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航空 (Air India) 6月12日發生重大空難,一架波音787「夢幻客機」 (Dreamliner) 起飛後短短3秒內即發生引擎熄火,最終墜毀,釀成260人罹難,原因眾說紛紜。對此,印度飛航事故調查局 (Aircraft Accident Investigation Bureau, AAIB) 7月11日公布初步調查報告,直言「疑似人為或系統異常造成燃油中斷,導致雙引擎瞬間失去動力,機身隨即失速下墜。」

翻攝自美聯社

 

根據《CNN》報導,調查指出,飛機在離地僅3秒後,駕駛艙內兩具引擎燃油切斷開關,幾乎同時從「運行 (RUN) 」被切換至「切斷 (CUTOFF) 」位置,導致引擎瞬間熄火,飛機當場失去推力開始下墜,短短數十秒後,客機墜毀在機場外圍地區。

翻攝自路透社

 

當時兩名飛行員並未有明顯失誤的操作紀錄,但駕駛艙語音紀錄器 (Cockpit Voice Recorder, CVR) 中,卻錄下令人不寒而慄的對話,一名機師驚訝地問「你為什麼關掉燃油供應?」對方則回「我沒有動它。」報告未具名指出哪一句話出自機長、哪一句來自副機長。

翻攝自CNN
 
據悉,當時的機長與副機長皆為資深飛行員,合計飛行時數超過1萬9千小時,其中有超過9千小時是駕駛波音787機型,顯示其操作該機型的經驗相當充足,排除因技術不足導致操作錯誤的可能。

 

儘管墜機現場兩具燃油開關被發現位於「運作中」位置,且疑似有重新啟動引擎的跡象,但印度飛航事故調查局指出,無法確認當時開關跳轉的原因。

翻攝自美聯社
 
航空安全專家安東尼・布里克豪斯 (Anthony Brickhouse) 表示,這起事件的最大關鍵在於「開關是自動跳脫?還是有人刻意操作?如果是人為,那動機是什麼?」另一位資深機師兼航空專家約翰・考克斯 (John Cox) 則指出,「燃油開關的設計並不容易被誤觸,不是隨便撞到就會跳的東西,必須經過明確且刻意的操作。」

 

除了駕駛艙語音紀錄器,另一個黑盒子–飛航資料紀錄器也已尋獲,於印度完成資料解讀。對此,調查人員解釋,雖然黑盒子提供關鍵線索,但需結合維修紀錄、飛行操作系統等資訊進行深入比對分析,依照國際慣例,完整調查報告預計一年內發布;印度飛航事故調查局強調,調查階段,尚無需針對波音787-8機型及奇異 (GE Aerospace) 「GEnx-1B」引擎製造商或營運商提出警示建議或技術修正。

示意圖,翻攝自CNN
 
目前所有證據仍未能明確指向該起事故是機械故障還是人為操作失誤,調查團隊正全面分析系統數據、維修紀錄與飛行員背景,並等待更進一步的驗證結果出爐。

 

對於這份初步報告,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 (NTSB) 尚未對外發表評論,但該會主席珍妮佛・霍曼迪 (Jennifer Homendy) 公開提及,希望印度政府能秉持資訊透明原則,保障民眾的飛航安全知情權,避免類似悲劇再度發生。

翻攝自路透社
 
歐洲聯盟航空安全局 (EASA) 已針對其子公司–印度快運航空 (Air India Express) 展開獨立調查,調查重點包括「是否曾違規延遲更換A320飛機引擎零件」,甚至有偽造合規文件的嫌疑。

 

這起空難讓印度航空陷入史無前例的危機,不僅凸顯航空操作流程的重要性,也暴露出印度航空內部可能存在的結構性管理問題,恐將引發印度民航業一連串的改革與問責風暴;印度國內航空監管機關也揭露,印度航空存有多項內部管理問題,包括:逃生滑梯檢查逾期未執行、飛行員工時超時操作、未依規進行安全演練等。

翻攝自安納杜魯新聞社