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獨立電影導演婁燁,有中國「「禁片之王」的稱號,他的作品在國際間廣受好評,新作《一部未完成的電影》,還榮獲金馬獎最佳電影和最佳導演雙料肯定。不過他的電影多涉及中國禁忌議題,因此屢屢遭禁,他也先後被當局,禁止拍片7年。2006年的經典作品《頤和園》,講述跨越10多年的愛情故事,但因涉及敏感六四天安門事件,成為婁燁的第二部禁片。19年後,《頤和園》的數位修復版本,在台灣重新上映。

圖/聯影提供

中國獨立電影導演婁燁的作品,是國際影展常客,但他卻被封為是中國的「禁片之王」,1989年到2011年之間,兩部電影被禁,他也受到懲罰,先後被禁止拍片7年。

"頤和園"導演 婁燁:「電影檢查是一個老問題,這是第二次受到電影檢查的處罰。」

2006年的《頤和園》是婁燁第二部禁片,故事講述一對在北京讀大學的男女,跨越10多年的愛情糾葛。余虹來自吉林與北韓邊境城市圖們,她考上了北京的大學,忍痛與家鄉初戀情人分手,開始起她的大學生活。她很快融入了校園,但仍給人特立獨行,鬱鬱寡歡的印象,或許是還未擺脫初戀的情傷。

頤和園對白:「大家都在談論妳。為什麼?說妳這個樣子...不是失戀了,就是沒人愛,要不就是同性戀,真的。」

隔壁宿舍個性外向的李緹,和余虹成為好朋友,李緹將同校的周偉介紹給余虹認識。

頤和園對白:「這我男朋友若古。余虹。你好,周偉,你們同學。」

余虹與周偉互有好感,很快就成為戀人。余虹對愛情的渴望,不只是精神上,在身體上也極為濃烈,兩人在宿舍私會偷歡,校園旁的頤和園,則是兩人談情說愛的地點。

頤和園對白:「我們分手吧,真的,我想好了,我們分手吧。」

電影《頤和園》隨著這對情侶的分合,呈現了校園內的奔放、喧囂和反抗體制的氛圍;1989年,中國在政治和社會上正經歷改革派與保守派鬥爭,而余虹與環境的疏離感,也反映了當下人們的茫然、無所適從和虛無感。

1989年爆發六四安門事件。大學生坐上卡車前往天安門示威,要求政府進行改革,他們狂歡嬉鬧著,像是去參加一個派對,然後槍聲起,這場運動在血腥中落幕。中國政治體制改革失敗,知識青年希望破滅,余虹離開大學回到家鄉圖們。

周偉後來與余虹的閨密李緹交往,兩人申請到德國留學。(3-1428)之後的幾年,世界經歷了柏林圍牆拆除、蘇聯解體,和1997年香港回歸;余虹耶則從家鄉前往武漢發展,她的感情生活混亂,還與有婦之夫有染,沉溺於不倫的情慾關係中。那時的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是經濟正要起飛時期,社會氛圍改變,個人對未來也有了希望。

頤和園對白:「儘管我的現狀十分難堪,盡管我心頭十分沉重,烏雲遮日,但是現在我畢竟可以馬上快樂起來,我就是有這個本事,我覺得我有前途。」

周偉回到中國時,余虹已嫁作人婦,10年後兩人再相見,當年炙熱愛情已成餘燼,他們最美好的時光,定格在那年的頤和園。

電影《頤和園》觸及了中國敏感的六四天安門事件,片中還有男女正面全裸的畫面,被中國廣電總局列為禁片,至今未在中國上映過。

"頤和園"導演 婁燁:「因為我不是為電影局工作的,我是為電影工作的,10年之後、20年之後看今天發生的事情,可能都是很可笑的,但問題是它曾經發生過。」

導演婁燁最新的作品《一部未完成的電影》,榮獲金馬獎最佳劇情和最佳導演大獎肯定,片中記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國民眾的遭遇,再次觸動北京當局敏感神經,遭到封殺。而婁燁口中「攝影機不撒謊」的經典作品《頤和園》,19年後,以數位修復版本,在台灣重新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