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醫生

編輯|蚩尤

  •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中藥因其天然草本的特性,被普遍認為安全性高,副作用小。

事實上,任何藥物包括中藥,在帶來治療效果的同時,也可能因為藥物本身的毒性或是不當使用而帶來副作用。

長期服用中藥的患者,如果忽視了這些潛在的健康隱患,可能會面臨意想不到的風險。

第一,肝臟損害。中藥中的某些成分,如三尖杉鹼、雷公藤等,具有潛在的肝毒性。

例如,雷公藤被廣泛用於治療風濕和炎症性疾病,但長期或過量使用可能導致肝功能損害。

實際案例中,有患者因長期服用含雷公藤的中藥配方,出現肝酶升高,嚴重時甚至可能發展為藥物性肝炎。

第二,腎臟損害。腎臟是體內主要的排毒器官,一些中藥成分如關木通、馬兜鈴酸等,長期服用會對腎臟產生負擔,引起腎功能衰竭。

例如,馬兜鈴酸已知會導致慢性腎病和泌尿系腫瘤。在某些傳統的中藥方劑中,因含有馬兜鈴酸的藥材,曾有患者在未經醫囑的情況下長期服用後,被診斷出慢性腎衰。

第三,心臟問題。一些具有強心作用的中藥,如毛茛、附子等,如果不按照醫囑,超量或長期使用,可能引發心律失常甚至心臟衰竭。

毛茛因含有毒性較大的毛茛鹼,需在專業指導下使用,否則可能會出現心跳加速、血壓升高等症狀。

第四,過敏反應。中藥也可能成為過敏源,一些人對特定的草藥成分如艾葉、桂枝等可能出現過敏反應,包括皮疹、蕁麻疹、哮喘甚至過敏性休克。

有病例報告顯示,一些對花粉過敏的患者,在服用含有相關草本成分的中藥後,出現了嚴重的過敏症狀。

第五,消化系統副作用。一些中藥,比如大黃、芒硝等,具有瀉下作用,如果長期使用,可能會導致腸功能失調,引發腹瀉、腹痛、甚至電解質紊亂。

例如,長期服用含大黃成分的中藥的患者,可能會出現依賴性便秘,當停藥後無法正常排便。

第六,血糖波動。一些中藥材如葛根、黃芪等可能會影響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在未諮詢醫生的情況下長期服用這類中藥,可能會導致血糖控制不穩定,出現高血糖或低血糖的情況。

這些副作用的發生不僅與中藥的成分和性質有關,還與患者的個體差異、服藥劑量、用藥時間等因素緊密相關。因此,推薦患者在使用中藥時,應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1. 遵醫囑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中藥,嚴格按照處方用藥,不要自行增減劑量或延長用藥時間。
  2. 藥品來源可靠:選擇正規渠道購買的中藥,避免使用來源不明的藥材。
  3. 定期檢查在長期服用中藥的過程中,應定期進行肝功能、腎功能等相關檢查,及時監控身體狀況。
  1. 注意藥物相互作用:同時服用多種藥物時,應注意可能出現的藥物相互作用,必要時諮詢醫師
  2. 了解個人體質:個人體質差異對藥物反應有很大影響,應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和調整中藥用量。
  3. 關注身體變化:在服用中藥期間,一旦發現身體異常,如出現皮膚疹、消化不良等症狀,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對此,您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