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印度洋的馬爾地夫,由1190個南北縱列之珊瑚礁小島組成,從高空俯瞰,就像是一串串如珍珠項鍊般的美麗風景,被封為「國王之島」,為許多台灣人度蜜月的首選之地。然而,馬爾地夫早已負債累累,若再不還錢,恐面臨破產命運。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根據《Sri Lanka Guardian》報導,馬爾地夫的總債務從2018年的30億美元 (約新台幣877億元) ,飆升至2024年3月的82億美元 (約台幣2665億) ,預計到2029年將超過110億美元 (約新台幣3216億元) ,其中有34億美元 (約新台幣994億元) 的債務是欠中國和印度的。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2025年,馬爾地夫被要求償還6億美元 (約新台幣175億元) 的外債,2026年則有高達10億美元 (約新台幣292億元) 的巨額債務即將到期。

 

對此,政府相當頭痛,只好向國際機構及海灣合作委員會 (GCC) 等成員國,申請3億美元 (約新台幣87億元) 援助,至今未獲得積極回應;總統穆罕默德·穆伊祖 (Dr. Mohamed Muizzu) 也向中國提出2億美元 (約新台幣58億元) 的預算支持、債務再融資以及貨幣互換等請求,無奈結果都不太理想。

翻攝自Sri Lanka Guardian
 
如今國際信評機構也對馬爾地夫發出警告,惠譽 (Fitch) 在2024年6月至8月期間,三度下調其的信用評級。此外,穆迪 (Moody’s) 也對該國長期的財務狀況維持負面展望。

 

然而,馬爾地夫和中國自2025年1月簽訂的《中馬自由貿易協定》 (FTA) 生效後,狀況依舊沒有緩解,因為中國占馬爾地夫貿易總額的97%,但馬爾地夫對中國的出口額卻不到3%;再來,馬爾地夫也取消91%中國進口產品的關稅,大幅有利於中國。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更慘的是,雙方簽訂的《中馬自由貿易協定》,允許中國的公司在馬爾地夫旅遊業施加壓力,導致大量中國遊客帶來的旅遊收益,最後還是會流回中國,當地觀光產業對國家債務問題,無法提供幫助,加劇外匯儲備的壓力。

 

雖然目前印度提供7.5億美元 (約新台幣219億元) 貨幣互換協議,暫時緩解馬爾地夫的困頓,使其目前能夠維持進口支出和政府運作。不過,金融專家示警,若政府不盡快進行債務重組、經濟改額等行動,可能會步上2022年因主權債務違約的斯里蘭卡後塵,面臨主權債務違約,甚至破產危機。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繼續看下一則新聞

自從疫情趨緩後,大家都喜歡跑出國,總覺得國旅太貴,畢竟有些光是住宿費,就高於聯航的機票錢。不過,這座美麗的小島也有趣又好玩的地方,一名網友就在PTT以「一人說一個台灣去3次也好玩的景點?」為題發文,掀起熱議。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原PO表示,很多人都說台灣太小、觀光資源有限,問題是把護照攤開來看,一堆人光東京可能就去超過5次,「認真問,一個人說一個台灣去3次也好玩的景點,我猜除了花東地區大概也沒了吧?有沒有八卦?」



翻攝自PTT,下同

 

貼文曝光後,引起大家激烈討論,指出「巨城,南寮,十八尖山」、「高雄台南全部 ,不服氣你上脆上戰」、「九份,神隱少女」、「動物園」、「只有我推日月潭嗎?」、「澎湖還行,但要看季節」、「墾丁」、「阿里山、墾丁、台南」、「鼻頭角,那邊的鼻頭國小天氣好的時候很美」、「水往上流」、「九族」、「每次都跟不同的妹子去相同的景點OK」。

 

不過,大多人都推薦「太魯閣」,直言「台灣只有太魯閣能打,可惜了」、「太魯閣,合歡山」、「太魯閣吧」!

 

 

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前瞻觀光政策研究室根據交通部觀光署統計列出今年1月全台前20大觀光遊憩區,或許會有人覺得很意外,因為並非上述提到的太魯閣,而是台南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光,1月份就有377萬7000旅次,拿下冠軍;台南市國華友愛商圈則有278萬1371人次造訪,拿下第2;第3名則是新北大都會公園,吸引260萬人次。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資料顯示,第4名則是西門町商圈,1月份有244萬8624人次前往;第5名為去年冠軍的鹿港老街及周邊地區,有225萬445人次前往旅遊,比去年同期多。

 

靜宜大學觀光事業系副教授黃正聰則稱,這2年觀光遊憩據點旅客統計有新的趨勢,入榜的遊憩點都不是單一的景點,大多為商圈中心式景點,範圍涵蓋幾條街,旅次比較多。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黃正聰透露,1月第一和第2名的景點都是台南市,除台南積極找出旅客多的新列入計算景點外,當時也恰逢春節,古都和傳統元素成為過年熱門旅遊地點,過往統計台南旅次大多為六都中第5或第6名,1月首度超越去年的冠軍高雄,成為當月全台旅客量最多的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