤,多發於中老年人群體,發病率隨年齡升高而增加,發病高峰年齡在55-65歲。

作為一種發生在漿細胞的惡性血液腫瘤,多發性骨髓瘤由漿細胞異常增生引起。當漿細胞惡變,會在骨髓里大量增殖,最終會遏制健康細胞的產生。在骨髓中,骨髓瘤細胞擠占健康血細胞的生存空間,導致患者疲勞且無法抵禦感染,而骨髓瘤細胞會像健康的漿細胞一樣繼續嘗試產生抗體,其分泌出的沒有免疫功能的單克隆抗體(簡稱M蛋白)會在體內堆積,使身體出現異常變化,還可能對骨骼造成損傷,增加骨折的風險。

曾林涓介紹,由於多發性骨髓瘤發病早期無特異性症狀,我國臨床上幾乎60%的多發性骨髓瘤會被誤診,住院人群中接近1/3的患者可能首先去骨科、腎內科、神經科甚至心內科看病,從而延誤病情治療。當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主要臨床表現為高鈣血症、腎功能不全、貧血以及骨痛等。

「目前,多發性骨髓瘤仍是一個不可治癒的腫瘤,但可通過積極有效的治療減輕患者的痛苦、緩解症狀、延長生存期,部分病例有望長期生存。」曾林涓表示,骨髓瘤的治療已從傳統的化療發展到新藥聯合化療、靶向藥物治療、造血幹細胞移植,CRA-T等治療,大大改善了骨髓瘤患者的預後,平均生存期可延長到6-7年。

新聞連結

中老年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常見症狀

中老年患者若出現以下症狀,應警惕是否為多發性骨髓瘤:

1.不明原因的骨痛,例如擠公交車、彎腰撿東西、提較重的物體、咳嗽、打噴嚏等時出現持久劇烈的胸部、腰背部疼痛,休息不能緩解,切勿隨意進行按摩、牽引等治療,一定要到正規醫院檢查;

2.感到乏力、噁心、食欲不振,體重減輕;

3.反覆再發的感染,包括肺部感染、泌尿系統感染,經規範的抗感染治療效果欠佳者;

4.便秘;

5.精神恍惚或意識模糊;

6.不明原因的腿部無力或肢體麻木;

7.明顯口渴。

「珠海大健事」 欄目出品

采寫:南都記者 王靖豪

實習生:張景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